四川大英,新中国最年轻的县城之一和中国第五大发明“卓筒井”的故乡,成渝经济圈的黄金分割点,四川省府成都的后花园,凭其地理环境、战略地位和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川中平原的一颗璀璨明星。在大英县县城新区,坐落着一所环境优美、文化气息浓郁的职业技术学校——大英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校与著名旅游景区中国死海隔江相望,占地230余亩,现有教职工241人,在校学生4300余人。从2006年至2012年迁入新校区的短短几年间,学校历经了创省重专业、省重学校、国重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跨越发展历程,在创新中前行,在开拓中提升,谱写了一部跨越式发展的中职教育新篇章。
创新 学校前行的源动力
思路决定出路——理念创新
学校领导班子尤其注重职业学校办学特色的打造,正视学生现状,关注学生未来,发挥学生特长,助推学生成才,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将“培养自主能力、领航幸福人生”作为学校办学理念,从方向上定位,从理念上创新,为学生就业做准备,为未来发展做准备,明确了“以需求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创优势,以创新促发展”的发展思路,强化了三个重点:学生管理创新以“被动管理向自主管理转变”为重点,教学模式创新以“接受式学习向学做融合转变”为重点,就业导向创新以“送得出向用得上、稳得住转变”为重点。
制度形成规范——管理创新
学校明确了“分管领导负责制”和“项目管理制”,将学校纷繁复杂的工作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头;积极推行行事历制度、学月考核制度和校级领导每月述职制度;建立每周重点工作通报制和每周工作快报制;修订了学校系列管理制度,一系列举措,进一步理顺了管理体制,弥补了管理漏洞,真正实现了学校规范、高效管理。
培训转变观念——队伍创新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提出“敬业、爱生、勤学、创新”的队伍建设思路,建立了岗位任务引领下的“三元合作、四轮驱动”的教师培养机制,通过学校、企业、高校“三元”合作,搭建教师培养平台;通过“教学改革”的校本培训、“技能提高”的企业培训、“理念提升”的专家培训、“潜力激发”的科研培训等四个层次实现“四轮驱动”,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两年来,实现国家等级培训25人次,省级培训52人次,企业实践培训136人次,专家培训960人次。
教师在培训中快速成长,大批中青年教师加入课题研究。两年来,承担了国家课题1个,省级课题1个,市级课题一个。四个重点建设专业培养专业带头人15人,骨干教师26人,“双师型”教师30人,聘请兼职教师21人,形成了专兼结合,结构不断优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近40名教师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10多位教师的科技创新作品在省市竞赛中获奖。12名教师参与市内的送课献课活动,11名教师在省市技能大赛中获奖,2名教师入选市级名师。
教育积淀文化——德育创新
学校以育人为先,育人以德育为本。秉承德育为先教育理念,学校创新德育模式,开创德育新局面,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学生自信,文明,展现良好风貌,赢得企业的广泛赞誉以及家长和周边群众的好评。
一是以激励人心的自主教育为抓手,助推成才。学校积极推行“把未来还给学生,培养自主规划能力;把班级还给学生,培养自主管理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把校园还给学生,培养自主成长能力”的学生自主能力培养机制。以班级为单位,以德育实践周为平台,以学生的“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为目标,给予学生成长的宽广平台,推动学生自我成长,让学生充分享受自主教育、自我成长的快乐。
二是以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载体,寓教于乐。通过精心开展“五周四节”(即德育实践周、自主拓展周、创业体验周、自我展示周、技能大赛周和三月的读书节,五月的艺术节,十月的科技节,和十二月的体育节)活动,张扬学生个性,展示学生风采,彰显学校艺术教育深厚底蕴;通过开展街舞、手工、彩妆、书法等34个异彩纷呈的社团活动,拓宽教育阵地,培养学生特长,开辟学生成长第二课堂;通过开展德育主题活动,“我的职教之路”演讲比赛,“学雷锋树新风”征文比赛以及“感动校园学生”评选等活动,丰富学生文化生活,陶冶学生高尚情操。
开拓 学校腾飞的助燃剂
人才培养 不拘一格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以“开发新兴专业,建设示范专业,巩固骨干专业,改造传统专业”为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围绕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构建了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构建了“校企共育、三段培养”模式;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构建了工学结合、理训一体模式,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构建了全程式工学结合,“校企一体”模式;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构建了“三段分层”模式,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重构新型“三维”课程体系。学校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构建了“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素质拓展课程”的“三维”课程体系。以专业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为目标,进行了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化课程改革。制定了21个新的课程标准,完成了21门针对主要岗位技能的校本教材的编写,完成了10门精品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建立了新型教育教学数字化资源库和数字化资源平台,实现了教学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
以学生发展为目标,深化“学做融合”动态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学校以“学做融合”为核心,构建了“先学后做,做后再学”的动态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定型为“三课型三阶段六环节”,三课型即: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素质拓展课。三阶段即:自主学习阶段、交流讨论阶段、巩固提高阶段。六环节即:自学导航、独立学习、小组交流、展示提升、堂清训练、反思拓展。“三课型”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三阶段六环节”解决了“怎样教”的问题。教会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实践、学会创新,契合学生成长需求,增强了教学效益。
特别是“9+3”学生培养成效显著:学校共接收264名“9+3”学生入学,其中24人光荣入伍,38人加入中国共产党,26人考取甘孜州公务员,26人通过高职单招考试,6人回藏区自主创业。27人在企业担任技术骨干或成为企业管理人员。
以评价为督导,构建新型的“二轴三度四向”多维评价体系。为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成长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学校构建了新的评价体系,坚持以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为两轴,从自评、互评、师评三个角度评价学生,评价内容涵盖基础文化、综合素质、专业技能、企业实践四个方向,引导学生自信成长、全面发展。
校企合作 多元共赢
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联合政府、行业企业组建了大英县职教集团,吸纳了43家企业、10家政府职能部门、10所兄弟学校,构建了政府主导的“园(工业园区)校融合、五维合作”校企合作新机制,合作开展人员互聘,合作开展技能培训,合作进行基地建设,合作进行课程开发,合作开展学生评价,并探索出“引企入校、办校入企、订单培养、产教结合”、“托管培训”等合作模式,2013年11月,成功引进了福建东煜电子科技公司投资4亿元入驻大英机电产业园;2013年11月,成都宝和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与学校正式签约,计划投资兴建集汽车销售、维修一体化的4S店,成为大英仅有的一家专业从事高端汽车销售与维修一体的专营店,带动了县域汽车行业的发展;2014年4月,遂宁英创力电子科技公司在与学校成功合作开办CAM、QC订单班后,又与学校达成深度合作协议,提出了“先入校、再入园”的合作战略,计划将学校建成全国仅有的PCB板设计制造人才的定点培养和输送基地。
校企合作成功实现了多元共赢。两年来,学校新增26家校企合作企业,开办了9个中高职衔接班,11个订单班,引进校内企业4家,新建校内实训基地5个、校外实训基地13个,理实一体车间12个,实训岗位达2600多个。
校企合作促进了非重点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与中国死海的合作,该专业借鉴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同类专业中高职贯通衔接教学试点的模式,成功与成都东星航空旅游专修学院合作培养航空服务方向的大专人才。
校企合作助推了县域经济发展。学校每年坚持组织学生参加县域企业用工招聘会和人才双选会,已为县工业集中发展区、回马工业园区以及遂宁工业园区输送技能人才963人。
技能培训 服务地方
在抓好学历教育的同时,学校还致力于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库区移民等技能培训,帮助广大群众实现增收致富,助推城乡剩余劳动力向技能型人才转变。两年来面向待业青年、退役士兵、农民工、企业员工采取送教到车间、送教到田间、送技术到社区等形式,无偿提供技能培训和技术服务达6462人次,为大英县实施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幸福文化 彰显特色
学校坚持以科学的幸福观为指导,构建幸福学校特色文化系统,以学生当前的幸福体验和长远的幸福生活为出发点,关注教师、学生、学校发展,着力进行课程创新、德育创新、教学创新、活动创新,从而实现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造的目标,实现幸福校园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让校园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完成了8本幸福文化校本教材的编写。先后开展校长幸福讲坛5次,班主任幸福讲坛11次,专业教师幸福讲坛12次,幸福讲坛已成为广大教师晒幸福和传递幸福正能量的重要平台。
示范 学校发展的至高点
改革创新,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坚持示范引领,铸就职教品牌,发挥辐射作用,一直是大英中职校发展的主题词和至高目标。
2013年机械专业负责人彭鹏受邀参加遂宁市首届教育博览会“名师咨询活动”,电子专业负责人彭宇福三次在全市交流《感悟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运用》、《感悟式课堂教学框架》以及《拓宽校企合作领域,推动专业建设发展》的经验。学校选派教师先后六次深入市内职校开展送课献课26节次。
2013年3月,“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科研课题成果发布会”在大英中职校召开,学校作为组长单位牵头开发的国家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电工基础》成果成功通过国家教育部门验收。相关成果已在全国第一、第二批示范校中推广运用。
近两年来,学校先后迎来贵州习水职中、乐至县职中、北川县职中、乐山职教学会等十余所兄弟学校来校考察交流。中国报道网、四川报道等十几家主流媒体相继报道了学校改革创新取得的成果。
一路风雨一路歌,满园桃李尽是春。始建于1982年的大英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三十年紧随时代步伐,适应改革浪潮,桃李盈门,芝兰满室,两年来共向社会输送技能人才2760余人,就业安置率达到全部,双证书率100%,对口高职升学86人。部分毕业学生和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月薪已达6000元,成为企业的核心技术骨干或管理人才;三十年执着追求,砺行精技铸就人才,笃学修德锻造精神,学生在省市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12人次,二等奖16人次,三等奖9人次。近年来在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国家一等奖2个,省级一等奖14个;三十年锐意进取,换来顶顶桂冠“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四川省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学校”、“四川省藏区免费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向更好出发,大英县中职校一直在路上…… (兰娅 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