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践行精致教育 促进学校优质发展

[db:作者]  2014-04-30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戴久来校长

    戴久来校长简介

    戴久来,男,1961年出生,中共党员。先后担任班主任、教务主任、长春市第十七中学校长、长春市第六中学校长,现任长春市第二中学校长。自工作以来,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精神为统领,以特色立校为新的突破点,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十二年来他把自己在学校实践工作中看到的、想到的、做过的事情,经过反思总结,逐步形成了“精致教育”的办学思想,被省内同行称为“精致教育”的掌舵人。

    他始终坚信,教育是人文和科学的结合体,人文让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求善、求美;科学让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求真、求实。教育的人文属性大于科学的属性。2010年他实践研究的《精致教育实践研究》获得吉林省政府部门、省教育部门颁发的吉林省第三届省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先后获得了“国家政府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吉林省劳动模范”、“长春市政府部门特殊津贴”、“长春市第五批有突出贡献专家”、“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先进个人”、“吉林省第九批有突出贡献中青年技术人才”、“长春市科研型名校长”等荣誉称号。

    精致教育理念的形成

    一所学校凝聚力的形成,很重要的一点是有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价值观演绎成师生共同认可的行为准则,即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先进的办学理念对内是凝聚力、向心力,对外就是核心竞争力和品牌。

    精致教育理念的形成,来源于我对个人成长经历和教育实践的反思和总结;来源于我对教育的认识及探索高中多样化发展、内涵式精细发展的思考;来源于我的社会责任感和教育梦想。

    没有深刻的认识,就不会有持久发展的动力。“现实的挑战,总是超越现有的理论。”作为校长要登高望远,明辨方向。上世纪90年代后期,高中规模办学渐成主流。高中教育投入与产出的问题、规模与质量的问题引起了我的深思。我想教育发展的根本目标就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于是,我从全市高中发展的大局出发,提出高中发展应有多种渠道。像我所工作过的学校,缺少规模化发展的空间,可以走内涵式精细发展道路,通过创新驱动,运用精细化的管理,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把学校办精、办优、办强。在我市,这样的学校数量多,能够办出特色、办出品牌更具典型意义,更有价值。

    每到一处,我总是在深入了解学校校情的基础上,对学校的历史与现实、改革和发展以及校园文化和工作经验进行理性的反思。反思的过程是向实践学习的过程,是在总结成功经验和吸取失败教训的过程中找出规律的过程。精致教育的品牌建设是我校坚持内涵发展的有效载体,更是追求质量提升,不断扩大办学效益的需要。作为学校的教育哲学和灵魂,一直引领着学校的发展,并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始终。其内涵,也随着学校的发展而不断丰富。

    精致教育理念的内涵

    我校的办学理念最终定位为:精致教育、自主发展。

    我校的精致教育由诚信教育、责任教育和细节教育三部分构成。

    诚信教育即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实施“有根的德育”,与时代精神结合,使人高尚。教育师生做“真人”,学“真学”,把诚实守信作为一生的信条。

    责任教育即学校针对独生子女自我责任、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淡薄的实际,从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品格和人格的要求出发,通过教化和行为训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学生树立起对自身、对家庭、对社会和国家应尽的责任感,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让孩子切实懂得“先做人,后做事;先成人,后成才”的道理。

    细节教育即精细化的管理和实践,注重全程、全员的参与,既是好的习惯,又是好的方法。把工作做细,做精,做优,做到极致,使平凡的工作不平凡。以小见大,想做大事必先从做小事开始,这是立业之本。

    发展是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重在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发展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自觉性,把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紧密结合,通过实施“有根”和“有效”的德育,以及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推进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

    “精致教育、自主发展”是我们的教育理想,学校文化是其深刻的内涵。既是理念,更是态度,又是我们实现教育理想的途径、方法、手段和过程。

    在践行精致教育的实践中,我们始终关注着学生成人和成才的问题。学校传承的是文化和责任,我们坚持用爱心、用祖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人类现代文明的成果滋润学生成人。同时,用态度和智慧培养学生做事的习惯和风格,促进处在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在形成时期的学生成人、成事、成才、成熟、成功。

    精致教育理念下的办学实践

    为了全面落实精致教育办学理念,我在工作过的学校都把精致教育作为学校最大的科研课题,交由各部门去研究、去实践、去丰富。从学校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德育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入手,本着务实的精神,一切从学校实际出发、一切从问题出发,大胆实践,谋求学校优质发展,以此支撑精致教育的办学理念。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解决。

    以管理为驱动,把精致教育作为提升质量的一种实现方式

    多年以来,我校一直坚持“依法治校”与“以德立校,以情育人”有机结合,我认为这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动力。学校管理是一门综合艺术,在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的今天,学校管理中尤为突出的是“法、德、情”这三个字,法是学校管理的重要保证,德是一所学校得以发展的灵魂,情是学校管理的润滑剂,学校只有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以情育人”有机结合,把握这三者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才能使学校得以可持续发展。

    我对中层干部的使用和管理,采取的是足球队的管理模式。我告诫校领导班子成员不做边锋,做中场,做球队的大脑。校长是主教练,主管校长是执行教练。

    校长根据球队的整体状况和每名球员的技能、风格制定球队的目标和战术,前提是了解。通过大量培训、典型案例的分析、反思,总结经验,提高球员的能力。通过平素的训练,演练队伍,提高球队中个人和整体的能力,鼓励个人一专多能。比赛场上,球员根据场上情况自主发挥处理解决。高度重视赛后分析、总结成功与失败的体验、经验的分享,技战术的提高,做到循环往复。这样不仅提高了球员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每个成员的成就感,球员很快就成为了球队的主人,想事,干事。这样做的结果是谋划学校发展的人多了,学校自然就实现了优质快速的发展。开始的时候,可能步子会慢一些,但后劲十足。当大家都能独当一面之时,校长会更“超脱”,也会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学校的大事和整体的发展。

    以育人为根本,精心实施“有根”的德育

    立德育人是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目标和途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

    我校德育工作以培养高素质的对社会有用的公民为目标,以有效德育科研为先导,以精彩的系列活动为载体,以养成教育为重要手段,实施“有根”的德育教育,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形成了富有特色和富有成效的德育工作体系。

    我们始终信守有根的德育,根深才能叶茂。通过有形的德育,实现学生的有效和有得。

    德育靠教化;以爱育人(突出一个“导”字)。

    要读书、引导,才能让感性行为上升到理性认识。在自主的活动的基础上,要读书、引导,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使学生基本道德素质的形成与社会的发展相一致,因此每学期我们都开展“书香进校园”活动,引导学生读一些名著、文学的东西,从而增强榜样的影响。也使学生的道德的感性行为在书中找到共鸣。在学生入学开始的时候,是一个道德习惯养成的良好切入点。在这时候,要不断地灌输自己学校的道德要求,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使他们逐渐认识到新的学校的道德要求,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从而逐步形成自己学校的道德氛围。比如我们在高一新生入校第一天,就对学生进行“走进二中的门,做高素质的二中人”,主题教育,运用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从学生身边事、眼前事入手,从不给别人添麻烦讲起。在8月组织新生军训的过程中,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国防教育、爱校教育、感恩教育、文明礼仪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学生收益很大,我们开展了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内容包括主题班会、亲情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报恩,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

    德育靠养成;习惯成人(突出一个“学”字)。

    道德要在人的活动、自然的活动、自主的活动中形成,体现全面性和主体性原则。道德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所以离不开学生的自主活动的过程,否则将不可能形成道德之果。我经常给老师同学们讲这样的道理:遵纪守法,自觉维护社会秩序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对我们自身最好的保护。还有加强养成教育,敦促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我校利用周总结、班会时间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行为规范》,政教处人员对学习进行检查指导,做到一天一检查,一周一公布,一月一评比,周总结表扬先进,对违纪现象和不文明行为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培养学生文明守纪的好习惯,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

    德育靠体验;活动育人(突出一个“做”字)。

    每学期我们都开展“从身边事做起,从小事做起,做文明二中人”系列活动、通过一些小的事情不断强化其道德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如果留意身边有很多小的事情都可以拿来作为教育的素材,身边处处皆德育,切勿泛泛谈德育。德育从理论上来谈,真的没有什么可谈的。我们要把德育落实到每个我们认为的有意义的事情上来,有意义的事情多了,慢慢就养成了习惯,道德素养也得到了提高。以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育人,我校的传统的德育活动有“高三百日誓师”大会,“感动就在你我身边”主题实践活动、“弘扬雷锋精神”征文、板报评比等活动、“校园文化周”活动、“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纪念一二·九系列活动”等等。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多视角、多方位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可发展空间,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德育靠熏陶;文化育人(突出一个“悟”字)。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文化是最好的德育载体。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我们以学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力求做到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块石头都能育人,让每一片花草都在传情,力求使每一寸土地和空间都能透出一种浓浓的书卷气。

    德育靠自觉;快乐育人(突出一个“融”字)。

    让德育走在知识技能传授的前面;让德育渗透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让德育体现在做人做事的结果上。正心修仪,自主自律,用精准目标引导学生行为规范;用精致教育开发学生多元潜能;用经典案例激发学生自省、走向自觉的信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精心超前开展德育科研工作。近十年来,我们围绕“三独时代”独生子女自身的特点,实施有效的教育,以“独”攻“独”;针对网络年代,学生自闭,缺少与家长、教师及同学的沟通交流;开放年代,西方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国家走向富强,学生缺少创业和立业的精神和斗志;以及问题家庭学生的实际,超前进行调查和科研,为进一步提升德育工作水平提供预案。特别是把抓德育工作做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的增长点,重视发掘和发挥各学科的德育功能。

    精心引入跆拳道课程建设,把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有机结合。2006年我们引进跆拳道项目,聘用5位教师,编写了跆拳道课程的校本教材,自编了全国首套跆拳道操。通过习德习礼,既对学生进行了传统文化教育和礼仪教育,又使学生掌握了健身的技艺。每天课间操,学校3000多名学生做跆拳道操,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给来访和参观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9年我校成功举办了第四届全国中学生跆拳道锦标赛,获得国家教育部门的好评。特创的跆拳道操,已经成为我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通过强化德育,取得丰硕成果。我校被评为长春市首批行为规范示范校,平安校园示范校,长春市历届成人节突出贡献单位,省优秀示范家长学校,吉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以教师为主体,精心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办学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既是人本管理的最基本原则,也是办好学校的重要因素。“赢得教师才能赢得教育”。 每位老师对教育的认识决定着他的教育教学行为。这些年,我们倾尽全力做好“引领”和“规范”,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是待人有情,容人之短,激人追求,推人成功。承认教师间的差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发展中的人,因为“人是动态发展的人,所以,人的很多能力是在实践中完成提高的”。我们正是用发展的手段和方法去唤醒、激励、培养、评价每一位教师,促进教师有差异地发展。     

    二是我们秉承延用了二十多年的《师表录金星奖》,以制度的形式约束人,引领人,激励人。我们感到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就会使教职工更多地关注物质利益,忽视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精神境界。我们完善教师管理、评价制度,年终评比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权;实行了《学校正高级教师聘任制度》、《校内高级职称评聘制度》、《师徒结对方案》等措施,以此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三是精心组织磨炼,打造各级名师。学校坚持公开课制度常态化,形成了教学传统。我们深知质量源于细节,提升贵在坚持。我们把目标紧紧盯在课堂上,时时观察、时时反思、时时总结、时时改进,引导广大教师把经典的做法,特别是精彩的艺术风格常态化;鼓励老师们敢于否定多年形成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善于接受新思想、新理念,构建一切为了学生学习服务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教学模式、方法和风格。通过学习、践行、变革,促进优秀的个体群体化。我是最早实行会课制度的校长,会课制度来源于我的学艺经历。我们通过开展 “启馨——青年教师汇报课”、“导航——骨干教师示范课”、“争鸣——各年级教师会课”以及围绕教师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重点开展的调研课等教学活动,为教师成长提供舞台,给予教师更多的成功体验,特别是青年教师,往往一次高水平公开课的成功体验,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在体验中找到感觉,增强了自信心,给今后上好课树立了标尺,提供了范例,明确了前进的方向,知道今后怎样工作,才能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近几年,平均每年组织全体教师参加的会课241节,党员示范课50多节,骨干教师示范课28节。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积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涌现出一大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名师。学校现有一线的特级教师3人,省级专家1人,国家骨干教师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4人,省级骨干教师21人,市级骨干教师46人。有8人获得2008年全市新课程大赛十佳。其中,笔试一等奖14人,说课一等奖12人,5个教研组获得全市一等奖。2011年长春市普通高中教师解题大赛10人获能手称号,16人获得笔试一等奖,12人获得说课一等奖。

    四是创新教师评价体系。从2007年开始,我校就率先在全省高中学校中实施了按学生中、高考成绩进出口比例确定教学目标,并以此做为对教师教学质量的管理和评价办法。把学生中考各学科成绩细化到班、到人,作为学生入口的成绩起点,经过三年成绩跟踪,最后与出口成绩进行对比,提高就是发展,提高就是成长。根据差异发展的原则,我们确定了实验班与平行班不同的培养目标,不仅激发了老师的干劲和学生的积极性,也逐步形成了对老师和学生发展性的评价体系。

    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精心实施“有效”课堂教学

    我们的高质量来自于长期脚踏实地不断进取。通过实施精致教育理念,对教师提出了精致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从2007年就提出并实施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为核心的精致教育的基本教学模式,只是基本模式,不是固定模式。即:以学定教,先预后导,以教促学,教学相长,差异发展。

    我们的出发点和着眼点:一是基于对我校师情和学情的认识;二是基于长期开展有效教学理论的研究及实践的探索。我们把二者结合起来,科学、合理地确定精致教育的教学模式。

    以学定教:

    依据学科教材的逻辑起点。依据学生的学情。学生的学情是指在某一单位时间内或一项学习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它包括学习兴趣、学习背景、学习方式、学习思路、学习进程、学习效果等诸多方面。学生的学是教学存在的原因,教师是为学而教的,教师是因为学生的学习而存在的。所以教师确定教学内容和选择教法必须吃透两头——一头是教材,一头是学生。

    先预后导:

    本应提倡先学后教。但是,我们考虑到国家教材占教材总量的70%以上,且难度较大;我校学生来源不一,学习成绩分差较大,高分学生与低分学生相差近200分,很难实行学生先学、教师后教。至少目前还不具备条件。因此,我们一直坚持实行先预后导。倡导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学案,课前进行预习,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带着解决不了的问题上课,由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及时的指导,努力实现学生学习的最佳效果。

    以教促学:

    教师依据学生的学情,备学生、备教材、备方法、备习题,在充分考虑学生对教材重、难点的可接受性及课堂的预设与生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开展教学,精讲精练,通过问题驱动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开启学生心智,引发学生高阶思维,推进学生深度学习。把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做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两个轮子,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助力有效学习。

    教学相长:

    传统课堂上,知识主要来源于教材和老师,师生的角色是相对固定的。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学生。有效课堂上的老师,既是老师又是学生;学生即是学生也是老师。他们的角色可以根据需要不断转换。从师教生,到生教生,再到生教师,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差异发展:

    承认学生间的个别差异,是实施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我们正是倡导从关注学生的差异入手,从强调统一要求,转变为差异对待,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教育应当是在充分认识学生差异和发展潜能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发展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如果老师能够照顾学生在学习方式方面的差异,发现他们的长处,让他们有机会依照自己的擅长的方式获取知识和技能,就能扬长避短,集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发挥自己的长处,实现优势发展。正所谓关注学生的差异,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促进学生有差异的发展。

    我们长期坚持有效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出发点就是在继承发展、改革创新的基础上,回顾反思新课改以来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精致教学“五字功”:

    基础教育关键在基础。这些年来,我们一直要求教师要练就过硬的基本功。我提出了“五字功”,即

    熟:任课教师要熟悉所教的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基本学习情况;对课程和教学要熟练掌握;课程标准、学科知识、教法和学法烂熟于心,并能熟练运用。用真才实学赢得学生的信任。

    准:知识准确,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特别是概念、定理、公示等准确无误。用真知灼见武装学生。

    简:化繁为简,精益求精。善于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抽象的推论形象化,用老师的“辛苦”换来学生的“容易”,便于学生掌握并应用。

    新:备课常备常新,讲课常讲常新、辅导常导常新、习题常做常新;知识不断更新;用高尚的师德和高超的教学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所学学科的热爱;与时俱进,与学生共同成长。

    悟:强调的是教师要学会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只有具备悟性,才能成为专家型教师。

    把以上五个字做到融会贯通,才能做到“活”。才能给予学生“活水”、“活法”,实现学生“活学”、“活用”。

    以问题驱动教学,以问题驱动学生学习。我们还细化了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鼓励教师们开展实践研究,大胆创新,促进教学各环节的紧密衔接,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总结教师们教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导教师们把课堂教学的内容主要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问题是课堂的灵魂。问题是我们开展教学和教科研的出发点,“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没有问题就难使学生保持注意力集中;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深入思考,学习只能是表层和形式上的。我们要求老师们要防止走两个极端。既要克服过去的“满堂灌”,又要防止漫无目的的“满堂问”。要求老师们在课堂上要敢于提出问题,更要善于提出问题。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问题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的设计要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问题的设计要有启发作用,更有利于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终身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老师不断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开展对问题的讨论探究,才能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创智增智,推进学生思维不断深化,产生高阶思维,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深度学习和思维的欲望,诱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批判思维。

    我们通过精致教育的实施,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内涵,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我们也深深体会到:“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化”是保障,“精品”是结果。我们坚信,我们精益求精的事业态度,加上细致入微的教育过程,润物无声的德育渗透必将打造出更加精致卓越的长春市第二中学。

    (长春市第二中学校长 戴久来)



/jiaoyu/zatan/2019-11-15/27046.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