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凌 实习生 黄建华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可是,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却难倒了不少家长。近日,中国教育报刊发了两个家庭教育的故事,引发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第一个故事讲述的是,父亲苏以彬12年陪读,与女儿经常起冲突。第二个故事讲述的是,童年的卢十四因为没有考到过100分,从未得到过父母的正面鼓励。
这两个故事,在中国教育报微信公众平台引发了网友的强烈共鸣和热烈讨论,千余名网友发表看法,或吐露心声,或分析原因,或提出建议,充满了对孩子的关切和对家庭教育、中国教育的期盼。
不当的家庭教育,让自卑感如影随形、相伴一生
苏晓梅和卢十四的童年遭遇,引起了网友们强烈共鸣。网友纷纷表示,这样的案例尽管有些极端,但很典型,很多网友小时候就曾经历过类似的教育。
网友“@小红”在微信公众平台讲述了与童年卢十四相似的故事:“7岁时,我在老家复式班里读一年级,考试没超过20分。8岁随父亲到镇上完小上二年级,第一个期末考了80分。我拿着试卷跑到父亲面前,心里有着从未体验过的快乐,但父亲表情平静,对我的兴奋没有任何回应。从此以后,每个学期拿回奖状的我也变得特别平静,直到今天,研究生马上毕业了,我依然是那个平静的自己,准确地说是自卑的自己。”
网友“@美女”、“@热爱生活”不约而同地表示自己小时候也遭遇过跟卢十四一样的教育,而这种教育所造成的苦果是:从少年到青年,乃至到中年如影随形、不时浮现的自卑感。“@美女”说:“觉得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不能得到认可,活得很郁闷。”“@热爱生活”则充满期待地表示:“我深深知道这是一种另类的爱,但是这需要孩子用一生去疗伤。父母的爱呀,能不能把你的期望包上一层糖衣,让孩子充满欣喜地咽下。”网友“@田艳”有着与苏晓梅类似的经历,她从小也是在爸爸的高压之下长大的。为了躲避这种畸形的父爱,“@田艳”逃到很远的地方上高中。“那脱离管教的3年也是我叛逆厌学的3年,最后也只考了个三本。直到大学我才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反而努力学习,考上了一所名校的研究生。”
网友们纷纷表示,“中国的孩子就是累”,而这些累,“都是最爱的父母给他们的”。因为不当的家庭教育,因为这种“中国式的爱”,很多孩子过早地体会到一种跟别人家孩子竞争比较的挫败感、自卑感,丧失了童年的乐趣,也丧失了激发自身潜能的机会。
问题的根源在于家长虚荣心作祟
网友们纷纷深挖原因,对苏晓梅、卢十四所接受的家庭教育的根源进行剖析。
网友“@桃花源里可耕田”颇为愤慨地表示:“我们永远输给一个人,他叫‘人家的孩子’。搞不懂为什么家长要攀比,孩子都是别人的好,自己的就一无是处。”网友“@猫友”等人表示,父母因为虚荣心而拿孩子作比较是造成苏晓梅、卢十四童年遭遇的最大原因,这是中国家长的通病,虚荣心作祟,觉得孩子成绩不好是丢面子。
父母将自己的期望强加在孩子身上也是重要原因。网友“@文静公子”说:“一部分家长觉得自己这辈子没做好,就想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梦想走下去,所以孩子不够好,他们就失望或生气。孩子成了父母的附属品甚至是实现目标的工具,缺乏对孩子最基本的尊重。”
此外,网友“摩磨魔”等人表示,很多家长并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很多职业包括教师都需要从业资格,但唯独家长作为孩子成长第一任教师,却鲜有相关专业培训。往往都是凭着感觉、经验教育孩子。建议普及家庭教育的相关知识。
也有很多网友为家长喊冤:在社会竞争的大背景下,家长也很无奈。网友们说,单一维度的社会评价制度是家长急功近利向分数看齐的原因。网友“@梦幻”是一位幼儿教师,她说:“所有人都认为只有考高分才是最好的,大家根本就看不到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网友“@周宇”说:“缺少多元价值取向,不尊重人本来的面目,就像那个段子说的,把一切动物都当狮子来培养,狮子成了狮子,别的动物都疯了。”
还有网友分析,家长的行为都是被当前的教育制度逼迫的。网友“@三毛”说:“君不见,重点学校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纷纷林立,各类资源涌入其中,作为普通家庭,像苏以彬,即使倾其所有心血与财富,也要奋力一搏。”网友“@bobo”说:“名次意味着好成绩,好成绩意味着进入具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好学校。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每个孩子能够享受的优质教育资源不平等!”
家庭教育要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
针对当前家庭教育中出现的不合理现象,很多网友以案例、观点的形式,对如何进行家庭教育提出了宝贵建议。
网友“@采薇”回忆起自己的童年,觉得幸福而又幸运。虽然学习成绩在学校只是中等偏上,但是父母并不在意孩子能否拿到第一名,而是看有没有努力过。“‘别人家的孩子’从未出现在我家的词典中。有时候考砸了回家心情不好,父母反而过来安慰,考试不过是检验学习的手段,考不好没什么了不起的。”“@采薇”即将硕士毕业走上教师岗位,他表示,以后为人师长,一定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引导鼓励。
网友们建议,家长要学会正确地爱孩子。网友“@叶子”说:“如今家长缺乏的是正确表达爱的方式,爱是需要学习的,否则爱就会成为伤害孩子的利器。戒掉爱中的伤害,提升爱的技艺是每个家长的必修课。”
当然,每位家长都盼望孩子有出息,但相较于传统的“成绩好就是有出息”观念,很多网友给出了新的“有出息”的定义。网友“@玉蝴蝶”是一名教师,儿子本可以就读市里最好的高中,但是因为儿子喜欢计算机,从小立志成为IT人士,最后决定让孩子读职高,因为那里有水平较高的计算机老师,还有充分的时间学英语和玩电脑。“@玉蝴蝶”表示:“我认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什么才是有出息?健康、快乐、自立,就是有出息。”至于孩子的成绩,很多家长表示,只要孩子尽力就行,不会强求。网友们对“幸福比优秀重要”这句话十分认同,孩子的快乐、家庭的幸福远远比“优秀”的光环更有意义。
针对苏以彬“孟母三迁”般地教育苏晓梅,很多网友建议,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家长需要更尊重孩子的意愿。网友“@自由自在的蒲公英”说:“要给孩子成长空间,教育更多是帮助、是唤醒、是激发,而不是绑架和压迫。”网友“@李畅”说:“家庭教育不要想着要改变或者塑造孩子,应该让他自己发展,挖掘自己的潜力,不要想当然认为什么是好的,就强迫孩子去做,应该让他有自己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