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卿卿如晤 返璞归真

[db:作者]  2014-05-15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C.S.路易斯作品系列”(7册)【英】C.S.路易斯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书生

    何光沪先生说:“在英语世界不知道C.S.路易斯,就像在中文世界不知道鲁迅。”C.S.路易斯,1898年11月29日出生在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1963年11月22日去世,被誉为“最伟大的牛津人”、20世纪英国天才作家,一生写了30多本著作,主要作品包括《返璞归真》、《四种爱》、《卿卿如晤》、《纳尼亚传奇》、《牛津英国文学史·16世纪卷》等。

    路易斯的一生,完成了三类很不相同的事业,被称为“三个C.S.路易斯”:杰出的文学史家和批评家,基督教神学作家和宣教演说家,科幻作家和儿童文学家。

    作为基督教神学作家和宣教家,C.S.路易斯素有20世纪英国最有力的基督教代言人、“向怀疑者传福音的使徒”之称。《返璞归真》是他的著作中影响最大的一部,被认为是最好地阐释基督教信仰的书籍之一,英文原著已印行数百万册。

    结婚三年后爱妻即离世,“心中满是悲戚”。生者为死者写下文字,似乎在用文字对抗遗忘。身处西方文化传统中的路易斯,面对死亡时写下的《卿卿如晤》,也是为了用文字对抗遗忘吗?我想不是。固然其中有锥心的悲恸、深切的怀念,但路易斯行文中的追问更多地指向了“信仰”。面对死亡,这种现世人生的终极否定,路易斯发问“神在哪里”。

    这个问题在《卿卿如晤》中并非是“神的存有”问题,而是面对人生的欠然,或者说终极否定,神为什么此刻退隐?当然,关于神的存有问题,年轻时的路易斯曾有过“天路历程”般的回归。路易斯的童年是和图书、北爱尔兰的美景、宽裕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的。他母亲是牧师的女儿,但在路易斯10岁时因癌症去世。慈母的逝去使他觉得“人间一切快乐、宁静都迅速消失,我失去了安全感”,信仰也随之沉入大海。当他接受教会的坚信礼,首次用圣餐时,他却认为:“所有的宗教信仰都是神话。”他还以一个怀疑论者和无神论者的心态出入各种现代哲学。进入牛津后,路易斯结交了许多朋友,大半为无神论者。他离基督信仰似乎越来越远了。但在此关键时刻,他遇到了两个人。一位是N.柯格希尔,牛津大学英国文学教授,当时有“最睿智也见闻最广”的称誉,他是个基督徒。另一位是J.R.R.托尔金,即后来写《魔戒》的作者,牛津大学盎格鲁撒克逊讲座教授,也是基督徒。在二人的影响下,他像1600年前圣奥古斯丁那样,经历了返璞归真的历程,最终重归基督教信仰。1931年9月28日,将近33岁的C.S.路易斯,恢复了他的基督教信仰,相信“耶稣基督是上帝的儿子”。路易斯的此次“返璞归真”回答的是“上帝的存有”问题。

    《卿卿如晤》中“神在哪里”的发问,呼应了《新旧约全书》中耶稣的呼告:“为什么离弃我?”路易斯说:“我开始相信神也有可恐惧之处,这才是真正的危机所在。”这种危机在于,现世中有限的个体开始忖度全知全能、至善至美,人类的有限理智在自负地僭越,力图将不可知纳入已知的善恶范畴来规定。理智存在这种渴望。《新旧约全书》深深洞悉人的脆弱。死亡作为对现世人生的绝对极端否定,人类无法避免。是勇敢运用人类理智直面死亡深渊,还是保持适当距离的“无知”状态?个体是否能独自面对深渊,其实这是哲学问题,在《卿卿如晤》中这却是经验问题。路易斯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个体不能独自面对死亡深渊,信仰必须命定般被给予,个体必须命定般接受,不问“为什么”,而只需成全这种命定。所以,《卿卿如晤》亦是路易斯的“返璞归真”。

    《返璞归真》一书源于二战期间路易斯在英国广播公司就“人类面对苦难和死亡如何坚定信仰”发表的演讲。路易斯用通俗的语言、生动的类比、缜密的推理,阐述了“各个时代几乎所有的基督徒都共同持守的信仰”。他力求展示一种基督教的视界,面对这个现世的恶,损之又损以至于无。路易斯在书中说:“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努力彻底地忘记自我。”就是不断地剔除人的理智僭越,将死亡、根本的恶等终极问题完全托付于绝对者,以获得一种依靠。从这方面来说,基督教信仰亦是将人从关注天上的问题拉回地面,打断人为的超越乃至造神运动,尽力于人事。这样说,似乎也颇有点“尽人事,听天命”的味道。

    爱妻离世,路易斯在悲恸地挣扎之后,在理智与情感之间,在对永恒的信仰中,他相信他们的爱无法被死亡和宿命所伤害,而这种爱超越简简单单的男女之爱,融入了信仰和超越的因子。路易斯相信,一切都将臻至完满。



/jiaoyu/zatan/2019-11-22/2753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