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重塑《诗经》的现代意义

[db:作者]  2014-05-15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5月7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山与德国波恩大学汉学系教授顾彬在京师学堂展开了一场关于《诗经》的对谈,吸引了不少爱好古典文学的大学生。

    一个是国学名师、一个是德国汉学家,李山与顾彬围绕《诗经》的来源、艺术和文学流变,对这部中国文学的开山之作进行了跨文化解读。

    李山与大学生分享了他研究《诗经》的心得,比如《关雎》并非爱情诗而是一首恩情诗,《诗经》在几千年间参与了民族精神的建构等。

    在顾彬看来,中国古代文化来源与西方一样,都起源于宗教。《诗经》中的风、雅、颂与宗教、先祖有密切关系。遗憾的是,《诗经》的德国全译本已问世一百多年了,但德国汉学家很少对《诗经》进行全面的研究。他本人非常喜欢《诗经》,喜欢“国风”中的很多首,对“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句特别有感觉。

    李山是启功先生的嫡传弟子,曾在百家讲坛讲授“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上月,他再次登上百家讲坛,讲授《诗经》。同时其新书《风诗的情韵——李山讲〈诗经〉》也由东方出版社同步推出。李山认为,《诗经》可以看作我们民族情感秩序的基础,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底,只要解释清楚其中艰深的字句,它亲切的面目就会得以显现。他希望带读者回到民族文化形成时的歌唱,通过了解这部比《论语》更原生的文化经典,继承中国文学流脉中可贵的文学传统。(王珺)



/jiaoyu/zatan/2019-11-22/27540.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