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尽心竭力办高校 为国为民育英才

[db:作者]  2014-05-21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2012年11月,王六章董事长出席第四届“国信长天杯”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北京的颁奖典礼并作经验交流发言。

    2005年王六章董事长在学院二期工程工地现场办公

    2009年王六章董事长一行再次到医院慰问患病学生张宇翔

    办学心切切

    求索路漫漫

    2001年10月,四川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四川师范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急需找一位有实力的投资者合作办学。闻讯,王六章一行从宜宾赶到成都考察。在郫县团结镇,她看到四川师范大学电子工程学院与另外一所高校共用一个校园联合办公。也就是说,四川师范大学联合举办这所二级学院,实际上没有独立的校园、校舍。这所学院面临许多困难,只能勉强维持。 

    人地生疏,又跨行跨业,如何办学?王六章深知,摆在面前这条道路必定十分艰难。因为自己年近半百,体力精力都有限。可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促使她不能轻易放弃。而真正让她痛下决心立志办学的,是四川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在读生那320双求知若渴的眼神。2002年2月,王六章与四川师范大学签订了有关联合举办四川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有关协议书。由此,她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办学育人之路。

    初来乍到,王六章和她的先生租住的一间房舍,十分简陋。就是在这里,他们打开了一扇窗,仿佛看见了自己办学的未来。她暗下了决心,“一定要把办教育当作一生的事业来做。”

    2002年3月,王六章代表学校与团结镇签署了第一宗50亩的土地征用协议。所征的土地上,主要是农舍和废弃的厂房。接下来,她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从2002年4月工人进场,到9月中旬招收新生,短短5个月时间,必须完成教学用房、学生食堂、学生宿舍等教学和生活设施的建设,还要解决拆迁等疑难问题。那年成都雨水特别多,严重影响施工进度。眼看着离开学时间越来越近,王六章心急如焚。她经常站在雨中,请工人们穿着雨衣施工,连夜赶工期。在那煎熬的日子里,她经常在晚上躺半小时就起来巡视工地,常常顾不上喝一口水。遇到建设工地的紧急情况,她不顾生病高烧,拔出吊针就赶到工地。为了办学,她与家人吃在学生食堂,住在学生公寓。她的拼搏精神,感动了建筑的工人和有关部门的领导,也得到了各方面的理解支持,让校园工程建设在艰难中稳步推进。2002年9月8日,新校区正式上课,在校生800余人。

    凭着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她创造了当年建设当年招生的奇迹。 

    2003年11月,四川师范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正式申报独立学院。2004年2月经国家教育部门批准,一个新机制、新模式的普通高等学校——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由此诞生了。十多年来,学院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走过了不平凡的建设发展历程。她曾感概地对笔者说,我有太多创业的艰辛,也有更多成功的喜悦。 

    经过10多年的艰苦努力,学院从无到有,由小变大。从2001年仅有的5个本专科专业,发展到46个本专科专业,涵盖了工、管、文、教、法、艺6个学科领域。当初,在校生仅有320人,而今在校学生已经超过17000人。在此期间,学校的教学楼群、生活楼群、实验大楼、学生活动中心、艺术大楼、食堂综合楼、图书馆、运动场等相继投入使用。更重要的是,学院不断改革创新,努力探索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走校地企合作的道路,不断完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育人机制,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2万余名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可喜的还有,学院师生2000多次获得全国、全省各类大赛奖。如,该校学生团队荣获了由国家教育部门主办的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特等奖、荣获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门、教育部门主办的“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一等奖、荣获了由教育部门主办的“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一等奖,成绩超过了全国许多重点本科院校。因此,学院连续被四川省教育部门评为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先进单位。

    但是,王六章并不居功自傲、安于现状,而是抓住新的历史机遇,一方面抓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办学特色,确保教学质量和就业质量。另一方面继续推进学校的建设发展。2012年10月,为了改变眉山市没有本科高校的现状,学院筹资在成都天府新区、东坡故里、文化眉山建设新校区。该校新校区占地1000亩,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建有一流的教学生活设施,将以崭新的面貌于2014年9月入住新生。并努力在3年内建成学生规模上万人的现代一流综合型本科高校,给更多的学生提供接受高等教育、圆人生梦想的机会。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已经建设成为“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管理规范”的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但是,王六章说,学校的建设发展,得益于党和国家有正确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离不开各级领导、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归功于与她一起奋斗的校领导班子和全院教职工的共同努力。

    真诚育人才

    情暖学子心

    王六章对学生的关心与呵护早已传为佳话,被学生们称为“王妈妈”。

    上万人的高校,难免有学生患病。学生患病住院,王六章尽量抽时间探望,帮助解决治疗费用。例如,计算机学院2007级学生张宇翔身患尿毒症,王六章带头捐款,多次到医院看望,并送上慰问金。现在,张宇翔仍靠血透维持生命,只有换肾才能治愈。为此,王六章一直鼓励宇翔父母积极寻找肾源,她说:“只要有肾源,我一定为宇翔筹资换肾”。外语学院学生宋凡茜患了“软骨病”,王六章把该生的母亲接到学校做后勤工作,发工资福利,支付治疗费用,还为其提供照顾孩子的诸多便利。宋凡茜大学顺利毕业,王六章又支持她在家乡办起了英语培训班。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王六章叮嘱食堂师傅熬骨头汤免费供给学生喝,以补学生的身体。她经常在食堂与学生一起吃饭,发现杨超等几个学生经常不打荤菜吃,她特意安排食堂师傅给这些学生免费炒回锅肉。后来,她给这些学生提供了勤工俭学的岗位,帮助其度过了生活的难关,圆满完成了学业。王六章特别对孤儿学生关爱有加,对他们予以了悉心支持和帮助,都减免了住宿费,并安排了勤工俭学岗位,还给他们每人每月发放200元以上的生活补助,春节还发500元以上的慰问金。中秋佳节到来之际,她都要看望、慰问这些孤儿,发慰问金和月饼,让这些孤儿深切体会到了家庭的温馨和亲人般的关爱。

    王六章敢于担当社会责任,十分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学院建立了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支持困难毕业生就业,更支持毕业生创业。例如,她给经费,找门路,出思路,支持龚海霞、李霖、李寿星等一大批学生创业,无论是办幼儿园,办门户网站,还是办公司等等,她要么亲自登门指导,要么请这些毕业生回校上“创业课”。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一大批优秀校友创业有成,为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和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

    服务社会

    造福人民

    王六章说,一个人最大的价值在于,实现自己人生梦想,能始终造福人类社会。 

    作为中国民主同盟会盟员、第三届、第四届宜宾市人大代表、第二届宜宾市政协委员、第十六届成都市郫县人大代表,王六章不忘自己的职责和使命,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坚持撰写、提交议案、提案,引起了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妥善解决了宜宾市、郫县的交通、治安、环保和教育改革创新等焦点问题,受到广大师生和人民群众的好评。

    在汶川特大地震中,学校虽然没有人员伤亡,但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可她坚持带头为灾区积极捐款,全校师生共捐款10多万元。芦山大地震发生后,她又捐出了巨款,安排人员运送了一大车生活物质到灾区。

    宜宾老家聋哑学校及两所乡村学校,还有革命老区巴中南江中学,早已列入了她的关爱之列。在捐款的同时,她还捐助了教育教学设备设施。为了改变郫县团结镇学前教育的现状,她挤出资金办了学院附属幼儿园。

    坚持校企合作,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王六章特别看重的事情。学校与当地学校、村镇合作,帮扶支持了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2013年社会工作项目获得了郫县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学校帮扶三道堰学校的图书馆建设,被《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同时,学校与厦门、成都、宜宾等地的近200家大中小型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支持企业的改革发展,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

    全心为社会,深情系他人。这就是王六章,平凡中透出的崇高。



/jiaoyu/zatan/2019-11-27/2771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