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南油小学学生在科学课堂上用纸板搭建桥梁。
????前不久,南油小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以“桥”为主题的项目学习活动。在这项活动中,学校鼓励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参与,学生在科学课上所建桥梁,从材料、设计,到最后组装,涉及的所有问题都由学生自己动手解决。晓云?摄
当美国的小学生在担任环保志愿者、参观美术馆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在上奥数、钢琴课外班……地处特区,亲身感受到中外教育教学观念的碰撞,这让深圳南油小学试图通过“课程统整”的形式,找到一条切合我国国情的教改之路。
■本报记者 杜悦
吸引学生跨越“桥梁”
4月18日下午5时,深圳市南油小学校门口,一个小男孩欢快地跑到妈妈身边,还没站稳就迫不及待地说:“我们搭了最棒的桥!”
其实在周一的开幕式上,教师的讲话已经吊足了学生的胃口:“孩子们,本周五操场上会有精彩的摊位游戏等待着大家,说桥、心桥、过桥、搭桥等等这些游戏都非常有趣,还可以赢取奖品呢!请记住,入场券要靠自己的努力获得。与桥有关的一幅画、一张电子小报、一支歌、一首诗、一篇文章、一个故事……都可以用来换取入场券……”
对于南油小学的学生来说,这是特别令人兴奋的一周,各种以“桥”为主题的学习、游戏和体验活动应接不暇:在体育课上搭人桥,在美术课上画桥,在数学课上量桥,在英语课上说桥,在语文课上写桥……这些都是学校开展的课程统整学习活动,教师首先做的就是想方设法吸引学习主动参与。
记者走访了“桥的故事会”、“走过罗湖桥”、“制作纸桥”、“英语彩虹桥”、“数桥组合”等多个课堂,发现这种教学方式并不是简单地将教学内容嵌入常规的语、数、音、体、美等传统课堂之中,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学科知识以及校内外学习的限制,比如,科学课上,学生要自己选取硬纸板、塑料管等身边常见材料,自行设计并建造桥梁,设计桥梁时需要用比例、对称等数学知识,而最后的着色装饰等需要学生的美术素养。很多学生为了建成更独特、更美丽的桥,不但自己上网搜索背景资料,也将亲朋好友发动起来帮助自己寻找参考资料和原材料,然后再与同一小组的同学讨论比较,在多种方案中选出一个最佳方案。在此种状态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造空间都得到了较大提升。
这项“基于桥的项目学习”2014年春节之前就已在学生层面启动,当时学校布置的寒假作业就是让学生寻找、发现、研究身边的桥,还要求每位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一份桥的研习报告,前期的丰富素材为后期的项目学习做了有利的铺垫。
国际视野下的观念碰撞
谈起这种课堂改革的缘起,校长陈显平说,此前她曾观摩来自美国优质学校8位教师的16节课,并参与现场互动,其中美国加州奥隆尼小学(Ohlone)教师的教学方式让她深感震撼。2013年6月,在深圳举办的国际会议期间,该校已经70岁的校长在南油小学临时代课,她的热情亲和、神采飞扬,非常令人惊讶。其中一节课,她现场示范了在“我的小农场”主题活动中如何运用数学知识。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使用各种面值的“农场美元”来购买土地和农舍,然后重新规划,创建自己理想的农场模型。学生们兴趣盎然,他们用手中的“钱”买下喜欢的土地和农舍——在一张大的立体图上剪下来一部分,再粘贴在自己的模型图板上,然后自行规划设计自己心爱的农场。在这里,每个人都有机会购买农场建筑物、动物、农用机械的图样,然后用纸模型创造一个小型家庭农场。这节课将数学、语言与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有机地整合起来,将教学知识融入到有趣的生活实践之中。这种生动直观的方式让每个孩子都忘了学习,但在不知不觉中却学到了许多知识,非常有成就感。
同时,在课堂上,美国教师与学生近距离的接触,对待学生那种平等、尊重的态度,也让陈显平有很多思索。陈显平觉得,与中国课堂相比,美国的课堂信息量丰富,学生的工作量很大,但是学生始终能快乐地汲取知识。现在港台一些学校也在进行相关的有益探索,让她很受触动,她觉得,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不妨在中外教育的积极碰撞中汲取精华。
相关教育研究者指出,所谓“统整”,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看似不同但却相关的事物或现象组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课程统整”是指将学校课程中相关的课程及学习领域进行整合,通过加强各学习领域及各科目间的联系,增加学科内、学科间的相互关联。
目前除了美国、英国一些学校在积极探索“课程统整”之外,台湾与香港的一些学校也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在具体的教学与课堂设计中,南油小学还借鉴学习了香港一些小学的做法。香港浸信会吕明才小学校长黄洁莲女士介绍说,南油小学的主题式项目学习与他们的“课程统整”有相似之处,他们学校每一年级的教育中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一个主题式教学的关键词,比如:一年级:关心的桥;二年级:开心的桥;三年级:环保的桥;四年级,生活的桥;五年级:联系的桥;六年级:传承文化的桥。同来参观的一些香港家长说,与中国大陆相比,他们的孩子是散养的,不用上数学、绘画、钢琴等课外补习班。受英美快乐学习教育观念的影响,孩子喜爱恐龙就带他们去动物园,让他们多了解环保知识,或者鼓励他们去捡垃圾——当环保志愿者。如果孩子喜欢涂涂画画,就多带他们去美术馆看画展,让他们始终做自己喜欢的事,孩子反倒更有学习的积极性。
前来参观的一些国内学校教师指出,南油小学这种基于项目的学习是多学科的融合渗透,一堂课给学生带来的不再是割裂的学科知识,而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通过桥这一载体,不仅能让学生学到很多相关知识和技能,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互助、互帮互学的精神。2013年6月,南油小学作为全国小学课改联盟成员,曾承办首届“桥·全球教育共同体”活动(作为小学分会场之一)。在此次举办的第二届小学教育国际会议中,这种主题式项目学习活动展示成为会议的主要内容,旨在引导教育共同体的学校一起探索和分享教改理念。
“课程统整”需要进一步探索
“课程统整”是否会加重师生负担?在座谈中,一些教师指出,在初始阶段,这种项目学习方式,无疑对教师整体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学生更乐学、爱学了,这正是教改的目标之一。近似“无心插柳柳成荫”,南油小学的学生不仅学习效果有较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也有了长足发展,近年来他们在省市区多项竞赛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具体而言,南油小学教师的备课与授课方式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一,拓展了教学资源。现有课程资源无法满足项目学习需要,教师必须基于项目来开发课程资源,挖掘相关的学科元素。其二,教学组织难度加大。为整合学科、学校和社会资源,给学生布置作业时有时要面向个人布置,有时要按班级学习小组布置,有些还要让家长辅助学生多学习一些课外知识,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其三,需要学科组和年级组通力合作。课程按层次与序列设计,各学科、各年级之间教师的分工明确,合作增多,难度增大。比如,一年级学生只需要认识本地深圳湾大桥的外在形态即可,三年级学生则要知道桥的设计结构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联。同一年级组教师还要注意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有时不同学科的两三位教师同上一节课,比如,学生在科学课上学习桥染原理时,数学教师可以提供直尺、三角板等量具,帮助学生测量、计算,美术教师则可以为学生涂色提供一些帮助。
深圳市南山区教科中心主任裴光勇从课程改革角度认真分析了“课程统整”的意义。他指出,从课程内容看,这种项目学习是一个新的形态——主题化形态。这次把桥作为主题,贯穿本周学校所有课程,打破了学科壁垒、班级界限,统整了学科资源、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这使教育教学资源能从不同角度为学生的成长服务。课程的整体性真正地体现出来了。
从课程实施形式来讲,充分发挥了学科特色、学科优势,也充分展示了教师的教学智慧,尤其是在“桥”这一主题下,用多途径、多形式、多元化的方式来实施,是一个创新。同样一个主题,既有说的、读的,也有写的、算的,还有做的、画的。更有基于心灵层面的“心灵之桥”,让学生从艺术的角度、文学的角度、科学的角度架起一座心中的桥梁,通向自己的美好世界。这是最有意义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项目学习,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从课程管理上来讲,在同一主题下,学校成立课程小组进行统领,充分发挥学科组、年级组的智慧,所有资源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不管是学科组的,还是班级内的,也不管是校内的,还是校外的,都围绕一个主题群策群力,为课程开发搭建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这种课程是校本课程基于主题性的开发,是校本课程对于国家课程的拓展。它为国家课程校本化找到了一个能落地的抓手。
由此不难看到,“课程统整”的最大挑战不只来自课程设计,同时也在呼唤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的变革。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大背景下,这种改革还仅仅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