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他们生活独立渴望亲情

[db:作者]  2014-06-02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黄剑锋,湖南省隆回县三阁司镇中学小学部五年级学生,父母在广州打工。6月1日,奶奶准备杀只鸡给他改善伙食。他的六一节心愿是得到一件新玩具。曾勇 摄

    阳思思,三阁司镇中学小学部六年级学生。父母在广东打工,家里只有她和姐姐。6月1日,她和姐姐在家里看电视和做饭菜,两人各有分工。她的六一节心愿是拥有一双旱冰鞋。曾勇 摄

马颖慧(右三),三阁司镇中学小学部六年级学生,父母外出打工7年了。6月1日,她的任务是做家务,并照顾上小学的弟弟和妹妹。她的六一节心愿是有一件好看的裙子,其实她更希望能接到爸妈打来的电话。曾勇 摄

    ■本报记者 张春铭 阳锡叶 刘磊 魏海政

    六一节前夕,四川省泸县太伏小学五年级(1)班学生刘沁玲说出自己的六一节心愿:“我希望这个六一节爸爸能回来看我表演节目。”说这话时,刘沁玲一脸期盼。这个六一节,刘沁玲参演的小品剧《留守的孩子》登上了学校的舞台。

    但是,这个心愿终究只是个心愿。刘沁玲的爸爸在遥远的贵阳打工,电话里,他再次对女儿致歉:“对不起,女儿,爸爸回不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同时也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生活得怎么样?他们的心理、生活、学习状况如何?六一节前夕,本报记者深入四川、湖南、山东、江苏等地进行采访调查。

    谈及父母,情绪就会崩溃——心理敏感脆弱

    “留守学生的心理普遍敏感、脆弱,稍微提到爸爸妈妈的事情,眼圈就可能红了。”刘沁玲的班主任何伟说。何伟班上66个孩子,留守儿童就有54人。很多父母都不在家,孩子跟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

    学校高比例的留守儿童在不少劳务输出大省比比皆是。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火炬小学五年级班主任马馨丽说,班上40个学生中26个是留守儿童,让她吃惊的是,这些留守儿童基本上都是单亲家庭,父母要么离异,要么一方去世,“班上只有一个孩子家庭是完整的”。

    “这些孩子心理非常敏感,有时莫名奇妙就大哭。”马馨丽举例说,这学期班上转来了一名学生小敏,爸妈离婚,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孩子平时性格内向,沉默寡言。有一次,小敏突然坐在地上哇哇大哭,怎么劝也劝不住,任凭老师和同学询问都不说原因。过了两天,小敏情绪平复下来后,在马老师的耐心开导下,她才说出原委:原来班上同学做游戏没叫她一起参加,她觉得自己受到了排斥,心里很委屈,就哭得很伤心。

    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大渡口镇中心小学六年级(2)班班主任程福琼的班上。12岁的张义秋,妈妈在他6岁时因意外离世,爸爸一直在广东打工,他跟着奶奶生活。有一次,班级举行“感恩父母”的主题班会,有同学问他:你和妈妈是怎么过母亲节的?“这个小男孩一下子脸涨得通红,眼泪就在眼眶打转。”程福琼说,有些留守孩子平常在学校看上去很阳光,但一触及父母和家人,情绪就会崩溃。

    一个人的家,独自种地、生活——生活独立自理

    放学了,刘正(化名)提着书包,飞也似地往家里跑。走到家,看看表,正好5点。“现在还好,要是冬天就难了,两头黑,来回都得打手电。”放下书包,刘正就到菜地里摘青椒,准备炒腊肉,爸妈出去的时候,做了不少腊肉挂在灶屋梁上。屋前屋后的菜都是刘正自己种的,有辣椒、茄子、豆角、苦瓜,杨梅也快要红了。

    山里的孩子早当家,虽然刘正看起来比同龄的孩子要黑瘦,但已学会了干不少农活儿。“爸妈留的生活费也不多,自己能种的菜就自己种。”刘正说得很轻松。

    刘正就读的太芝庙乡风高小学是湖南省新邵县最偏远的一所学校,周围6个村的孩子都在这里读书。9个班,近300名学生,70%以上是留守儿童。因为这里北接涟源,东与邵东毗邻,东北与双峰接壤,素有“一早走四县”之说。山高路陡,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很多孩子只能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有些甚至一个人在家里,自己读书、自己种地。

    刘正今年14岁,但只读六年级,因为上学的路太远,山里孩子上学比较晚。奶奶两年前过世了,爸爸妈妈和姐姐都在东莞的电子厂打工,每年过年才回来一次,平时都是他一个人生活。从家里到学校有4公里远,刘正每天早晨6点不到就要起床,劈柴烧火做饭,匆匆吃完,拿着书包就去村口。通常一个村的同学会在这里集合,等到齐了,再一起去学校。

    五月多雨,山路泥泞。10多个学生,全穿着拖鞋,大的照顾小的,手牵着手一起去学校。

    五月正值南方中稻插秧。同样14岁的蒋文兰卷着裤管,弓着腰,很熟练地把秧分成一小把一小把,然后快速地插进泥里。对于蒋文兰来说,干农活儿是她日常生活之一。除了干农活儿,她还要做饭、炒菜、洗衣服,照顾正在上小学的弟弟。因为母亲实在忙不过来——她一个人种着8亩地,经常累得直不起腰。

    蒋文兰是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邮亭圩中学的初二学生,爸爸在外地一家工厂打工,噪音很大,很脏,每天下班身上都是一层灰,非常辛苦。而与爸爸的相见,每年也只有在过年的时候。

    “双抢”的时候,蒋文兰利用周末时间,赶回家帮母亲干活儿,然后才是学习和准备新一周的生活学习用品。干农活儿虽然很累,但对蒋文兰来说却不算什么。对于她来说,最大的压力是学习的压力,“因为爸爸妈妈期望很高,希望我们能走出农村”。因此,蒋文兰在学校学习十分认真,成绩也很好。

    没有父母辅导,急得直抹眼泪——学习只能靠自己

    学习,是每个留守儿童生活的主要部分。李家宝成绩很好,一般都位居班上前三名,在学校很受老师、同学喜爱,还担任了班长。但他更愿意谈的,是父母打工的电镀厂。

    “每个人都戴着口罩,厂子里面噪音很大,特别是有很刺鼻的气味。”李家宝说。后来,他查了资料,原来这些刺鼻的气味是一些有害气体,是硫酸、硝酸这些化学物质挥发出来的,父母长期在电镀厂工作,对身体有害。李家宝是邮亭圩中学初三学生,这些年来,父母一直在广州打工,他跟着爷爷生活,每年暑假会去广州跟着父母生活。其间很多次,他去过父母所在的电镀厂,那里面的场景让他记忆深刻。

    说到这里,李家宝眼睛红了。他轻轻地说了一句话:“爸妈太辛苦了,我要用好成绩来报答他们。”对于学习,李家宝感觉没什么压力,因为自学能力很好,“在我们这里,没有爸爸妈妈辅导,学习只能靠自己”。

    这一天,同样只能靠自己的刘正,赶到学校的时候已是8点20分,离上课铃响还有10分钟,他赶紧跑到学校厨房,用勺子舀水把脚上的泥水冲干净。上午有4节课,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以及体育。刘正的成绩属中等,不是很想读书,只想早点办身份证,出去和爸妈一起打工。

    语文课老师教的是《长征》,课后巩固练习的时候,老师要刘正去黑板上默写出这首诗的生字词,“磅礴”的“礴”字刘正想了很久还是漏掉了中间的三点水,有同学在下面笑,他的脸刷一下子就红了,扔了粉笔,很气愤地回到座位上,头也不抬。

    下午只有两节课,一节科学、一节音乐。没有专职的音乐老师,音乐课都是学生自己教歌。一节课下来,刘正一句也没学会,一直在埋头做作业。刘正说,有一次作业没做完,被老师留了下来,一个人回家,听到林子里猫头鹰叫,差点吓哭了。从此以后作业再也不敢拖堂,挤时间都会在放学前完成。

    掉眼泪的不只是孩子,还有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

    山东省宁阳县伏山镇中心小学1267名学生中有留守儿童447名,超过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校长杨爱平有一天在校门口值班,看到一位接送孩子的老年家长急得要哭,一打听,原来是孩子父母不在家,老人拿孩子没办法,作业没有做,难过得直掉眼泪。

    “儿子儿媳外出打工了,把孩子放在家里,累点、麻烦点倒不怕,最怕的就是孩子作业遇到问题,我们又不会,孩子急得直抹眼泪,我们跟着团团转。”老人说。

    有的孩子三五年没见过父母——渴盼一家人在一起

    四川泸县青桥乡小学三年级班主任赵蕾自2010年参加工作起就一直跟留守儿童打交道。她所在的村小只有3个班,她的班上26个孩子全是留守儿童。“据我不完全统计,很多孩子3年多没见过父母了”。

    小佳是江苏省盱眙县30万留守儿童中的一员,现在读六年级的小佳,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从小就在外公外婆的看护下长大。小佳的外公说,女儿和女婿在外打工,除了有个手机号码,并不了解他们的任何情况,平时给女儿打电话,经常不接或者不回,就算偶尔接了,说一两分钟也就挂断了。孩子思念父母的情结,他们弥补不了,孩子们经常半夜哭着喊妈妈。小佳在一次给妈妈的信中写道:“亲爱的妈妈,你还好吗?我已经5年没见你了,我无时无刻不在想你,这5年来,你一点都没有音讯,我打你电话也不接,发信息也不回……妈妈请你回来看看我们,奶奶很想你,请你快回来。”

    “你快回来”,成为不少留守儿童内心的呼唤。

    “爸爸,你和妈妈身体好吗?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很想你和妈妈。我想准备一幅国画,参加六一节绘画展。”5月21日下午,伏山镇中心小学四年级留守儿童赵紫汝在教师王月丽的带领下,到学校留守儿童活动站给她远在天津务工的爸爸打电话,今天是她的生日,他想听听爸爸给他的生日祝福。在电话中,我们听到赵紫汝的爸爸说,多亏了王老师昨日提醒,不然的话,工作忙起来可能就会把女儿的生日给忘了。

    湖南的刘正不知道父母有没有把自己忘掉。吃过晚饭,看两集电视剧,他准备休息,可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睡不着,总是想爸爸妈妈,泪水打湿了枕头。“要是能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就好了。”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是刘正最大的愿望。

    蒋文兰插完秧苗,许下自己朴实的心愿:希望父亲不那么累,希望他能天天在家。不过,她想了一想,又有些无奈地说,家里经济负担很重,不打工是没钱的,所以,她只愿父亲身体健康。

    “可是,一家人在一起才是家。”说到爸妈,刘正鼻子一酸。

    【相关链接】

    农村留守儿童超6000万

    2013年,全国妇联发布《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000万,总体规模扩大;全国流动儿童规模达3581万,数量大幅度增长。

    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与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5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

    调查显示,46.74%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都外出,在这些孩子中,与祖父母一起居住的比例最高,占32.67%;有10.7%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人一起居住。

    报告指出,留守儿童在各地之间的分布很不均衡,其主要集中在四川、河南、安徽、广东、湖南等劳务输出大省。

    国家关爱留守儿童政策

    2006年《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提出,输出地政府要解决好农民工托留在农村子女的教育问题。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提出,父母因外出务工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履行对未成年人监护职责的,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都把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作为重要目标任务。

    2011年以来,全国妇联联合教育部等部门共同开展了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工作,2013年开始在全国19个留守流动儿童集中的省市建立了40个试点地区。目前,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各项政策措施逐步完善,留守儿童成长环境逐步优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各地关爱留守儿童举措

    青海省建设“留守儿童之家”,配备了电脑、电话、书柜、书籍、课桌椅等基础设施,通过亲情电话、心理疏导、道德实践、家庭教育、维权帮助等活动,为留守儿童建立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和心灵驿站。 

    海南省在学校设立“阳光书屋”,捐赠了图书、书柜和电脑;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缺乏活动场所,设立农村留守儿童书屋,在书屋中设置图书和益智玩具,使孩子们在放学后和节假日有了益心益智的好去处。

    河南省通许县为县级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中心调配了4个事业编制,每个乡镇和村(社区)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站、爱心家园也都配有专职工作人员或管理员,县民政局还将1530名特困留守儿童纳入低保。

    重庆市涪陵区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每年由财政预算100万元专项资金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又统筹了30万元工作经费。

    山东省德州市市、县四大班子领导在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学校、社区建立了512个联系点,累计投资2000多万元建立了323处留守儿童快乐成长活动站,发挥托管、亲情联络、文体娱乐等功能。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在当地学校为寄宿留守儿童建立起“临时家庭”,以寝室为单位,由教师担任“代理家长”,将同室的学生按照年龄大小排为兄弟姐妹,让家的温暖和温馨填满缺失爱的孩子们心间。

    湖南省花垣县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建立了“妇联+群团组织+爱心网站+大学生志愿者+留守儿童自强班+爱心妈妈队伍”的方式,全县中小学都有“教师代理父母”,先后有2100余名教师加入这一行列。



/jiaoyu/zatan/2019-11-29/2808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