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赛金奖项目液压与气动项目训练
校企合作“1+1+N”模式基地授牌仪式
背景
千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的创建为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播下了种子,一批示范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校企合作机制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为第二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建设铺设了温床。2014年,“校企合作、多元化办学机制、现代学徒制试点”成为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的核心词汇,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渐入深水区,改革发展的重点已逐渐从单个点的突破向系统化的模式创建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青岛开发区职业中专在积极借鉴一批示范校建设成果的基础上,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把握新时期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特征,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进行系统化设计,逐步形成了以“1+1+N”为显著特征的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新模式。
目标
(一)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变单一办学主体为多元办学主体,深化校企合作。由政府、学校、企业、家长共同参与学生的培养,培育具备优秀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学生。
(二)更新课程体系观念
适应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变化,打破传统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构建观念,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有效途径。
(三)变革教学方式方法
适应中职学生的智能类型特征,通过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的变化,满足其动手操作和技能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四)创新校企合作机制
探索校企深入合作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实施过程
自2013年1月开始,青岛开发区职业中专先后与青岛旭东工贸有限公司、青岛名人酒店、北京络捷斯特科技有限公司、上汽实业物流有限公司、青岛新视点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派特汽车服务有限公司、青岛益和电气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分别在数控、酒店、物流、动漫、汽车和机电专业开展联合办学、共同开发课程、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校企联合培养等方面的改革实践,分别建立了青岛中德机电双元制培训中心、青岛中德生态园培训基地、青岛新视点动漫基地、青岛名人酒店实训基地、上汽实业物流实训基地、青岛西海岸现代学徒制教学中心等5个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经过一年多的运作形成了以“1个专业+1个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N个企业利益相关体”为特征的办学模式,称之为“1+1+N”模式。
(一)“1+1+N”模式下的人才培养
经过行业企业调研、专题论证、岗位分析,青岛开发区职业中专五个重点建设专业分别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特色建设,形成了以“校企互动、工学结合、三段互通”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集中体现在校企联合进行人才培养。
2013年1月,正在探索校企合作模式的青岛开发职业中专与正在寻求学校合作的青岛旭东工贸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建设“青岛开发区职业中专旭东实训基地”,尝试“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双方以“产权纽带、资源共享”的方式开展数控技术与应用专业联合办学。学生培养由学校企业共同完成,在产权不变的情况下,双方共同出资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学校负责学生的理论基础教育,企业负责提供学生的技能训练和提升的生产性环境,校企联合培养数控机床加工岗位“准员工”。2013年11月,青岛开发区职业中专旭东实训基地在良好运转6个月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由汉斯·赛德尔基金会、青岛中德生态园、青岛西海岸职业教育有限公司、青岛开发区职业中专四方共建青岛中德生态园培训基地,打造服务青岛中德生态园区建设、具备德国双元制特色的社会培训和师资培训基地。这种模式在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得到推广,2013年7月,青岛开发区职业中专与青岛名人酒店合作进行人才联合培养,探索“旺入淡出”的人才培养模式,旅游旺季学生入驻酒店开展生产性教学,旅游淡季学生在校进行专业学习。
“1+1+N”模式下,以一个专业为单位,以一个企业为联合办学伙伴,以具备某一具体岗位人才需求的多个企业为人才输出对象。教育主体是学校和企业,教育者是学校的老师和企业的师傅,理论教学在学校进行,技能教学过程在具备真实生产环境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受教育者的发展目标是成为“准员工”。“准员工”是“1+1+N”模式下人才培养的标准,是指掌握从事某一岗位工作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学生,是在就业前就已具备某一岗位实际生产能力的学生。
(二)“1+1+N”模式下的课程建设
示范校建设期间,青岛开发区职业中专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完善课程标准和技能标准35项,开发出版教材29本,精品课程建设15门,12门课程被评为青岛开发区精品课程,主持国家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课题1项、参与共建共享数字化资源库建设课题4项,形成教学资源库12T,课程建设的成效得益于企业在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的大力支持。
自2013年5月开始,青岛开发区职业中专因备战青岛市职业技能大赛与北京络捷斯特科技有限公司接触,经过多次洽谈双方决定在物流专业课程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物流专业专题网站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由企业牵头组成课程建设小组,并对学校专业教师进行课程开发培训,共同开发以行动领域为单位划分的模块化课程。2014年3月,长风班开班仪式在青岛开发区职业中专举行,标志着双方联合开发的物流专业课程正式封装完成。以校本教材、数字化教学资源、专业建设专题网站“长风网”为展现形式,并由企业出资在校内建设“云课堂教学中心”,尝试利用平板电脑和信息化课程资源开展教学。
“1+1+N”模式下,课程建设以一个专业为单位,以一个行业领军企业为课程开发合作伙伴,以专业内多个行动领域为课程建设方向,以信息化教学资源和专题教学网站为展现形式,并借助企业支持开展课程应用检验。课程开发以行动领域为单位,针对岗位技能需求开发模块化的课程。“1+1+N”模式下的课程建设提高了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的同步能力,有效地适应了知识和技能更新速度加快的需求,以信息化、数字化的课程展现形式更好的适应中职生的学习习惯。
(三)“1+1+N”模式下的教学改革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建设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还需要进行教学模式的配套改革,教学环境贴近岗位实景,教学手段更适宜技能传授是基本的要求,这些只有在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才能得到最好的满足,为此学校进行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试点,将课堂搬进企业,拜企业师傅为师,提升技能教学质量。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适用于知识识记与传授,不适宜以实际岗位技能为教学内容的技能教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选取一段时间,让学生到企业充当学徒不但有利于学生的岗位技能提升,更有利于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养成。2014年3月,青岛开发区职业中专与青岛派特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通过学生自愿报名与企业选拔组建“汽车专业现代学徒班”。由企业师傅对已具备专业基础的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一个师傅带3-5名学徒进行为期20周的技能教学和实践,完成两种以上的汽修岗位的技能教学。
“1+1+N”模式下的教学改革,以一个专业为单位,以一个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为教学环境,变班级教学制为现代学徒制,由企业独立负责学徒的工作安排和教学内容设计,由企业师傅独立开展教学、培养学生具备多个岗位技能。
(四)“1+1+N”模式下的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发展方向,青岛开发区职业中专采取项目化校企合作模式,克服传统订单班、工学结合的缺陷,探索出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学校牵头成立青岛开发区校企联合会、青岛开发区酒店管理专业职教联盟,加入青岛西海岸职业教育集团成为其理事单位,先后与50余家企业建立紧密型的校企合作关系,形成了由200家企业组成的校企合作企业群,校企合作的深化得益于校企合作机制的创新。
校企深入合作、产教融合需要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与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相比我们缺少的正是建立在法律、经济、文化基础上的校企合作机制。为此,青岛开发区职业中专提出了校企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发展思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出资在企业内部或学校内部建立生产性的实训基地,建立校企深入合作的纽带和桥梁。2014年4月,青岛开发区职业中专与上汽烟台实业有限公司合作,在上汽实业物流园内建立600平方米的物流实训基地,面向青岛物流产业企业群培养实用技工。同月,青岛开发区职业中专与青岛新视点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校内建成动漫生产车间,以实际的生产任务培训学生专业技能。校企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立,形成了校企融合的渠道,为设备共享、师资共享、资源共享提供了可能,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专业教学与岗位技能的对接,起到了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作用,弥补了校企合作机制的不足。
“1+1+N”模式下的校企合作,学校的一个专业与企业合作建设一个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以基地为纽带拉近校企距离,促进校企融合,服务多个就业实习企业。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不仅是一个校企共建的生产和教学场所,更是校企合作机制的运转的承载者,为校企深入合作和产教融合提供温床。
总结与展望
“1+1+N”是依托校企深度合作进行办学的新模式,是学校企业在联合培养人才、共建课程、完善教学模式、合作机制建设等方面合作的有效机制。青岛开发区职业中专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以校企深度合作为依托的办学模式是最适宜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需求的办学模式。未来青岛开发区职业中专将乘着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春风继续前行,瞄准青岛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准确把握国家职业教育律动脉搏,以深化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成果为总抓手,以““1+1+N”模式建设为支点,建设职业教育现代化体系特点明显,体制改革、办学开放、对外辐射色彩浓厚的一流中职学校。 (崔秀光 李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