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新体系走涉农教育示范发展道路

[db:作者]  2014-06-04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曲靖农业学校领导走进田间地头察看高原特色菌菇示范基地

    什么是涉农教育?什么又是构建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到2020年,形成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正如纲要所阐述的那样,云南省曲靖农业学校就是这样一所高举“农”字旗、扬起“农”字帆,唱响“农”字歌,打好“农”字牌,办好“农”字校,念好“农”字经,走好“农”字路、做实“农”字事,结出“农”字果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2012年12月27日,本报曾以“凤凰涅槃彩云舞、大爨之邦写辉煌”为题,对这所学校进行过深度的介绍。2014年仲春,我们又对曲靖农业学校创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的经验进行了深入的挖掘。他们的经验对全国同类学校的创新发展具有很好的学习和借鉴意义。今天,我们将这所学校的做法再一次推向全国,以飨广大的读者——

    再次走进云南省曲靖市,亲身感受曲靖农业学校的每一步变化,聆听一个个与时俱进的创新举措和感人瞬间,品味学校创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的成果盛宴,领略这所学校浑厚的办学底蕴和先进的治学之道……

    不论是市里各部门的肯定与好评,还是来自于农村口口相传的赞誉声;不论是县乡村示范基地、种养殖合作社、经济联合体、党员示范户;还是学校派出的大学生“村官”、巡回田间地头的科技指导老师;不论是经常深入农村的学校领导,还是示范乡村的干部、少数民族示范户以及朝气蓬勃的莘莘学子们;从他们身上折射出了曲靖农业学校在创建国家示范校的进程中,所形成的“意义深远、功勋卓著;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立足曲靖、服务三农;示范带动,辐射全国”的现代职业教育新体系。

    这些创新体系可归结为“十四大”教育品牌:构建“廉洁学校”,廉洁从教,求真务实;建设“廉政学校”,人道敏政,高节清风;践行“责任学校”,惟民所止,邦畿千家;创建“绿色学校”,福缘文化,生态摇篮;发展“民生学校”,服务三农,情系百姓;抓好“数字学校”,全新育人,治理一流;打造“和谐学校”,严谨治学,发强刚毅;深化“特色学校”,立志勤学,继承创新;创新“文明学校”团结奋进,文明求是;立足“安全学校”,幸福学园,笃行博学;成立“培训学校”,创优培实,知能并济;健全“法制学校”,遵纪守法,修身以道;成就“品牌学校”,特色发展,辉煌鼎承;建成“示范学校”,立足曲靖,辐射全国。

    正是这些品牌的形成,从而使曲靖农业学校实现了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先后荣膺“国家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全国第二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全国科研兴教先进单位、国家重点课题优秀科研学校、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先进单位、亚洲博鳌·中国最具综合实力百强中等职业学校之一、云南省文明学校、云南省文明单位、省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基地”等多项称号;被国家教育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第二批建设学校。解读曲靖农业学校的发展秘诀,就从“五四三二一”的创新治理体系开始——

    “五大专业”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新体系,走涉农教育示范发展之路”奠基

    2010年6月,国家教育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等联合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曲靖农业学校就是这一计划中为数不多的涉农学校之一。几年间,学校以此为契机,不断抢占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制高点,在“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道路上,使老牌涉农学校焕发了青春,创造了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示范:催生“五四三二一”的科学发展新机制。曲靖农业学校创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是紧紧围绕云南省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中国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的发展战略和曲靖市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的核心战略开始的。创建之初,学校就以提升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打造了“畜牧兽医”、“园林技术”、“农村经济综合管理”、“农产品保鲜与加工”、“建筑工程施工”等5大国家重点专业群;实施了“引导性培训工程、职业技能培训工程、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工程等“4大工程”;探索了“校政合作、校企合作、校乡合作”3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了“学校生态园林文化”、“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两大特色项目;实现了1个“立足曲靖、面向云南、辐射全国”的宏伟办学目标。

    目前,这所学校在培养模式、师资建设、课程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内涵发展、服务三农等多个领域实现了新的跨越。尤其是学校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了以农为主、多专业综合发展的现代化中等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成为了一所享誉全国的先进典型。

    以五大专业为例,是这所学校精心打造的国家重点专业群。这些精品专业的形成,沉淀了学校丰富的办学经验和深厚的职教文化底蕴。特别是自2012年以来,学校以创示范为契机,五大专业按照“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五对接”这一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要求。构建起了适应社会和现代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出国家重点建设的专业群。

    目前,农村经济综合管理、畜牧兽医、园林技术3个专业已经成为省级骨干专业;农产品保鲜与加工和建筑工程施工2个专业成为市级骨干专业。同时,畜牧兽医、园林技术、农产品保鲜与加工3个专业,还成为了世行贷款云南职教项目重点支持建设的特色专业。

    深度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路径。近几年,学校积极探索校内深度模式,利用云南宣威火腿的优质产品,走“特产+品牌”的校企合作之路,打造“农校月饼”品牌。2011年曲靖福圆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成立,由这里生产的“农校月饼”,已进入昆明、广东、上海、青岛等市场。2014年3月学校又成立曲靖瑞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与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合作,采取“教学训做评”一体化培养舌尖安全技术技能人才。园林技术专业与云南华海城市景观工程、曲靖开发区昌茂农业科技进行合作,培养园林、石斛组培技术人才。建筑工程施工专业,采取工学结合的形式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畜牧兽医、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两个专业,采取校村(户)合作,大力培养农庄经济、庄园经济技术技能人才和复合型领军人才。

    通过校内深度校企合作,探索出了“企业办在学校,专业建在企业”,“产业链、效益链、教育链”三链相融合,“校企零对接,定岗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示范:助推高原产业结构集约化、产业化经营。走进茨营乡,这里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沃土、良田,将一排排植根于田野中银白色的蔬菜大棚推向极致。这就是曲靖农校和曲靖市有关部门倾情打造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由这里生产的高原无污染绿色蔬菜科技含量高,附加值极为可观,直销港澳和东南亚地区,深受市场的欢迎。

    信步在示范区的田间,校乡领导讲,现在有了高原特色农业种植,农民早已经摆脱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作方式,向着“集约型、产业化、高效化”的现代农业转型。而实现这一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曲靖农校在科技创新、示范引领、特色推广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乡领导富有诗意地说,“山上绿色银行,山腰烤烟蚕桑;山下鱼米粮仓,村庄文明漂亮;科技示范带动,共同建成小康。”就是对农村、农业、农民的真实写照;这与曲靖农校长期服务“三农”是密不可分的。

    为深入解读曲靖农校所做的贡献,我们走进罗平县鲁布革乡进行全面的挖掘,这里是典型的布依、苗、彝、汉四种民族的集聚区,也是曲靖海拔高度最低的地方。自然资源、气候、生态、环境得天独厚,负氧离子平均在10000个/立方厘米以上,堪称我国珍稀植物的“基因库”和“天然氧吧”。

    近年来,农校与该乡实行校乡合作,携手推进新农村建设及科技推广,先后建立两个示范基地,100亩多依河绿色蔬菜栽培示范基地和乃格铁皮石斛栽培范基地;农校每年还投入资金20多万元用于科技发展。目前,已建成“多依河经济林木苗圃项目”、“多依河腊者生态鱼苗培育项目”等多个示范基地,形成了“杉木经果一片林、高原生态一条鱼、冬早生态一棵菜、旅游休闲一幅景、商贸物流一条街”等五大产业群。对此,乡党委书记寓意深远地给引进原产于非洲的“罗非鱼”,起了一个非常美丽的名字,叫“东方罗非”,使这一低海拔的特色产品,推广全国、走向世界。

    现在,这个乡又将发展的触角伸向了更加广阔的领域,借助滇、桂、黔三省交界的特殊位置,成立了“滇桂黔跨省区联合党工委”,确立了“三省通衢,生态之乡;人文质朴,民族和谐;党政引领,协调联动;建成小康,造福百姓”的发展新战略。他们的这一做法引起了国家组织部门的高度赞誉……

    ——示范:为学校的内涵发展打造一流的团队。行走在曲靖市各县乡之间,总能见到曲靖农校专家、教师、领导的身影。他们走进田间地头、深入示范农户、融入企业车间、沉在教学一线、潜心教学育人,使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了最大化。打造出了“一流的办学条件、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教育质量、一流的毕业就业”的竞争实力,跻身于全国的先进行列。

    走进该校,这里的专家型团队构成了曲靖农校发展的中流砥柱。据统计,学校现有“双师型”教师的比例高达84.1%,研究生教师为10.2%,具有高级职称的占专任教师32.5%,省级学科带头人5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5人,3人享受市政府部门特殊津贴。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任绍坤成被云南省批准为“省委联系职业教育的专家”;还分别被聘为“云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农业类专业委员会主任”和国家教育部门、农业部门“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就是这样一批专家型的队伍,为示范校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专家治校”的道路。

    深入挖掘,曲靖农校在示范校建设以前,就已经建设了一支“双师型”的师资队伍。2007年学校就向社会公开聘请了一批专家,共有57名兼职教师。同时,学校还特别邀请了清华大学、国家教育部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育研究院的多位教授专家作为学校顾问和培训专家,有的专家还作为PDC活动指导教师。目前,兼职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0.2%,企业和单位兼职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9.7%。就是这批专家队伍,成为了学校创建国家示范校的宝贵财富。 

    “四大工程”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新体系,走涉农教育示范发展之路”建功

    那么,曲靖农校的示范校建设是依靠什么来支撑呢?学校党委给出的答案是:观念是做大的关键,规模是做活的基础,质量是做强的保证,专业是竞争的核心。作为涉农学校只有全力打造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品牌,变“管理”学校为“经营”学校,才能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为此,学校创造性地实施了“引导性培训工程、职业技能培训工程、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工程”等四大工程,为国家示范校建功立业。

    ——“引导性培训工程”助推国家示范校发展。曲靖农校被列入“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后,就实施了“引导性培训工程”,助推了示范校发展。这个工程,主要依托曲靖市劳动部门展开工作。在市人社部门就业服务中心的指导下,学校与曲靖市商务部门组织全市“生猪屠宰加工”就业培训,取得(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全部安置到各县(市、区)生猪屠宰场就业。2013年学校又与云南东恒经贸集团合作,在全市开展了“饲养工”、“动物疫病防治员”等就业能力培训,为企业输送了一大批合格的人才。

    以陆良县绿源康生态养殖产业专业合作社为例,就发展农户达197户;富源县富宏魔芋专业合作社,投资1000万元开展示范带动。陆良县召夸镇冷水沟村朱富平,种植食用菌6万包,年获利近20万元;还有,马街镇湖海村钱乔华制作的菌种,年产值达到了50余万元。用干部群众的话说,科技示范进万家,农村结出富裕果。

    ——“职业技能培训工程”为示范校建设锦上添花。这一工程也是紧密结合国家示范校建设组织培训的。两年来,对农村兽医、生猪养殖、种植大户普遍开展了“动物疫病防治员”、“果茶桑园艺工”等专业技能培训。经考试合格,颁发《曲靖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学校结业证书》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如,林果种植户,通过技术培训生产效益成倍增长。他们逢人便说:“一把小小剪刀,掌握的是技能,结出的是硕果,收获的是金钱。”

    在炎方乡麦地村委会,这里有一个生猪养殖大户叫胡中文,他带动乡亲走共同发展之路,由5户发展到18户;胡中文也成了当地远近的名人。 

    ——“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程”为示范引领平添活力。近年来,学校党委不断夯实基础、强化服务、健全机制、规范程序,对全市农村示范户、种养殖户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使学校服务三农的工作又向前延伸了一大步。

    例如:葡萄种植大户季金花,原来亩产只有840公斤,通过培训她学到了实用技术,亩产提高到1500公斤,经济效益翻了1.5倍。还有蔬菜种植户陶小建,通过培训引进了先进的病虫害防治、喷灌技术,每年节省资金120万元。据统计,自开展培训以来,每个种养殖户吸纳了10至20名农民到种养殖场工作,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工程”使示范校建设如虎添翼。这个工程是依托云南省“阳光工程”农民创业培训项目进行的。自2012年开始,培训创业型农民共240人。“扶上马送一程”是农校服务三农的重要宗旨,今年,学校对225个学员进行跟踪调查,种植养殖大户9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74个、农业龙头企业31个,技术推广、服务管理人员23个。发展种养殖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202个,带动了7.2农户、21.6万余人发展,促进了当地农民的增收。仅97个种植养殖大户中,年产值10万元至50万元的就有63户。 

    据统计,通过四大培训工程,曲靖农校在农村中架起了一座金桥。麒麟区珠源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农户672户;会泽县大桥乡获丰马铃薯专业合作社,有227户农民实现捆绑发展;还有麒麟区越州镇汇源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年产值实现了9000万元。这些都是曲靖农校四大培训工程创造的丰功伟绩……

    “三大模式”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新体系,走涉农教育示范发展之路”导航

    有人不禁要问: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新体系,走涉农教育示范发展之路到底创新一种什么样的模式?长期以来,曲靖农校探索了“校政合作、校乡合作、校企合作”三大人才培养模式,并由此延伸到“校省合作、校市合作、校县合作、校地合作、校所合作、校村合作、校户合作”等多种模式,构成了涉农教育的创新发展之路。

    ——“校政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立足农村、服务农民,开云南省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之先河。这个模式是曲靖市组织部门依托农校率先创办的云南省“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学校”。成立之初,就得到了市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它的特点是:把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到实处,农民不需花一分钱,就能学到相关的致富技能。这一举措,开创了云南省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先河。

    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学校,以村“两委”干部、农村实用人才、农村管理人才为主要培训对象;目的是通过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目前,曲靖农校开展的“校政合作”模式,引起了云南省财政部门、云南省农业部门的高度重视,培训范围延伸到了云南省和曲靖市财政、农业、共青团等多个领域。

    以汇风食用菌开发为例,这家在宣威市规模最大的龙头企业之一,是曲靖农校合作的典范之一。仅这一家企业就带动4万多农户从事食用菌产业种植,年产值达1.12亿。还有,富源县满地金食品开发公司,从事辣椒产业经营达到了4000多亩,带动2万多农户发展,年产值达到了500多万元,为农民发家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直击市场、高位嫁接,实现人才培养的高效化。以培养一线中、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与省内外知名大中型行业企业合作,创建“产学一体,工学结合”、“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曲靖农校“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

    多年来,学校按照“2+1”、“1+0.5+1+0.5”和工学交替、校企合作、校县乡村户等多种合作模式,探索出了一条“订单培养”、“高位嫁接”、“买断学生”的新路子。他们的做法是:学校按照“订单培养”要求,与企业共同确定培养计划,采取联合招生、联合培养,部分核心专业课程由企业派专家讲授。然后,企校双方形成“企业冠名班”,把新知识、新技术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最后,按照企校合作实施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和平稳就业。

    在这一模式的带动下,学校还与国内50多家学校、企业、政府部门组建办学联合体,形成了中职、高职、成教、网教和岗位培训等多元发展的局面。学校先后与江苏、上海、云南、山东、福建等30多家企业合作,人才就业比例高达98.6%。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近10所高校还纷纷与学校建立合作机制,实现了“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办学格局。

    在麒麟区越州镇我们见证了这样的场面,一个年轻的农校毕业生创建了万头规模养猪场,年产值达到了3000万元。现在,已吸纳几十户养殖专业户组成发展共同体。邓绍纲说:“自己的成功算不上成功,带动大家共同富裕才是真正的成功。”

    ——“校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根植农村、情系农民,把科技致富送到农民的心坎里。“曲靖农校的创新做法,是一座通往百姓的连心桥;是服务三农的播种机;是传播科技的孵化器;是培育人才的领跑者。”这是曲靖市第六纪工委、曲靖市农业部门、曲靖市教育部门对农校作出的评价。 

    为探究竟,我们走进曲靖市偏远的地方寻找答案。来到鲁布革乡,村里有一个不是很大的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青铜雕塑,上面挺立着一尊当地称之为“吞神”的雕像,这就是布依族十分崇拜的“守护神”。在广场的对面,挂着一块:“云南省曲靖农业学校校乡合作基地”的牌匾,格外引人注目。驻足凝视,临街而立,大门敞开,三三两两的布依族农民,走进这里咨询科技信息。见此情景,我们在想:开门办公、植根农村、面对农民,把科技送到百姓的心坎上,在这个古老的大山深处得到了验证。这就是由曲靖农校派出的“村官”黄凯、吴圆圆、王学双三名大学生,传播科技的地方。

    由学校公开选聘大学生“村官”派到农村去,这还是一件新鲜事。曲靖农校的这一创新,不仅在云南省绝无仅有,就是在全国也是极其罕见的一种新生事物。据村干部讲,为推广科技致富,三名“村官”自己拿出3万元钱,对当地山上一种叫“石斛”的珍惜植物进行人工培育获得了成功,其经济价值昂贵,市场前景广阔。

    为实现规模移植,他们将幼苗免费发放给村干部进行试点,然后,再推广到农户,深受少数民族乡亲的欢迎。当我们见到“村官”黄凯时,他说,两年来,他们这个团队不仅从事着“石斛”的培育,还成立了“罗平县生态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30多户农民共同发展。面对这名来自于河南省的小伙子,令人们竖起了大拇指。他引用伟人的话说:“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当初,他们三个队友就是抱着这样的理想,走进大山深处,植根于这片充满希望的沃土中。

    蒙蒙细雨,润物无声;冬早蔬菜,郁郁葱葱。望着美丽的多依河畔,由他们亲手传授种植的一片片“绿色冬早蔬菜”,仿佛,一种希望从这里点燃……

    “两大特色”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新体系,走涉农教育示范发展之路”扬帆

    文化是什么?作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的曲靖农业学校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文化是一种思想,文化是一种引领,文化是一种精神,文化是一种生命。由此,学校依托“学校园林生态文化”和“人才培养机制”即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两大特色,建成了一所在曲靖有贡献、在云南有优势、在全国有影响的现代化中等农业职业教育示范学校。

    ——打造绿色生态文化园林,为人才培养提供优美环境。走进该校,一所极具现代化的校园矗立在人们的面前,一座高大的大楼坐落在校园中央,“云南省曲靖农业学校”几个大字熠熠生辉;这就是学校标志性建筑“褔缘楼”。沿文化广场拾级而上,好似万千学子投入母亲的怀抱,从这里飞向祖国的四面八方。

    沿“环福路”前行,校门正中是“福尚池”,左侧是教学区,“立志勤学,继承创新;注重实践,培养能力”金色大字,闪闪发光。右侧便是“曲靖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学校”;与其相连的是学校精心打造的“生态文化园林基地”。在“曲靖市珍稀植物园”内,不仅有珍稀树种,还有恐龙时期的“娑罗树”,成为了学子们了解我国植物变迁的学园。再往里走,有驾驶基地和福圆食品实训基地;左面是一个蜿蜒曲折的湖泊——“褔雅湖”。它预示着走进学校的学子,信手拈来激情之笔,吸满求知的墨砚,书写完美的人生。

    整个园林生态文化,围绕着“立德树人、德育为魂、明辨笃行”的育人思想,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学校文化的每个角落。信步校园,先进的文化思想无处不在: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方针和“面向市场、服务社会、以农为主、综合发展”的办学思想,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2009年曲靖市为打造农校教育品牌,投资4.5亿元建设了这所“科学化、园林化、数字化、生态化”的新校区,成为了一所“云南省一流、全国中专一流”的现代化学校。2012年,学校一跃成为了“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学校,办学规模连续五年保持在万人以上,一所特色鲜明的品牌学校由此诞生……

    ——构建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为满足社会需求扬帆远航。近年来,这所学校按照 “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育人方略,健全了“三全”、“三守”、“三会”的人才培养机制。“三全”即全面发展、全员育人、全方位服务;“三守三会”即守时、守规、守信;会理财、会感恩、会扬长”的育人模式,形成了“优良品德+突出技能=职业理想”的育人格局,兑现了“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庄严承诺……

    走进组培中心,一群学生在无菌实训室全神贯注地进行着菌苗繁育工作;驻足学校文化广场,上万名学生整齐划一观看着“青春5.4”特别节目;走进珍稀植物园,一个个园艺专业的学生,为珍稀植物乔装打扮;走进“青春驿站”,一群学生忙碌着收发邮件和包裹。这是学校与云南省邮政公司曲靖市分公司合作的邮政人才培养“冠名班”。 

    来到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这里为全市新型农民掌握先进的致富技能带来了福祉。据统计,学校先后举办全市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班10期,培训1648人次。2013年举办了5期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778人,有769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就是这支新型的农民职业技能队伍,为新农村建设和建成小康社会奉献着力量……

    “一大辐射”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新体系,走涉农教育示范发展之路”远航

    总结曲靖农业学校取得的累累硕果,核心是学校“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新体系,走涉农教育示范发展之路”,为国家示范校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为全国中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辐射和示范效应。

    辐射之一:曲靖农校的创新发展对涉农教育产生的影响。曲靖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几年来,曲靖市政府部门充分肯定了曲靖农校的创新做法,是把农业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的必由之路。近3年,学校累计向省内外合作企业输送合格人才10236名,学校因此被确定为“云南省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基地”、“中国·上海校企合作·人才对接·工学交替上海实习就业基地”。特别是学校每年都要委派教师作为乡镇长助理、经理助理、挂职村(办)主任,实行挂职帮扶,提升了科技示范的辐射能力。

    坚持走好“农”字路,实行校校联合拓展非农专业;启动校政合作加强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创办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学校;强化校企合作确保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曲靖农业学校做强、做大、做好职业教育的制胜法宝,也成为了全国涉农学校的一面旗帜。

    辐射之二:曲靖农校的创新发展对职业教育产生的影响。多年来,曲靖农校为实现“培训一批农民、推广一批技术、发展一项产业、振兴一方经济”的发展目标,为探索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提供了新鲜的经验。走进农校“福圆食品实训基地”,一群身穿白大褂的学生在无菌车间紧张地忙碌,由这里生产的“靖福圆”农校月饼,在全国有名。王佳老师说,自己就是农校的学生,毕业后留到了学校专门向学生传授“食品加工制作技术”。每当一批批学生学业有成或自主创业,自己就充满了欢乐。

    据统计,到2013年学校校外实训基地达到了20家以上,校内建有9个实训基地。据学校领导讲,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加强“舌尖上的安全”,学校与市食品药品检验所进行“校所合作”共建食品检测中心,对示范基地、校企合作生产的蔬菜、肉类进行安全监测;还以“舌尖上安全检测中心”为依托,培养一批“食品安全检测员”广泛就业于服务产业;同时,学校还将高原特色种植、养殖产品通过现代网络技术,推向全国与世界。

    辐射之三:曲靖农业学校的创新发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近年来,学校在示范校建设中,与全国40余家兄弟学校合作,共同开发完成园林技术、畜牧兽医、农产品保鲜与加工、农村经济综合管理、建筑工程施工五个重点专业30余门网络精品课程,开发校本教材15门,每个专业完成了3门核心课程标准,开发了4套多媒体教学课件,建设了20门核心课程试题库。还编写了国家教育部门规划教材6部、农业部规划教材15部。学校还先后在曲靖各县市区及周边地区的20多个乡镇开展技术服务,承担农业部门基层站(所、中心)技术人员新技术培训;为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来到陆良县清河村菌菇种植基地,村支部书记黄世东介绍说,“清麒菇”繁殖场自创建以来,规模已达到2000多亩,由合作社生产的菌菇直销到广州和香港,为乡亲增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走进示范户刘正凤的家中,屋里挂满了少数民族工艺刺绣制品。提起刘正凤可是全国有名,得到过全国妇联的表彰。她从2008年起带动上百户布依族农民发家致富,由她们生产的刺绣产品远销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韩国及香港等36个国家和地区。对此,刘正凤满怀信心地说,为传承民族瑰宝,她要成立“多依淑娅·刘正凤”网站,将布依族的民族智慧,传遍世界更多的地方……

    到底该怎样评述曲靖农业学校为职业教育发展所产生的示范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加强职业教育,促进农科教结合,扩大农村职业教育培训覆盖面,推进城乡、区域合作,增强服务“三农”能力。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加大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力度。这就是对曲靖农业学校最好的肯定和总结。

    引用任绍坤校长的话说,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新体系,走涉农教育示范发展之路,为发展现代农业出力,为建成小康社会给力,为服务三农接力,为职业教育助力,为培养人才增力,为学校发展加力,为示范建设添力,就是曲靖农校人始终不渝的追求;就是学校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的根本所在。

    实践再一次证明:曲靖农业学校不愧是一所理念先进、办学一流的典范学校;不愧是国家和区域产业建设、改善民生的一支重要力量;不愧是一所享誉全国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示范学校。它所产生的辐射和影响,在全国涉农学校和职业教育中,犹如一朵奇葩散发着迷人的芳香……



/jiaoyu/zatan/2019-11-29/28137.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