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学生林中晨读
华中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团队冰岩作坊
大学的“学”字实际上包含了三方面要素:学生,学者和学术。学生是立校之本,学者是立校之道,学术是立校之魂。这三者是紧密相关的。拥有大学者和大学术,其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而培养优秀学生、培养具有创新性素质的学生,就是大学的使命。所以,大学就是学生的大学、学者的大学和学术的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就是要努力建设这三者和谐相融的大学。
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大学是学生的大学,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吗?我们说“大学是学生的大学”,其中是有具体的含义的,那就是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本。要做到这些,就要将学校主要的、优质的资源向同学们配置,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包括学习工作、生活服务设施等方面的硬环境和学术的、文化的软环境,为进入华中科技大学的同学们的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支撑。
每种教育方式都是有理念指导的,理念一定要符合我们国家的实际,符合我们华中科技大学的定位。我们学生中,有一部分是本科毕业直接就业,还有一部分是继续读研深造的,本科就业方向也不一定是所学的专业。因此,我们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精神充实、意识独立、视野开阔、能力全面的学生。文科学生要学习一些理科的严谨思维,理工科学生要培养一些人文的发散思维;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创新和创业,培养学生心怀创新创业的志向和胆识。
让大师们更多地投身本科生培养
大学是学生的大学,也是学者的大学。我们把优秀的学者吸引到华中科技大学来,建立良好的机制让大师们学者们给我们本科生上课,直接参与到本科生的培养中来。在大学里,常有同学们提意见建议,如很少或者没有看到大师等等。一方面,这需要我们听进去,不断改善;另一方面,同学们对大师也要有不同的理解。比如有的大师不善言辞,但是点一两句你可能就会终身受益,你就不能完全要求他会表达。每个大师都有自己的风格和品质,但不同的风格,都一样可以给我们的学生培养做出贡献。同学们要学会接受各种不同风格的大师,适应他们不同的育人风格。
华中科技大学一直在努力引导学者、大师们更多地投入本科生培养。院士给本科生上课,责任教授制度,教授带本科生创新团队……一系列举措,正在让学校的教育变得饱满生动。学校从2012年开始积极推进本科生教师班主任制度。目前共选聘832名教师班主任,其中教授218人,副教授314人,“千人计划”5人,“长江学者”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有效推动了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向学生教育管理资源的转化,拉近了优秀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学校获批有1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建有7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还建有7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8个国家实践教育中心,25个国家特色专业,49门国家精品课程。
让学生从良好的学术环境中受益
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学术活动进行的,如果一所大学没有学术活动,就培养不出优秀人才。我们要正确地理解学术。学术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探索的学术,主要是基础理论研究,就是发现,也包括发明。例如学校的精密重力测量,就是通过科学装置探测重力的分布和梯度,如果这方面做得好,那么我国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发达国家相比都毫不逊色,这就是顶天的事。二是应用的学术,主要是技术开发,它也是学术。三是传播知识的学术。即把学者在知识探索过程中产生的经验和成果与学生分享。
学校与世界上26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大学建立了良好的校际交流关系。学校为中国政府和欧盟委员会共建的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中方举办大学,为中美两国政府联合设立的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清洁煤技术联盟中方牵头单位,还设立有一批中外联合研究机构。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科技奖很是令人瞩目:2010年学校以率先完成单位获国家科学技术奖6项,列全国高校之首;2011年获4项,列全国高校第五;2012年获4项,列全国高校第四;2013年获4项,列全国高校第五。华中科技大学拥有的众多国际国内一流创新基地和丰富的学术活动,让学生拥有很多零距离接触世界学术前沿的机会,拥有很多在学术探索的环境里获得熏陶的机会。这些体验或者历练之有无,意义大不一样。为什么研究型大学和非研究型大学培养出的学生不太一样?因为学术环境不一样。
学在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位于九州通衢的武汉市,校园占地7000余亩。校园内80余万株树木将校园笼罩在绿色的怀抱中,绿化覆盖率达72%,被誉为“森林式大学”。学校把本科教育视为立校之本、兴校之源和强校之基,学校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学风严谨,在社会上有“学在华中科技大学”的美誉。
学校密切结合时代主题,以育人为根本,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科技创新、文化素质教育、社会实践等为载体,形成了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参与性高、实践性强的素质教育平台及第二课堂活动,为广大同学成长、成才提供了共性与个性化发展和谐共存的广阔空间。
华中科技大学在全国高校率先举起文化素质教育的大旗。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学校定期邀请中外名人学者登台演讲。一批学者深入进行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建立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着力培养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相结合的创新型人才,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及教育模式,享誉高校的“人文讲座”已经走过20个春秋,举办1900多期,包括一批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校内外、国内外大师、学者登台演说。华中科技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一直是我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
学校主动学习、自主实践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非常活跃。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之一的Dian团队,以科研项目为牵引,以培养科技团队的领军人物为目标,多次获得挑战杯大奖,毕业生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联创团队连续七年代表中国参加微软“创新杯”全球学生大赛总决赛,并于2007年和2010年两获该赛事IT挑战项目全球冠军。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冰岩作坊成立15年,醉心于校园网络产品研发,已毕业成员遍布脸谱、谷歌、微软、奥多比等国际著名互联网公司,在高校和业界颇有盛名。
学校每年有超过12%的毕业生赴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等著名学府深造。2013年学校共有来自全球130个国家和地区的2600余名留学生在校学习。学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每年在92%以上,2013年有40%的学生录研。
学校各项公共服务设施齐全。高速计算机光纤网络、图书馆、体育场馆、学生活动中心、学生公寓、校内超市,为师生提供了方便、舒心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拥有30多个食堂、餐厅,每天为师生供应着400多种质优价廉的主副食品种。
学校建立有“奖、贷、助、补、减”五位一体的完善的奖励、助学体制,即奖学金、助学贷款、助学金、困难补助、学费减免五项制度。每年直接面向本科生的奖励、资助总额达12000万元。奖励、资助面达50%以上。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在业界的大力支持下,设立了社会奖学金30余项,奖励金额达330万元。学校郑重承诺: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华中科技大学报考指南
华中科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是国内水平一流的综合性大学之一;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2014年面向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收普通本科生7300人,其中理工类6468人(含医科841人),文史类644人(含医科25人),艺术类188人。考生可通过所在省级招办的资料查询我校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安排的招生计划,也可通过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招生信息网查询我校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安排的招生计划。
作为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华中科技大学拔尖人才培养的特区,启明学院以跨学科联合实验班方式开展学科交叉联合培养,实验班直通车项目将通过高考选拔188人,比去年增加58人。在北京、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河北、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四川等12个省市投放计划,考生可在填报志愿时选报;其他考生入校后也可申请参加进入启明学院各类实验班的选拔考试。
今年学校新增两个专业,分别是: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的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化学与化工学院的化学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光电信息国家试点学院重点建设专业,今年计划招生55人。据了解,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是国家高等教育改革首批17个试点学院之一,是华中地区唯一的试点学院,该院一级学科“光学工程”在最新一轮的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名列全国第一。化学专业将采用实验班的模式进行小班教学,计划招生25人,学院将为每位化学专业学生配备一名教授作为导师,鼓励学生在升入大二后,进入导师的实验室参与课题研究和科研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