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苏婷
“终于有人说说校外教育的事情了,而且用了这么大的篇幅。”看到《中国教育报》前些日子关于少年宫的连续报道,中国儿童中心主任丛中笑非常兴奋。在丛中笑看来,只有社会各方形成合力,校外教育才能打出“组合拳”,从而产生最大效益。
公办校外教育机构主要分属教育、共青团和妇联三家主管。中国儿童中心是全国唯一一家带有“国”字头称谓的校外教育机构。然而,负责这样一个单位,丛中笑坦言自己经常“心里没底”。“我希望有更多机会参加官方召开的校外教育工作会议。目前,很多业务、政策信息都是各方的‘二传手’传递给我的,信息沟通渠道不畅,工作主要靠自己摸索着干。”丛中笑说。
关于校外教育机构公益性、功利性的辩论和指责由来已久。“这些机构是公益单位,但却没有足额经费。”丛中笑说。近年来,中国儿童中心在这些方面做了很多努力,积极开展活动,进行基础性科研,建立少年儿童校外活动实践基地,等等。而在这些工作中,国家财政给予的经费支持不足50%。
“校外教育既然是国家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失的一个重要部分,那么在不推向市场的情况下,政府就应该加大对校外教育的投入。”丛中笑说,大家期待把全国校外教育下成“一盘棋”,建立校外各方联动机制,工作上有统一的指挥部署和监督评估。
让校外教育最感纠结的,是不能跟学校教育形成共同体。对此,丛中笑说,学校教育时间有限,“包袱”过大,有些事情做不了,而同时校外教育又找不到定位,需要“找事做”。如果二者能有合理分工,充分利用好校外教育的资源,把校内、校外拼成一张“大饼”,这才是完整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