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2014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凸显三大亮点

[db:作者]  2014-06-08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本报记者 高靓

    一年一度的高考来临,随着语文科目考试结束,作文题再度成为热议话题。今年的作文命题有哪些特点?着重考查哪些能力?对语文教学有何导向?围绕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全国高考语文学科命题专家。

    据专家介绍,2014年全国共18套作文题,从写作试题命制的思想和能力导向分析,体现三大亮点——

    第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突出时代精神,有利于发挥高考试题“立德树人,和谐发展”的独特功能。

    “例如,全国大纲卷作文题‘农民工与医药费’,取材于真实感人的新闻事件;新闻当事人老王和医院以及老板之间诚挚信任、互敬互助的关系,让人自然而然联想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和谐,诚信,敬业,平等,文明’等关键词,引导考生从积极角度去认识和谐社会对‘中国梦’寄予的期望。”专家指出。又如,湖南作文题,直接以央视最新报道的“最美乡村干部”为材料,弘扬坚定信念,鼓舞顽强斗志。

    此外,全国卷一作文题“给动物喂食”中有关“法治”建设的探讨、上海作文题“沙漠与自由”中有关“自由”的思辨,以及全国卷二作文题“‘山羊’团体赛的新情况”、北京作文题“老规矩的新思考”、广东作文题“老相片与数码照”、辽宁作文题“霓虹灯与繁星”等,都是对“文化传承与现代化”、“高科技与当代社会”、“习惯规则与创新发展”等问题的思考,都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所做的选择,既有助于发挥高考试题的教育功能,又有利于激发考生的写作兴趣。

    第二,贴近实际,从熟悉的题材或社会文化热点切入,引导考生激活人生体验和知识积累,写出真我风采。

    例如,江西作文题延续去年直接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取材的特点,要求考生针对“课内外学习中的探究”谈体会、说见闻、进行反思;又如浙江作文题“大学的门与路”,希望考生在高考现场写下对如何进大学之门和如何走大学之路的思考及想象;再如江苏作文题“青春与不朽”,力图把握学生正值青春期的特点,引导考生永葆积极向上的心态,直面现实、关注人生、珍视生命。

    专家认为,这些作文题的基本立意都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引导学生真实表达情感,不说假话、空话和套话”的努力。

    第三,加大思维力度,强化材料内容、含意的广度与深度,让不同学习风格和不同思维习惯的考生能尽量发挥其写作才能。

    全国卷二作文题“山羊团体赛的新情况”、安徽作文题“剧本改台词的争论”、湖北作文题“山脚、山腰与山顶”等,都在创设论辩情境上下功夫,力求引领考生充分展开正面论述的同时自觉进行反向思维,更全面、更辩证地探究问题,表达思想。

    专家特别指出,今年事理类材料作文题增加到了五则,而且在以更简洁的笔墨涵容更深邃的思想方面付出了不小的努力,以上海作文题“沙漠与自由”为代表的这类试题,力图引导考生直面自由、限制、选择、自我与世界等既是思辨的、更是人生的命题,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记者注意到,今年的18套作文题都是材料作文。专家指出:“材料作文将阅读和表达联系在一起,拓宽了题目的切入口,让学生讲话不千篇一律。作文形式经过多年的实践、改进和完善,已经渐入佳境,并且对语文教学产生了一定影响。老师再像过去那样让学生背若干篇文章,套作作文的方法已经失灵了。”

    专家表示,试题在贴近考生、贴近现实的同时,如何提供更多的立意角度、加大试题的区分度,还应引起重视。此外,事实类材料的叙述如何更简明易懂,以便考生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立意角度,也是命题中值得注意的问题。这些都值得进一步探讨。



/jiaoyu/zatan/2019-12-01/28279.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