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唱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百首童谣,已经成为滏阳小学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通过开展童谣创作唱诵活动,学习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全校学生、教师和广大家长的自觉和常态,学校形成了文明、谦让、互助、进取的良好校风。
■本报记者 周洪松
“中华儿女齐行动,努力实现中国梦;富强民主同开创,文明和谐盼兴旺。”“上课首先坐整齐,精力集中来学习;举手回答要有礼,声音洪亮展自己。”走进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滏阳小学,孩子们的朗朗唱诵此起彼伏,让一场夏雨过后的校园充满生机与活力。
“这是我校开展的百首童谣传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之一,每天上课前一分钟,每个班都会在老师指导下唱诵童谣。”校长张春燕说。
近年来,滏阳小学摒弃枯燥无味的传统说教方式,坚持寓教于乐、融教于趣、化教于心,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用百首童谣传唱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核心价值观如春风化雨,在孩子们心中迅速扎根、发芽,取得了良好成效。
“相见满面春,走出小家进大家,都是一家人;日月映星辰,天涯若比邻,一个道理传古今,争做文明人。”在该校教学楼的电子显示屏上,每天滚动播出着一首首语言平实易懂的童谣。这些均是该校全校师生及学生家长自己创作的作品。
滏阳小学结合落实《小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定期向全校学生、教师、家长开展核心价值观童谣征集活动,通过学生互评、家长参评、学校综评筛选优秀童谣,先后征集童谣6000多首,评出优秀童谣100多首,将其整理印制成《滏阳小荷》四册,作为校本教材,组织全校学生学习、传唱。
“你拍一我拍一,自由平等讲礼仪;你拍二我拍二,公正法治牢牢记。”“见了老师问声好,见了同学问声早;衣着简朴又大方,整洁美观又健康。”……该校通过每天“课前一分钟诵读”、“课间十分钟游戏”、“集体活动比赛”和“教导劝诫启发”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包含社会正能量的首首童谣唱响校园,使核心价值观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入脑入心,渗透于行。
每逢大课间,操场上孩子们响亮的诵读声连绵起伏;每逢升旗仪式、扫烈士墓、运动会开闭幕式等重大集体活动,齐声唱童谣都是活动的重要环节。学校建立了娃娃电视台和娃娃广播站,并在高年级组建“童谣传唱志愿队”,这些孩子以娃娃电视台和广播站为载体,通过表演童谣情景剧、举办童谣朗诵会、学唱新童谣等形式,向全校学生进行现场直播。截至目前,已成功播出节目90多期,深受学生们欢迎。“这样的形式让孩子们记得住、唱得响、传得开,促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明白是非、学懂礼仪、陶冶情操。”教师孙广林说。
当学生犯错时,教师变批评责罚为启发学生忆童谣、背童谣,让学生通过童谣来强化核心价值观,激励学生自我反省、积极上进。曾经有一名学生在校园里说脏话,老师发现后就问他:“想想自己的行为,我们在童谣里是怎么唱的?”“语言文明要记牢,彬彬有礼风格高。”这个孩子作答后立即惭愧认错,决定改正。
学校在教学楼大厅、走廊、教室门等处制作童谣字画展牌60多块,每季度举办童谣手抄报展览,积极参加校外童谣征集大赛,先后有30多首在省、市历届童谣征集活动中获奖。同时,该校不仅注重在校园内传唱童谣,而且努力将童谣传唱活动向校外推广,带动全社会努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每周,学校都会给学生留一次特殊的家庭作业——给家长背童谣。家长们普遍反映:孩子通过背童谣引发了行为习惯的变化,对父母体贴了,自己的事愿意自己完成了,过去的“小皇帝”、“小公主”变乖了,不少家长还表示自己也从中受到教育。同时,学校与河沿村小学结成对子,每学期举办一次校际童谣创作朗诵比赛,使生活在不同生存环境、不同经济条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小学生互相感知、互相激励,同学们之间纯真的语言所摩擦出的火花,照亮了彼此的心灵,增强了他们对人生的认知和社会责任感。
如今,传唱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百首童谣,已经成为滏阳小学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通过开展童谣创作唱诵活动,学习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全校学生、教师和广大家长的自觉和常态,学校形成了文明、谦让、互助、进取的良好校风。也正是凭着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两年来,滏阳小学先后被授予“河北省德育教育先进单位”、“河北省安全文明校园”、“衡水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