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理工学院、美国通用电气GE智能平台签订共建智能自动化系统实验中心协议
长城计算机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与南阳理工学院共建“云计算实验室”
南阳理工学院博世汽车诊断实训中心
南阳汇森公司投资1000万元与南阳理工学院共建的研发中心
地方新建普通本科高校如何向应用型大学方向转型发展,探索出一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具有中国特色的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之路?在“转型”之路上,位居南阳盆地的南阳理工学院2004年升本之后悄然行动,探索了整整十年,已初步摸索出一定的经验,综合办学实力逐步增强,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逐步提高。现象背后,蕴藏着哪些发展理念?解读其探索实践,有哪些启示?
十年前的2004年5月,当国家教育部门正式批准南阳理工学院升格为本科高校的消息传来的那一瞬间,本科学院揭牌成立的那一幕,历史将永远铭记。这所1987年建校、1993年经原国家教育部门同意设置专科层次的高校,用17年的建校历史、11年的“专升本”冲刺历程终于迎来美丽跨越,开始迈入本科教育的全新历史发展时期。
2004-2014,是南阳理工学院升本后本科办学史上的第一个十年。
这是一个华丽转身、精彩蝶变的十年;
这也是一个定型前行、转型发展的十年;
这更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思考的十年;
这又何尝不是一个生动变迁、务实求变的十年。
2004年,学校占地1047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089万元,专任教师406人,教授14人,博士8人,本科专业6个,在校生人数近8000人……
2014年,学校占地1760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5亿元,专任教师1090人,教授110多人,博士130多人,本科专业45个,在校生人数2万余人……
……
蓦然回首,南阳理工学院升格为本科高校已历经十年的光阴。时间都去哪了?不经意间地回眸过去的三千多个日夜,他们究竟是如何实现转型发展的?漫步在这所风景宜人的“花园”学府,人们不禁有些好奇,引发诸多遐想和疑问。
华丽转身的背后总是蕴含着无数的艰辛和诸多可亲可敬的故事,笔者试着走进她的历史,去触摸她随时代跳动的脉搏,去阅读奋斗者翻过的每一页记忆,去踏寻10年本科发展所留下的每一个足迹,从而还原她高速前行的轨迹,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这所矗立于南阳盆地、历史文化名城、充满浓郁现代气息和无限活力的大学。
转型之问:南阳理工学院转向何方发展
升本后,南阳理工学院既面临“地处内陆经济欠发达地区、历史积淀不深、社会资源相对较少、办学基础薄弱”窘境,又面临着老牌本科院校的“压”,高职院校的“赶”,国际办学资源的“挤”,竞争形势严峻!在实力、品牌、影响等诸多方面都处于劣势下,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如何选择适宜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何突出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如何在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中“突出重围”?南阳理工学院正独辟蹊径,探索属于自身特色的发展路径。
南阳理工学院院长姚锡远认为:“转型是一所大学在办学体制、性质、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发生的根本变化。地方高校转型发展,首先要从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上转型,最重要的是要科学顶层设计学校的办学定位问题。学校发展的定位准确与否,关乎学校转型的成与败、得与失、进与退。因此,我们转型必须要形成适应自身实际发展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思路。”
南阳理工学院转型发展静悄悄。这一“课题”早在本科首届校级领导班子正式组建起就已开始酝酿。该校2004年5月升本后,“建成什么样的本科院校”、“怎样建设这所本科院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以及“如何尽快从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转变”等几个关键性问题摆在该校决策者面前,亟待破解。
参与转型发展的每个南工人或许至今脑海里记忆犹新,学校进行三次教育理念大讨论的情形:2005年第一次大讨论,围绕如何实现从专科到本科学校的转变,如何确定办学基本定位等进行大讨论;2007年第二次大讨论,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进行了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讨论;2012年第三次大讨论,围绕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进行了如何加强学生实践教育、提高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大讨论。
参与转型发展的每个南工人或许至今仍能清楚地记得,学校召开两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的场景:2005年召开首次教学工作会,确立了人才培养基本定位、应用型本科教学基本思路和教学模式;2012年召开第二次教学工作会议,确立了“十二五”期间教学工作指导思想、教学工作思路、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教学模式创新等问题。2013年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学督导会议,对增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完善教学质量与监控体系,提高教学工作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参与转型发展的每个南工人或许至今都能情不自禁地想起,学校进行了教育教学理念的理论探索:先后聘请了杨叔子、刘献君、张应强、文辅相、潘懋元、周远清等高等教育的专家和领导来学校作报告、作指导,还聘了7名院士来校指导,从高层专家的视野来审视这个新升本科院校的办学方向和如何搞好学科专业建设。校长姚锡远主持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建本科高校发展战略研究》,出版了专著,为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新建本科院校发展建设中存在攀高(目标过高,盲目攀综合大学、老牌本科大学,不安其位)、贪大(规模上贪大,以大为荣)、求全(在学科专业上求全求多,向综合大学看齐)、尚多(师资引进不论专业需不需要,不顾长远发展,只要是高学历、高职称来者不拒,多多益善,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就低(培养目标仍按技能性人才,专科思维不变)等方面存在的误区;专科与本科在培养目标、培养理念、管理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标准、服务指向、教学模式等也存在七个方面的不同。学校决策者们深入研判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客观分析机遇挑战,通过自我审视、纵横比较、考察学习、理论探索,对学校的办学定位有了更加全面的、清醒的、明确的认识,逐步催生出了应用型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
怎样实现从“新建”到“新型”的跃迁?南阳理工学院2005年就定位为应用型本科,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并在学校事业发展中逐步形成完善了自己的顶层设计。“以人为本,全人教育、崇德尚术,厚基专才,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综合素质优良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为导向的“重点发展工科,积极发展特色学科(专业),稳步发展基础学科和人文学科,形成以工科为主,管、文、理、法、医、经济、教育、艺术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建设定位和“植根南阳、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服务面向定位,“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国际化”为办学特色,每个南工人都能熟稔于心,熟练地随口道出。南阳理工学院应用型本科发展之路“呼之欲出”,形成大家的共识和行动。
南工人还会不约而同地回忆起学校“十二五”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和第二次党代会,这两大重要节点均明确提出:要把学校建成一所“以工科教育为主导,多学科协调发展,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办学特色鲜明、学科专业优势突出、综合竞争力较强的高水平应用型理工大学”。这一总体发展目标定位,为南阳理工学院办好应用型本科进一步指明了转型的方向和路子,深入人心。
“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2013年11月发布的《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认为,应用技术大学重在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以学习者职业发展为核心,接受社会评价。纵观南阳理工学院升本后的确定的办学思想和办学定位,正与应用技术大学特征高度一致契合。
2013年6月,国家教育部门专家组对南阳理工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了合格评估。该校以高标准、高质量通过国家教育部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在十年的本科办学历程中,在先进办学理念引领下,南阳理工学院成功回答了“建成什么样的本科院校”、“怎样建设这所本科院校”等关键问题,又提出了“怎样提升南阳理工学院”和“在哪些方面提升南阳理工学院”事业发展核心问题,并已基本完成“从技能型专科办学层次向应用型本科办学层次,从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为目标到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两个转型发展。如果说“十一五”期间是南阳理工学院探索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规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的“转型发展”、“建设期”,那么“十二五”期间则是围绕“怎样提升南阳理工学院”和“在哪些方面提升南阳理工学院”继续探索,形成办学特色转型的“发展期”。
转型之道:南阳理工学院转型如何进行?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之“道”是改革之道,也是实践之道,转型之“路”是探索之路,也是创新之路。说到容易做到难,南阳理工学院转型又该从哪里切入?
近年来,该校始终牢牢把握应用型办学定位,紧密围绕教学工作“一个中心”,坚持走产学研用一体化和开放办学“两条道路”,推进思维方式、领导方式和发展方式“三个转变”,以实现办学实力、管理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创新科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五大提升”,强力实施“守正出奇、质量固本、人才支撑、科研引领、特色制胜、蓝海生态”六大战略,与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深度融合,推进教育、科研、服务一体化协同创新,逐步探索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了一条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提升,质量优先,注重内涵建设的发展道路。
区域经济是决定地方高校发展、引导地方高校学科和专业建设的杠杆。作为当地仅有的一所理工类本科院校,南阳理工学院根据区域经济的特点与优势,紧盯市场需求,确定了要重视重点学科建设、要重视学科群形成、要重视学科方向凝练、要重视特色学科(专业)培养的“四要”原则,开始面向市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先后围绕南阳先进装备制造、光电、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生物四大支柱产业和生物能源、超硬材料、天然碱、石油装备、冶金辅料五大特色优势行业发展,设置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等多个应用型工科专业。发挥医圣张仲景故里品牌优势,设置了以传承、弘扬张仲景学术思想为特色的中医学专业;依托八百里伏牛山天然中药库资源,开设了中药学专业,建成了国内最全的张仲景数字文献库之一和全国高校校园内最大的中草药植物园之一——张仲景药用植物园;南阳历史文化名城丰厚资源,以建筑、土木等相关专业为依托,增设了河南省仅有的一个建筑学专业(古建筑修缮与保护方向)。如今,通过学科专业结构的转型,学校培育和凝练了一系列优势特色学科和专业建设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结构工程、中医内科学先后被确定为省重点学科,获批了土木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7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
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实现转变,从理论知识传授向转向应用技能的培养必须发生根本性变化。自学校确立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后,学校于2006年就启动了应用型本科培养方案制定大会,并多次邀请全国著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工程师参与方案的讨论制定工作,先后3次修订和完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与之配套的千门课程教学大纲的修编工作,重点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对应用型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结构要求的调整和提升,在课程体系组成、学分要求、课内教学时数、理论实践教学比例、创新学分和素能拓展学分等模块要求等方面进行改革,体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为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南阳理工学院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启动了“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产学研结合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本质要求,该校以学研产用一体化为路径,亲产业、融地方,深合作,求共荣,全面开启校企、校地合作,邀请企业与学校合作共同培养人才,中国最大民营企业之一现代医药分销企业——九州通医药集团、南阳汇森精密仪器铸造公司……与学校联合开办了“九州通班”、“汇森班”、“三荣班”、“华新班”……多个校企合作班,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做中思”,同步学习行业发展前沿的东西,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契合度。该校每年投入上千万元以上购置实验设备,高标准建设起校内实验实训中心(基地)26个,实验室165个,一批实验实训中心(室)达到同类高校先进或领先水平,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办学条件,学子们可以在这里掌握先进的技术,提高创新动手能力。为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学校大力支持学生科技创新,建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创业孵化园和多个科技创新工作室、兴趣小组、项目小组,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这样的平台建设,既提升了学生实践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大大缩短了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需求之间的距离。
学校2010年全面启动了“星月计划”,加强与南阳及周边地区重点企业联系,教师们各自发挥专业特长,带领学生进企业、入车间,为企业技术革新、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等提供支持,联合申报课题50余项,共建了72个校外实训教学基地。教师到企业一线实践锻炼,有效提升了专业基础能力、科研能力、实践教学能力,了解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确立专业培养方向,成为“双师型”教师,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有了更多接触企业的机会,迎合了转型发展的需求。
十年来,学校狠抓党务思政管理等各项工作,下大力气改善办学条件,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不断提升师生员工的幸福指数,关爱学生成才成长,加强学生服务支撑体系建设,完善各类文体设施,学校成为广大师生员工的事业家园、生活家园、精神家园。这为凝神聚力促进转型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校内环境。
转型涉及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课程改革、师资队伍、科研等各个层面,只有实现了各个层面的转型,才能实现学校的良性发展。南阳理工学院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一直在探索、努力。
转型之效:南阳理工学院转型效果如何?
通过抓教学、强质量、充内涵,目前,学校已有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校外大学生实践基地1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高校工程技术中心1个,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建设实验室5个,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1个,立项建设省高校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并设立了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和河南省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院士工作站。
近3年,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等赛事中,学校获全国特等奖2项,全国一等奖25项、二等奖45项、三等奖28项,省级奖励189项。学校还曾代表河南高校出征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获亚洲区铜奖5项。
实行“星月计划”,深化校企合作引来了金凤凰。美国通用电气GE智能平台投资近3000万元与学校共建起GE智能平台自动化系统实验室、美国微软公司与学校共建了Window8重点实验室、德国博世投资160万元共建了汽车诊断中心、中国长城计算机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与学校共建了河南高校首个校企共建的“云计算实验室”,南阳汇森公司投资1000万元与学校共建研发中心……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效果究竟如何?三组数据最有说服力:一是从能直观地反映出一所大学的社会认可程度的第一志愿录取率看,近年来,该校在省内本科二批招生计划全部一次投档完成,2011年,理科、文科分别超出省定分数线13分、9分,2012年,理科、文科分别超省定分数线21分、13分。2013年,理科、文科分别超出省定分数线26分、17分,该校第一志愿报考率却持续走高。二是就业,学校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2011年、2012年和2013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分别为96.98%、97.13%和97.89%,一直处在省内高校前列。据统计,学校毕业生集中在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就业,用人单位满意度高;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就业岗位相关度较高;就业地域主要集中在河南省和南阳市,在河南省就业的占57.4%,在南阳市就业的占25.19%,南阳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行业里都有该校毕业生的身影,不少毕业生已成为企业技术业务骨干。三是独立第三方评价,高校、社会大众、用人单位和政府公认的第三方权威性数据机构—麦可思公司对该校2012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调查显示,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推荐度、专业相关度评价分别达到91%、67%和72%,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南阳理工学院党委书记刘建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国家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时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反观我校升本10年来应用型本科发展之路,无疑走的是一条转型发展的提升路,探索的是一条正确的办学路,符合转型方向。
转型之思:南阳理工学院转型未来何处去?
为总结基本办学经验,谋划未来更好发展,5月26日,南阳理工学院升本十周年办学总结大会举行。回顾升本十年的工作,该校认为有六点经验和体会值得总结和重视:一是提高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核心任务;二是服务地方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三是团结和谐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力量;四是以人为本是学校发展的持久动力;五是培育特色是学校发展的制胜之道;六是加强党建是学校发展的坚强保障。
面临新一轮高校改革转型的大潮,南阳理工学院又一次站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今后向何处去,未来如何发展?该校明确提出今后要做到“七个不动摇”和“八个加快”,即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不动摇;坚持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不动摇;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不动摇;坚持“产学研用一体化”办学路径不动摇;坚持“亲近产业、融入行业、合作培养、共同发展”原则不动摇;坚持协同创新,服务地方经济不动摇;坚持“六大发展战略”不动摇;加快校企深度合作;加快专业结构调整,提高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契合度;加快实践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就业基地建设;加快申报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步伐;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重构;加快提高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实施蓝海战略,构建校际合作、校企合作、校地合作良好格局。(罗新宇 王亚迪)
借助“升本”有利时机,南阳理工学院依次走过了2005年“科学定位年”、2006年“规范管理年”、2007年“内涵建设年”、2008年“质量工程年”、2009年“科学发展年”、2010年“迎评促建年”、2011年“全面提升年”、2012年“质量卓越年”、2013年“评改评建年”、2014年“协同创新年”。十年磨剑,历久弥新,沿着十年之路轨迹,我们看到了南阳理工学院领导、师生的勇气和探索精神,更看到了对未来的希冀。
今天的南阳理工学院,校地互动、校企合作发展路径、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均已取得突出成效。南阳理工学院在完成一次华丽转身的同时,也激扬起自己的美丽“南工梦”。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转型的路程中,她在升本后的20年、30年……必然能实现新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