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高考”中,他们获得无法用一般尺度衡量的满分。对这样的少年,就没必要再用高考分数去衡量。
■刘海峰
据江西省教育厅网站7月6日消息,7月2日至4日,江西省已完成对宜春三中“见义勇为”学生柳艳兵、易政勇的2014年普通高考单独考试和评卷工作。7月5日,江西省教育考试院在高招集中录取的第一天,征询两位考生及家长对录取高校的意愿。经过与考生及家长的协商、沟通,两位考生及家长均表示选择江西省高校就读:柳艳兵同学选择南昌大学,易政勇同学选择江西财经大学。根据考生的意愿,江西省高招委决定:在综合考虑考生单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情况后,由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分别单独录取柳艳兵、易政勇两位考生。
自此,关于“夺刀少年”高考、录取的种种猜测已经尘埃落定。此前,清华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南昌大学、宜春学院等多所高校向两位少年伸出橄榄枝,愿助其圆大学梦。
回顾整个事件的历程,为两名考生单独组织一次高考,是中国高考史上非常特别的一例。这一做法的正面价值是,教育部门为两名学生组织“单考”,体现对见义勇为的高度关注,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考生参加单独考试,再以这一成绩作为接下来录取的依据,保障了公平。
然而,“夺刀少年”柳艳兵和易政勇的试卷由专人送到江西省教育考试院进行评卷统分,评分结果通知考生本人,不向社会公布。此事引发一些议论,有论者认为应公布单独高考分数,否则会影响高考公平。
笔者认为,因为情况过于特殊,参加高考主要是走一下招考程序。现在既然已经参加了高考,其实没有必要公布成绩。在竞争激烈的高考中,只要稍微松懈,或者头痛脑热都很难考出好成绩,更何况身负重伤后的人。无论怎么康复,柳艳兵在一个多月后都很难恢复到平时的状态。
公布分数也会招致各种质疑,分数考高了,人们可能会说试题太容易,倒是不正常现象。考出低分的话,公布分数对他们的影响不见得好,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高校录取的困扰。
本来这种情况,高校就不是考虑依据其高考分数来录取,高考分数对是否录取已经无足轻重,因此根本没有公布分数的必要。何况即使是其他考生,高考分数一般只宜考生本人知道,也没有向社会大众公布的制度规定。
非常之事应用非常之办法来解决,也就是特事特办。在人生的“高考”中,他们获得无法用一般尺度衡量的满分。对这样的少年,就没必要再用高考分数去衡量。
多所大学拟破格录取“夺刀少年”引来众多好评。有的网友说“现在太缺这样的精神了!他们的行为得到这点回馈是理所当然的。”“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会尽了绝大多数人都无法尽的义务,理应享受应有的破格录取的权利。”他们受到多所大学的特殊“礼遇”,是用鲜血换来的,甚至可以说几乎是用生命换来的,大家对破格录取这样的血性少年多数赞成。在这种情况下,高考分数已经不重要,平时高度关注公平、计较分数的公众多十分理解,并不会产生攀比心理,因为已经不具可比性。
新浪教育频道在微博中发起“你是否支持清华大学录取夺刀救人少年?”的投票调查。截止到7月6日上午,11万余名网友参与投票,其中85.5%的网友支持清华录取夺刀救人少年,认为此举有利于弘扬社会正能量。
多年来,中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都不是铁板一块,对一些确实特殊的人才,早就开辟了特殊通道。与美国的大学类似,中国每年都有不少大学也不通过高考便录取了一些奥运冠军或体育尖子。而“夺刀少年”的特殊性一点都不亚于体育人才。
清华大学录取道德楷模少年也早有先例,如2003年清华大学曾破格录取见义勇少年张亚超。张亚超参加了清华的自主招生考试,但他的高考总分未达到清华大学分数线。清华在经过认真调查、严格考试后,破格录取了他。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清华大学也曾录取了“全国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王佳明,在玉树地震之后录取了勇敢连救4名同学的藏族少年尕玛朋措。
总之,我们的大学应该弘扬正气,为形成好人有好报的社会出一份力。“夺刀少年”高招完美“收官”,但我们的关注不应止于此。对于高考和考试制度来说,此次录取无疑具有特别的意义,激发人们进一步思考。比如,将来,对一些特殊考生如何做到人性化高考?“见义勇为”行为如何界定和最大合理化?在高招“守格”和“破格”之间如何平衡?高考公平又该如何定义?
(作者系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