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建波
据7月6日《东莞阳光网》报道,两名大一学生经“中介”介绍来东莞打工,5天过去不仅没找到工作,还丢失了行李、身份证和银行卡,随身携带的三四千块盘缠,只剩11元,而介绍他们来东莞打工的“中介”,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以及社会对大学生实践经验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意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大学生利用假期打工,一则可以积累社会经验,二则可以减轻家庭负担,可谓一举两得。但由于涉世未深、求职心切,一些不法分子往往会设下招聘骗局,使大学生上当受骗,权益受到侵害。媒体上,有关大学生被骗钱、骗色之类的事情时有报道。
那么,大学生假期打工到底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单位?如何避开种种陷阱?笔者以为,这些应该是大学生在假期打工前必须要学好的一门“功课”。按理说,大学生属于社会精英群体,他们有文化、有头脑、有见识,不应该成为骗子行骗的对象,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社会上有很多骗子,往往“偏爱”这些校园里的大学生,而这些“天之骄子”们,也常常比其他人群更容易上当受骗,每个假期中都会发生一些大学生打工上当受骗的案例。
因此,笔者以为,大学生在假期实践中,无论做任何工作都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切莫把“陷阱”误当成了“馅饼”。在“唯分数论”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很多大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基本上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虽然书读得很好,但社会经验方面却相对欠缺。无论家庭还是学校都应当对大学生们进行防骗技能教育,大学生“防骗”这一课不可或缺!如果,一味地依靠骗子来给校园里的大学生们上“防骗课”,那么,这个“学费”也太昂贵了。
(作者系山东省诸城市实验幼儿园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