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大学生喜闻乐见 受教育润物无声

[db:作者]  2014-07-16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高 洪

    颜吾佴

    阎志坚

    郝立新

    黄心渊

    吴玉军

    程亚鹏

    罗昭正

    编者按

    为了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在全社会尤其是高校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去年11月开始至今年5月,由教育部新闻办、思政司指导,中国大学生在线主办,中国教育报刊社、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举办了全国大学生公益作品征集活动。7月15日,在前期活动基础上,活动主办方组织召开“公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讨会。现将与会代表发言摘编如下。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视觉艺术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 高洪

    引申公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讨主题,就是在视觉艺术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视觉艺术是通过视觉艺术形式体现的国家意志、文化诉求、精神导向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视觉艺术,需要根植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着眼于民族文化的长远发展,把握当今世界文化发展新趋势,符合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以自信的心态、开阔的视野、宽广的胸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方面的内容,体现在大众审美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使视觉艺术反映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风貌,反映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视觉艺术,需要文化繁荣与精神塑造并重、文化内涵与艺术形式统一、审美活动与幸福生活统一。既要推动近期的文化繁荣,更要着眼长期的精神塑造,扎扎实实做好夯实文化建设根基的基础性工作。要让内涵与外延一致、内容与形式一致,内化与外现一致、精神与语言一致,保持在世界上、历史上的持久影响力。要让每一个中国人的中国梦真正成为幸福美好的生活。这种美好生活的指标不仅是物质条件,更是审美与创造,让百姓接触、感受并参与到生活之美的创造之中,让幸福生活真正建立在审美之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视觉艺术,需要通过组织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视觉艺术欣赏、视觉艺术讲座、视觉艺术创作、视觉艺术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公众的审美素养;更要通过人民群众日常生活设计艺术、建筑与周围环境建设的公共艺术等途径,以贴近人们生活的方式,提高全民族的审美水平;还要推动、建立和完善公共视觉艺术教育体系,促进社区和专门视觉艺术教育机构发展。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社会专门视觉艺术教育机构、社区的视觉艺术教育等是一个完整的视觉艺术教育体系,应该形成既各具特色、各具优势、相对独立,又相互衔接、相互配合、密切联系的工作机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视觉艺术,需要加强视觉艺术理论与实践研究,鼓励视觉艺术领域的前瞻性探索,为国家视觉艺术发展战略提供咨询。促进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艺术传统和创新方面出成果,既发扬传统文化优势,又在继承传统基础上,以中国文化主体意识为导引,以科学技术新发展为契机,实现新发展;促进在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方面出成果,将国际艺术潮流进行中国本土化改造,探索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特色之路,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征集活动体现大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发展中心主任 阎志坚

    此次全国大学生公益作品征集活动的官网点击量达到400多万次,活动覆盖这么广泛,这么多学校关注、这么多学生参与,是我们之前没有想到的。通过这个活动,我有这么几点体会:

    第一,高校在社会主流意识或者主流文化的引导和构建方面,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世界范围内的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形势,高校应该发挥自身的人才会聚、智力密集的优势,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培育和宣传弘扬。学校组织学生来参加公益作品征集活动,不仅仅是对活动的支持,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学校的坚守,营造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第二,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发挥学校的主体性、主力军的作用。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是最具创造力、最具活力的群体,我们应该充分去挖掘发挥这个知识群体的正能量,这对整个社会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为重要。从这次活动看,学生们在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升对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关心、关照与关爱,不断陶冶自己的情操,塑造人格。活动体现了大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时代的使命感,通过这个活动,对他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

    第三,在大学生群体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把培育和践行很好地结合起来、把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在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既重视课堂教学,也重视实践教学,使他们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很好地实践,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也深刻体会到,广大参与学生,实际上在展示和体现着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追求,大家在用自己的内心、自己的眼睛、自己的语言去感受、发现、表达一种正能量。

    第四,活动还要注重发挥网络的特点和优势。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应该是网络最大的受众群体,也是最重要的参与者。我们中国大学生在线愿意在这样的活动中,给更多学校和广大学生提供优质服务,共同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贡献。

    学生创作过程是润物无声的教育过程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院长 黄心渊

    本次全国大学生公益作品征集活动,参与征集活动的院校辐射很广,活动组织严谨,评审也做到了公正公平。我认为,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能起到以下几个作用:

    第一,促进学生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目前在读的大学生们,基本是90后。他们身上有几个明显的特点:独立思考能力强;自主意识强;喜欢的内容、感兴趣的事,会全身心地投入,很认真地去学习,花多少精力都可以;如果是不喜欢的内容,一些学生可能会表现出消极的状态。学生参加公益作品征集活动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受教育过程。活动能引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开展有意义的工作,学生们在创作的同时也越来越深入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学生创作出的作品,学生群体最容易理解。这些作品其实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为重要的传播。

    第二,促进学科交叉,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要做一个完整的公益作品,不仅需要自己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合作。学生们会主动想办法去做学科交叉,在交叉过程中,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团队,很好地锻炼了团队意识,形成创新氛围。

    此外,这项征集活动也促进了教育公平,给资源相对缺乏学校的学生提供更多机会。

    公益要将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活

    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系主任 程亚鹏

    通过这次研讨会,我想分享一下关于公益如何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问题的看法。

    其一,公益表现形式比较有寓意,引起人们的思考,有教育和启发的作用。一幅好的公益图片、一段感人的公益视频、一首触动人心的公益音频,犹如一股清风扑面而来、一泓清泉浸润心灵。如今,遍布北京市大街小巷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公益和宣传语,就是一面面镜子、一盏盏明灯,使得人们有所感、有所思、有所行,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的基本内容要求融入百姓生活。

    其二,近几年来,我国的设计师的确具备了与世界一流设计师平等对话与竞争的实力。但有一些“细节”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比如,设计界“自娱自乐”的现象较为普遍,很多人认为公益可能就是一个图形创意作品,这种“假”过多注重其艺术表现功能,而忽视信息传达这一主要功能。我认为,设计不应该只注重艺术性,而应该以人为本。设计师要有社会责任感,他们的作品要服务于社会。我们所讨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公益”的课题就是对“设计为人民服务”的最好诠释。

    其三,我们学校正在贯彻“绿色文明、生态文化”的人文思想,成立了“视觉设计与研究所”,将公益设计作为我系的立系之本。在培养方式上,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自觉性,积极组织教师、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充分展现北林学子走向社会传递绿色正能量的青春风采,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传递给我们的大学生。

    公益应坚持“三个有助于”

    北京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 颜吾佴

    公益顾名思义有两个要素,一个是公益,一个是。也就是要有益于大众,告之于大众。公益因其生动的手法、丰富的题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人们的思想和言行有着特殊的作用,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具体讲应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应有助于人们掌握正确的交往方式。人们的交往方式既是由人们的生产活动决定的,同时又反作用于人们的生产活动,是人们从事劳动、工作、生活、学习、娱乐等活动必然产生的基本行为方式。现在中国社会,人们的交往方式存在着大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符的成分。公益可以体现法制、制度,告诉人们什么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弘扬正气、鞭笞邪气。

    二是应有助于人们掌握正确的消费方式。人们的消费方式既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又引导着人们的生产活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生存手段。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物质匮乏到物质丰富,中国人逐渐有了消费意识,因而出现了不同的消费方式,其中有很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符。公益可以引导合理消费,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倡导中华民族勤俭、理性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

    三是应有助于人们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人们的思维方式既是人们的生存本能,又决定着人们的生存方式,是人们每时每刻都会使用的。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其独到的地方,但时下中国社会中也有一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匹配的思维方式。公益可以宣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宣传典型事例,提倡和谐、善用中庸、充分说理、抑制偏激。

    总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是个好方法,而且由大学生制作更有特殊作用。大学生在其中既发挥了倡风气之先的作用,又使自己受到教育和锻炼。我们大家从不同的层次、角度,采取不同的方法、手段,共同努力,从自身做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的社会就一定能够全面进步。

    自我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很好形式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郝立新

    今天认真看了我们的作品,觉得很受益,我就谈几个想法、几点感受。

    第一,大学生公益的制作及展示,从两个方面凸显了当代中国青年健康向上的价值观:一是以公益为中心理念,倡导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奉献小我、造福大家;二是制作公益本身是一种志愿者的行动,青年学生要以身作则、淡薄名利,传播正能量,这是践行和传播核心价值观或者说自我教育、自我培育核心价值观的一种很好的形式。

    第二,大学生公益制作及展示,是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富有创意和效果的积极探索和尝试。公益的制作既教育自己又感染和教育别人,这种形式为青年学生喜闻乐见。它能够把青年学生的兴趣、专业等有机结合起来,把学生的美育潜能调动起来,同时还能把他的思想、价值观展示出来。

    第三,投身公益事业,是功德无量之善举。公益事业发展程度是衡量当代社会文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尺,公益心源自正确的价值观,其自身也体现了一种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的作者们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感动他人,带动全社会。

    第四,好的作品应该是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的艺术品,要求作者提升思想内涵、艺术鉴赏力和创造力,作者的做人和作品应该是一致的,作品是作者思想的流露和能力的印证。好的作品源于生活,青年学生应该关心社会,深入生活,投身社会实践,这样才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好作品。

    最后提两点建议:一是希望教育部有关部门能够继续把这个活动做下去,形成一个品牌;二是通过多种宣传平台扩大影响,让核心价值观真正润物细无声。

    公益潜移默化中引领文明风尚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吴玉军

    公益运用传播的艺术手段和宣传策略,展示生活中的真善美。它以深刻的理念、浓郁的情感、平和的倡导方式、形象化和个性化的特点,深受广大民众的关注和喜爱。我们应该充分运用公益这一有效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手段,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明风尚,让受众在艺术情趣的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为更好地发挥公益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在创意上下功夫,突出思想内涵。公益是一门艺术。艺术需要有创意,在“创”字上有思想,在“意”字上有韵味。具有思想性、哲理性是对公益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公益必须在思想内涵的挖掘上下功夫,充分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理解得深刻、把握得透彻,才能使公益的创作不偏题、不跑向,有思想、有深度。

    创新表达方式,拓展传播渠道。“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富有创意、再富有哲理的公益,如果表现形式不优美、传播渠道不畅通,同样不能打动受众。公益的话语要平易近人,避免说教式、标语式的教育;要根据受众群体有侧重点地创作公益,不要搞一刀切;要采用富有时代感的语言彰显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期刊等传统媒体作用的同时,要发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传输快捷、覆盖广泛、互动性强的优势,扩大公益的受众面和影响力。

    扩大公益宣传主体,形成社会各界参与的格局。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发挥各行各业人才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赢得更多社会团体的支持和参与,避免走入自说自话和闭门造车的死胡同,逐步形成以政府宣传部门为主导、新闻媒体为依托,相关部门通力协作、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宣传格局。

    创作经历让我从“虚荣”走向“光荣”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 罗昭正

    我们为了创作短片,分工去搜索资料,我负责去接触公益组织。我认识了一个志愿者,他也是北京的在校大学生。他是个很不一样的人,喜欢掺和各种事情,地铁有人因抢座发生争执了他会去帮忙劝架;路边遇到别人发生车祸他也奋不顾身去帮助伤员;他会打工赚钱帮助乡村的贫困学生。我有一次半开玩笑地问他:“你为啥这么喜欢掺和别人的事呢?”他回答说,如果在他小时候失去父母时、在他大学迷茫时,没有那些出来掺和他的事的人,他不会走到现在、不会这么快乐。相比他,我们这些所谓有着幸福童年的人的心显得太麻木了。

    通过这次活动,就我本人来说,与其说是助力公益事业,不如说是我自己麻木的心被救助了,很惭愧地说,我本人一开始是为获奖而比赛的,但通过这次经历,我似乎慢慢找到了更有助于创作的感觉,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热情,一种责任感。这次的创作经历可以说是一次从虚荣走向光荣的过程吧。

    因此,与一开始作为公益事业助力者的身份参与进来不同,在真正创作短片时,我们更多是抱着感恩的心态在创作,我不仅仅要感谢我能真正遇到这样的朋友,更要感激当年那几个掺和他的事的人,感激把这热度传递给他,又转送给我的人。我相信每一件温暖人心的事就像火一样会代代延续,会在人与人间蔓延。我想我们中国不灭的文化,或者再说大一些,人类的文明就是一点关心、一点良知、一点热爱、一点对人对己的责任心集聚延续而成的。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万玉凤整理,图片由本报记者樊世刚摄)



/jiaoyu/zatan/2019-12-18/29623.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