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凤翔和学生在一起。(图片由青州云门书院双语学校提供)
山东青州云门书院双语学校,建在青州市四大书院之一的云门书院旧址上。深厚的书院文化底蕴,为这所学校积淀了独特的文化气场。校长纪凤翔认为,要使尊重、包容、独立、创新这些书院文化精髓在现代学校教育中落地,必须从校园里每天都在发生的教育行为和故事中寻找着陆点——
纪凤翔观点
■没有尊重的化育,独立之精神就无从培养,真正的教育也不会发生。
■给教师一片自由的天空,他们就会找到各自最佳的专业成长方式。
■教育只有融入学生的生活和心灵中,才能达到一种理想状态。
■特约报道 于英
青州云门书院双语学校从书院文化中体悟,把尊重作为学校发展的教育价值取向,激发师生成长自觉,努力探索有根基、能给师生生命带来影响的教育。
于细节中发现教育智慧
“我曾经比较迷信制度的力量,以为有了制度便有了稳定发展的保障。结果却发现,制度根本无法完全唤醒生命的潜能。”为此,纪凤翔决定用尊重来激发师生主动发展的潜能。
几年前,为了对师生的常态课堂进行诊断,云门书院双语学校实行推门听课制度,“虽然给教师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但后续的改进并不理想”。原因究竟出在哪里?纪凤翔陷入深思。学校对此进行诊断,如果发现是“推门听课使大家心里产生不被信任的戒备感,带着紧张的情绪,很难把存在的问题规避掉。”教师大多这样反映。
只有听得进教师的心声才是对他们真正的尊重,问题找到了,学校听评课的方式也开始“变脸”,推门听课变成了“我邀大家进课堂”:教师充分准备后自主选定授课时间,同时以邀请单的形式向大家发出邀请;评课环节由推门听课主要指不足,变成大家议优点,客观说建议,执教者谈心得。对于这种转变,教师们有自己的评价:“这种形式我们比较认可。”“能把自己优秀的一面展示出来,受到鼓励后更有动力。”
也因此,纪凤翔变成了常被教师邀请去听课的“香饽饽”。“有时候一周能收到十多张邀请单,教师们充实而快乐,这才是应有的教育状态。”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曹淑兰体会最深,她说:“在赞美、分享和反思中完成的听评课,能够使教师成长得更快,原先学校反复强调教师都体会不到的地方,现在能轻松理解了。”
纪凤翔认为,只有与师生心灵相通才能放大尊重效应。“校长喜欢和我们一起探讨,取得成绩或遇到困难时,他常会拍拍肩膀鼓励或安慰我们这些小伙子,这种包容与理解,让我们更有前进的动力。”
学校在实践中注入尊重的元素,不断研究学情,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尊重教师的知识和创造,鼓励教师从小问题入手,不谈高深理论,以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来撬动课堂改革和效率的提升。“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师生自主发展拓展更大空间。”纪凤翔如是说。
在探究中找到发展契合点
在青州云门书院双语学校,各种主题的班主任论坛、教师论坛、云门书院大讲堂等交流活动,已成为教师日常工作和学习的自觉与习惯。“历代书院,常会召集不同学派的代表举办讲会,讨论学术问题学校也倡导教师用这种方式碰撞智慧,让教师能够找到自我成长的动力源。”纪凤翔说。
纪凤翔深知专业培训对教师发展所起的引领作用。在他看来,如果指定培训内容,很容易陷入让教师“被成长”的误区,学校必须给教师自己选择“营养”的机会,让每个人对自己负责。因此,不论校内校外培训,学校均给教师提供自选菜单,不同梯次的教师有不同的参照体系,比如教学新手、骨干教师、能手教师、名优教师,分别对应达标课、研讨课、创新课和精品课加以培训。教师参加培训之后,不仅要向大家讲授示范课,实现资源共享,还需提交用工整楷体书写的心得。纪凤翔说,板书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必须练好;另外,学校保存下这些一手材料,也是对教师个体成长的真实见证。
在探究、汲取和反思中,教师们在各自的领域里迅速成长。语文教师陈鸿,结合书院文化,提出以阅读经典书籍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建议,得到学校支持。青年教师杨远滨,用“接力日记”点燃学生的写作兴趣,最近,他们从积累的32本“接力日记”中选出精品,结集成《旭日》小册子,让学生过足了“作家瘾”。李海芹原来在山村学校任教,当了15年教师,连市公开课都没上过。到双语学校后,她与青年教师一同发展,不但被评为青州市优秀教师,自制的教具还获得了国家级专利。
用支点撬动属于自己的世界
什么样的课程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如何设置课程,既能使书院文化精髓得到传承,又能使现代少年的个性得以张扬?对此,纪凤翔和他的团队颇动了一番心思,学校以怡情、立德、修身、启智课程为支撑,从不同角度给学生搭建跳板。怡情课程注重文化外显的营造,《少年中国说》《中华成语千句文》《新三字经》镌刻的名人书法等在校园随处可见,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就能感悟经典的魅力;立德课程聚焦学生习惯养成,课程设计突出“小”与“实”;修身课程在学生的特长培养上下功夫,既修德,又练能;启智课程则关注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
在云门书院双语学校,每个学生都要做的一门必修课是双语演讲。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学校编写了《金口常开》演讲指导手册,并配以《童音雅言》等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演讲和诵读训练。校园里涌现出一批金牌小主持人,学校开展各种活动,接待参观考察团,全由他们“当家”。这些大方活跃的小主持人,成为学校一张靓丽的名片,展示着阳光向上的风貌。
记者到学校采访那天,恰逢学校每周两次的修身走班选修课。下午第二节课后,整个校园变成了打破班级、年级界限的大课堂,小记者班、太极拳班、围棋班、机器人班等47个选修课班组供学生自主选择。“开什么课不能由学校说了算,而要遵从学生意愿。”纪凤翔说,“课程是在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下设置的,有些选修课没有师资,学校就外聘相关专家进校园授课。”
在青州市传统项目花毽班上,学校外聘的踢毽高手贺老师正带着40多名小徒弟练习花样踢法;正在练习广场书法的学生王骁腾很是专心;而街舞班的黄俪格,则非常有成就感:“青州花博会上,经常有我们的节目呢。”
学校搭建的多元平台,让学生在各自的领域里崭露头角:机器人代表队获全国金奖、小记者班在各类报刊上发表文章、器乐班学生被中央戏剧学院破格录取、电影《建党伟业》中饰演毛泽东女儿的孙益琛,走上了长春电影节的红地毯。
一所学校在学生心中的分量,在学子即将离校时得到了最真实的体现:“双语学校给了我们快乐的童年,真舍不得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