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角色游戏激发幼儿创造力发展

[db:作者]  2014-07-27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禹天建 绘

    角色游戏的特点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开阔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是玩好游戏的关键;让幼儿亲自去观察,感知体验生活,在获取丰富的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之后,再为他们创设自己思考、自由想象、自主游戏的环境气氛。

    ■齐润仙

    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儿童活动的第一需要。角色游戏则是幼儿最喜欢、开展最广泛的一种社会性的模仿活动,它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然而,当今幼儿园开展角色游戏相当一部分还受着传统教育观与儿童观的束缚,在指导思想、游戏内容、组织方法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精神和要求不相适应之处。不少幼儿园角色游戏的开展只是为完成教学计划,为观摩检查而进行,失去了角色游戏的意义。

    在角色游戏中发展幼儿创造力,其目的就在于彻底转变传统的游戏观念,进一步探讨角色游戏的有效途径;发挥角色游戏对促进幼儿身心协调发展的作用,尤其是创造力的作用。

    为幼儿提供创造性的游戏环境

    角色游戏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需要而进行的一种典型的创造性活动,在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角色模仿、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模仿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准则,学习劳动者的优秀品质和待人接物的态度,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情感。它是发展幼儿创造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丰富的生活印象和知识经验是角色游戏的源泉,是幼儿维持探索热情、保持游戏兴趣和发展创造力的前提。而在以往的角色游戏中常常出现主题匮乏、动作单调、情节呆滞等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幼儿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

    因此,在实验中我们首先丰富幼儿的生活知识经验,扩大其视野,让他们亲自去接触社会,到大自然中体验、感受生活,为游戏存储丰富的生活表象和知识经验。如带领幼儿参观附近的医院、裁缝店、饭馆、理发店、百货商店等,请各行各业的家长介绍他们的工作环境及工作情况,让幼儿亲自实践和感受。在参观医院时我们请大夫给幼儿看病,让幼儿亲自去挂号、取药等。之后,幼儿在玩角色游戏“医院看病”的时候,有的扮医生,有的演护士,有的当病人……幼儿扮演各种角色惟妙惟肖,生动活泼,充分显示了幼儿在游戏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增加动手操作机会

    游戏材料是幼儿开展角色游戏的工具和物质条件。幼儿喜欢动手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所喜欢的玩具不是“高级”、“现成”、“自动化”的玩具,而是能拆卸、组装、变化的玩具,他们尤其喜欢自己动手制作的半成品材料或玩具。实践证明,通过想象后亲自动手制作的玩具是他们最喜欢、最爱护的玩具。

    在玩“种植园”的游戏时,一位小朋友设计了“吸水车”,因为他们种的“玉米”受了旱灾,快旱死了,于是他们就想出了用“吸水车降雨”的办法。下了一场“大雨”后,“玉米”都活了,“农民伯伯”非常高兴,有的小心地为“玉米”锄草,有的施肥,有的打“农药”……他们越玩越丰富,越玩兴致越高。这样的游戏材料不仅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和观察力,思维和想象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让幼儿真正做游戏的主人,自己确定主题,自由选择玩具,自己扮演角色,自由结伴活动,将幼儿的游戏兴趣和创造力贯穿于游戏始终。兴趣是游戏的门户,没有兴趣的游戏对幼儿来说不是游戏,而创造性又是角色游戏的典型特点之一。

    如何使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保持强烈的兴趣和创造性,是我们探讨的重要目标。5—6岁的幼儿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知识经验,与人交往的范围逐渐在扩大,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所增强。他们希望摆脱成人的管束,凡事愿意自己动手,通过摸摸、看看、想想,亲自去感知。以往玩角色游戏,教师怕乱、怕幼儿玩不好,于是包办代替,这样一来,束缚了幼儿的手脚,禁锢了他们的思维,削弱了他们的兴趣,更谈不上创造力的发挥。

    在实验中,我们依据《指南》和陶行知先生“六个解放”的教育理论,打破传统的游戏观念,挣脱旧的模式束缚,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己确定主题,自由选择玩具,自由结伴活动,自由扮演角色,按照自己的想象创造性地开展游戏情节,使幼儿在游戏中完全忘记自己,形象地表演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如在玩“公共汽车”的游戏时,“售票员”把自己的座位让给抱孩子的妇女,还不时地提醒“乘客”不要拥挤,游戏中幼儿模仿成人关心别人的做法,就体现了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

    处理好游戏过程与结局的关系

    角色游戏创造性的特点决定了游戏的目的在于游戏过程,而不是游戏结果。因为,幼儿游戏的动机是直接动机,他们的目的是游戏,动机也是游戏,所以,幼儿常常满足于游戏过程,而不是游戏的结果。他们在选择游戏时,往往喜欢选择“炊事员”,不是为了要做出“名菜佳肴”,吸引多少“顾客”,卖多少钱,而是满足于不断地“洗洗”、“切切”、“炒炒”、“捏捏”等操作活动。

    以往在玩角色游戏时,教师只注重了游戏的秩序和圆满结局,而忽视了游戏过程中幼儿的言语表达、情感表现。所以,有的游戏虽已玩过好几次,但幼儿还是语无伦次,也没有真正进入角色;而教师却总是忙得手忙脚乱,简直成了游戏的大导演。把游戏控制得死气沉沉,把幼儿的思维束缚在教师的圈子里,幼儿只是玩具的“操纵者”,其创造的潜力被扼杀。

    我们冲破“框框”的束缚,在指导游戏时仔细观察游戏情节的发展、幼儿情感的表现,并给予必要的启发诱导,鼓励他们自己解决游戏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如玩“医院”游戏时,张静小朋友扮演“医生”,她一个人就拥有好几件玩具(听诊器、体温表、处方、电话亭等),王宾小朋友羡慕地走过去,用手摸了摸电话,张静大喊一声:“这是我的!”并把电话紧紧抱在怀里;王宾正准备伸手去抢,老师急忙走过去“紧张”地对张静小朋友说:“大夫,现在有个病人病得很厉害,我怎么也给你打不通电话,一定是电话坏了。”又指指王宾说:“这位电工师傅是来为您修电话的。”张静很礼貌地说:“谢谢你,我先给病人看病去。”这样的启发诱导,既避免了幼儿间争夺玩具的现象,又发展了游戏的情节。

    教师儿童观、游戏观的转变是角色游戏改革的关键。改革角色游戏,首先应依据《指南》中提出的儿童观、教育观、发展观,从实际出发,按照现代社会的客观要求和幼儿教育本身的职能和规律,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认识上要把幼儿看成是发展着的机体,是积极、主动的探索者;摆正教师与儿童的关系及其各自在教育中的地位。教师应充分了解儿童,尊重儿童,循循善诱地帮助儿童。在游戏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儿童为主体的辩证统一,只有让儿童置身于游戏与自我教育的主体地位,成为游戏的主人,才能激发儿童游戏的兴趣,保护和发挥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作者系山西省太原理工大学北区幼儿园园长)



/jiaoyu/zatan/2019-12-25/29853.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