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让学生动起来 让身体棒起来

[db:作者]  2014-08-03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本报记者 郭炳德

    “‘文’有葫芦丝,‘武’有抖空竹,小孩子现在有了大本领!”暑假前夕,记者来到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文化绿城小学采访“在校锻炼一小时”活动时,文化绿城小学校长李佰文告诉记者,葫芦丝名家李春华先生出于对他们学校师生全员参与葫芦丝吹奏的肯定和鼓励,专门为学校量身定做改编了一首合奏曲。千人参与的葫芦丝合奏曲,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郑州市金水区教体局副局长邱云告诉记者,“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开展以来,“我锻炼,我健康”“一校一品”已经成为全区110所中小学校的“看家项目”。

    大课间就是校长的公开课

    “大课间就是校长的公开课”,这个“作业”是金水区教体局局长王珂亲口布置给110名中小学校长的,并强调局领导要不定期到校“检查作业”。

    在金水区所属的47所小学中,共有在校生77564人。班额大、学生多、场地小等城市学校的各种局限,在这里全都具备,这就为“每天锻炼一小时”带来了难题。在占地不足十亩的校园里,让几千名学生在一个时间动起来,无疑是一个需要智慧的课题。于是,47所学校便各动脑筋,因地、因时、因人制宜,最终竟然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形成了令家长和社会赞叹的“一校一品”。

    “我们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不同的时间段活动,把有限的校园活动场地利用得恰到好处。”从文化路一小交流到优胜路小学任校长的刘辉感受很深。刘辉说,她先后工作的这两所学校都处在城市中寸土寸金的闹市区,几千名学生同时活动肯定做不到,于是,便有了“错时活动”的思路。跑操时,大孩子围着操场跑,小孩子则往校园内的小树林跑。他们还创造了“等量代替法”,把应跑距离、应做项目等都根据年龄段的不同规定下来,人人参与,个个活动,几年下来,孩子们身体健康了,生活自信了,学习效果也提高了。

    挖潜能让薄弱学校不再薄弱

    南阳路三小70%的学生来自城中村或外地来郑务工人员家庭,曾经是社会公认的薄弱学校。“开展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以后,我们变着法儿地挖掘自身的优势,文有‘结文化’,武有竹竿舞,另外加上O形操,成了给全校师生带来自信的品牌。”校长石艳君自豪地说。

    石艳君告诉记者,他们学校有1700名学生,操场只有150米的跑道。为了挖掘潜能,学校美术老师根据“中国结”的编制方法,购买了多种原料,学生全员参加,编出了大大小小、多种多样的“中国结”,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接着,他们又在全市率先创造了O形跑操的方法。记者观看了他们的O形跑队形,既像早年农村孩子的“缠笸箩沿儿游戏”,又像电视片中的“蛇蜕皮”,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背景音乐热烈,全体老师参与,俨然就是学校的一场盛大活动。

    石艳君说:“这个活动大大提升了我们学校的知名度,也增加了师生的自信心,孩子们活动积极,学习认真,成绩提升很快,如今,社会已经不把我们当薄弱校看待了,辖区孩子达到全部就近入学。”

    和南阳路三小不同,柳林四小、柳林五小是两所市郊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相比较,甚至连薄弱也够不上,但是,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让这些学校的孩子照样昂起头来走路,和城市孩子一样“比试看谁最棒”。

    把体育课布置成家庭作业

    把体育课布置成家庭作业,这是金水区四月天小学的一项创举。四月天小学是一所新建3年的学校,如今刚招生到三年级,但已经有了1600多人。由于校长陈海阁是从区教体局体卫艺科下去的,所以她便“近水楼台先得月”,把“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活动由学校延伸到家庭。

    陈海阁琢磨:“既然低年级小学生不能布置书面家庭作业,那我们把体育活动作为一项家庭作业布置下去,不是一项挺有意义的活动吗?”于是,学校根据低年级孩子身体柔韧的特点,把“前滚翻”“后滚翻”“劈叉”这些杂技性的体育项目挖掘出来了。

    为了解决科学滚翻、安全劈叉的问题,体育老师先把要领教给学生,再由学生回去传授给家长,让家长帮助孩子完成这一特殊的家庭作业。“刚开始,有些家长反对,怕把孩子伤着了。”陈海阁告诉记者:“但我们既教会孩子安全要领,又请家长做好辅助,所以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配合,没有发生一例因锻炼不当而致伤的事件,如今,全校1600名学生中,能劈横叉的达90%,劈竖叉的达88%,前后滚翻的达100%。”

    体育锻炼让金水区的孩子们尝到了甜头,身体健康了,吃饭香了,上课精力集中了,学习效率提高了。记者明显感到,在郑州市金水区的中小学内,通过各种文体内涵的挖掘,真的已经让孩子们“动”了起来。



/jiaoyu/zatan/2019-12-25/29972.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