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应结合高校实际,从价值目标、行为追求、制度建设和文化提升四个方面找准定位,彰显高校特色。
■刘文烈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高地、意识形态的阵地、知识创新的基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量输出地,应结合高校实际,从价值目标、行为追求、制度建设和文化提升四个方面找准定位,彰显高校特色,从而丰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党始终坚持“执政为民”宗旨的具体表现,不仅是衡量教育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准,更是教育工作的基本价值取向。高校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办成人民满意的大学。每所大学都要充分理解“什么是大学”,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框架内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定位和职责,处理好“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两个根本问题。党和政府代表人民兴办社会主义教育,社会主义大学理应承担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在这一点上,党和政府对办学成功与否的评价和人民对此的评价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全面发展是广大师生根本利益之所在。高校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通过解决师生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师生得到均衡、协调、全面发展,把以师生为本作为高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转化为行为自觉。
把师生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坚持问政于师生。学校制定决策、建立制度,不能脱离实际、闭门造车,应当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深入基层、深入师生,广泛听取、充分尊重、认真采纳师生意见,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全校师生自觉投身学校改革发展的进程中来。把师生需要作为第一选择,坚持问需于师生。既要解决好师生工作学习的物质需求,也要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既要满足其现实的生活需求,更要满足其长远的发展需求,真正让师生满意。把师生利益放在第一位置,坚持问计于师生。努力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和育人环境,提升学校育人水平,让师生共享学校发展的成果。公平、公正、公开地处理涉及师生利益的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优良环境。
高校践行群众路线,实现改进作风、联系群众的常态化和长效化,必须要通过完善现代大学制度来实现。这就需要以改善政府宏观管理、完善大学领导体制、优化大学组织结构、保障大学民主管理、制订大学章程、推进大学专业评价为重点,加快推进以“学校自主、教授治学、校长治校、科学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完善现代大学制度需要正确处理好四种关系。一要进一步理顺高校与政府的关系,在政府指导下充分推进高校自主办学;二要进一步理顺高校党委与行政的关系,真正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三要进一步理顺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实现大学由行政本位向学术本位的转变与复归;四要进一步理顺学校内部制度建设与高效运行的关系,实现科学管理。
相对于党政机关和其他企事业单位,高校肩负的任务更加特殊,政府期望高、社会关注高、家庭期盼高,同时,由于高校人员相对集中的特点,高校领导的作风对师生的影响也更加直接。高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应当把克服领导“四风”作为常抓不懈的重要任务和当前的第一任务。
克服“四风”首先要坚持领导带头。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讲真话、做实事,求真务实、廉洁自律,想事情,做工作,把师生拥护不拥护、师生赞成不赞成、师生高兴不高兴、师生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的衡量尺度,带头深入师生接地气,多做实事树正气。上行下效,必然能够带动作风转变。教风好了、学风正了、文风改了,优良的校风也就自然形成了。在风清气正的优良大学文化氛围中,才能更好地实现健康、科学的发展,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者系山东省滨州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