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开拓创新求发展 扬帆高歌谱新篇

[db:作者]  2014-08-16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校园一角  柳和艳 摄

    护理实训教学 张腾 摄

    天赐普洱,世界茶源。普洱,因世界茶树的源生地、普洱茶的原产地和集散地而驰名中外,是“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神奇宝地。在这云南省面积居首位的州市,4.5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分布着16个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高达近70%的绿色城市,“万绿丛中一点红”,绽放着一朵绚丽夺目的职业教育之花——云南省普洱卫生学校。

    普洱卫生学校创建于1958年12月,是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省级文明学校,2011年被国家教育部门等评审列为“国家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学校。校园碧草如茵,花团锦簇,环境优美。有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实训楼、图书实验楼、学生公寓等;有设备设施先进的医考实训中心、计算机网络管理中心、多媒体教室;建立了与因特网连接的校园网络,形成了独特的校园阳光文化。有分布在全省各州市校外实训基地70余个,能满足各专业实训实作需要。学校先后开设有社区医学、中医、护理、助产、药剂、医学检验技术等12个专业,联办专科开设有临床医学、护理、药学、计算机应用等专业,本科开设有临床医学、护理等专业。现有本科、专科、中专等不同层次在校生9760余人。学校有一个勤政廉洁、团结奋进、求真务实的领导班子,有一支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业务精湛、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师资队伍。自1988年起,学校先后与北京医科大学等10余所院校联合办学,毕业生分布在普洱市各县(区)、西双版纳、玉溪、临沧、保山、德宏、大理等地,其中大部分学生已成为普洱市医疗卫生单位的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医学专家、卫生系统全国劳动模范,为普洱市及邻近州(市)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建校以来已培养毕业生2600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达97.58%,毕业生占普洱卫生技术人员的85%,成为边疆各族人民防病治病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学校砥励奋发,开拓创新,扬帆高歌,再铸辉煌,做到了“软”“硬”件建设“两翼”齐飞,实现了办学的“四大突破”、创“三个纪录”,即教育教学质量有大的突破、改善办学条件有较大突破、教师队伍建设有大的突破、办学层次有大的突破;创教学投入、校园建设、招生规模历史新高,使普洱卫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为边疆经济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普洱市培养卫生技术人才的中心,被誉为“医生的摇篮”。

    以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办学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创新教师培训模式,打造名优双师队伍  深化校企一体化合作,构建三赢共享平台  依靠特色项目建设,推进学校内涵发展重视学校阳光文化活动建设

    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既要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又要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需要,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必将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和职业教育的特殊要求紧密结合。基于此学校提出了“创一流环境,抓一流质量,育一流人才,创职教名校”的办学目标,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为动力”的办学方针,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育人理念,将“为学生服务”放在培养目标首位,强调学校的教育和服务功能,在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和服务学生终身学习、长远发展的大框架中思考中职学校的定位,突显了中职学校主动服务社会、服务经济发展的大职教新思维,通过方案优化、资源整合、过程调节、评价激励,实现个性化的人才培养。

    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着学校教育改革发展。在办学模式上,学校立足于普洱,面向全省,辐射东南亚(三国边境地区),以德育为首,以医学立校,以特色强校。本着面向农村、面向社区、面向未来的办学思想,形成了以中专教育为主,成人学历教育、岗位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并重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办学新格局。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学校紧紧围绕着办学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校院(企)合作为基础,以岗位需求为引领,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教”,把理论知识融合进医技实践中,让学生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服务能力。注重课程的适用性,由学校教师与行业专家根据岗位要求,共同确定课程体系和结构,编制教学计划、大纲、教学内容、课程标准,构建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及“模块化”课程体系。

    护理专业制定了以“工学结合,双证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模板,改革创建“校院(企)合作、工学结合、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突出“技能训练三步走”的实践教学形式。注重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群)发展的需求。创建并实践了任务引领(项目导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场景教学法,完成了“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等10多门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完成了“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的建设;规范了30多项护理技能操作,制定出相应的实践技能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编写出版了《护理技术实训——基础护理分册》及《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应试指南及习题集》(上、下册);建成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网络培训平台;新建实训室3间(急救护理演练室、临终关怀护理室、心理咨询室);成立了普洱市科协领导下、普洱卫校科协下设的“护理社团”,面向全校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护理技能、礼仪培训,护理专业知识及技能大赛等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农村医学专业改革创建了“三位一体”(以适应市场需要的以学生为主体,由学校、政府和社会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进一步改进创建了“三位一体、四级递进(四级递进是指学生的技能训练从校内实验实训——假期乡镇卫生院见习——毕业临床实习——终身学习四个层次的递进)、五个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建设中以“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选修课程模块+毕业实习模块”模式为农村医学专业课程建设指导方案,完成“诊断学”、“内科学”等15门课程的资源库建设;完成“内科学”精品课程的建设;校院(企)合作编写出版《乡村医生常见病诊疗手册》、《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应试教材》等3本校本教材并投入使用。

    药剂专业改革创建了“订单式校(院)企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改进创新了“校院(企)共育、工学结合、理实一体、课证共融”的人才培养模式。紧持以行动为导向,从专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及对人才规格要求分析入手,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结合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标准构建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的有机融合,突出职业技能培养重构课程体系,建立接企业需求地气的“管用、实用、够用”的上班式课程体系。完成了10多门课程的资源库建设;完成“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基础”精品课程建设;校院(企)合作编写出版《药师考试习题集》、《药剂模拟工作情景实训》等3本校本教材;成立普洱市科协领导下、普洱卫校科协下设的“药剂社团”,开展了面向本专业学生的技能培训、专业知识和技能比赛等活动,成效显著。

    两年来,在3个重点专业建设中,改建扩建实验实训室136间,开辟新增实习基地20余个;学校改进创新了以“三评合一、纵横交织”(三评是指医疗行业、企业和学校)的多元评价方式,教师撰写发表论文264篇,为社会服务的“六大功能”(成人继续教育、卫生职业技能培训、卫生系统各种在职培训、卫生执业资格考试前辅导、校内教师培训、社会医疗保健知识普及等六大培训功能)进一步得到强化,培训人次达12000余人;参加市、省及国家等级大赛取得好成绩。2013年,省里共推荐5名学生代表云南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中职组护理技能大赛,2名同学荣获个人三等奖,3名同学获得个人优秀奖,其中普洱卫校2名学生分别获个人三等奖、个人优秀奖。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云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护理技能大赛,获得了团体二等奖,个人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2014年组织学生参加云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外研社杯”语文、英语服务类职业素养技能大赛获团体总分第一,其中参加英语、语文服务类职业素养技能大赛的学生分别获2个单项一等奖;组织学生参加云南省2014年“天堰杯”护理技能大赛获团体三等奖,两名学生均获个人二等奖。

    创新教师培训模式,打造名优双师队伍

    学校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制定并修改完善《教师培养计划和方案》、《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和方案》、《学科(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和方案》、《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和方案》等教师培养计划和方案,开展针对性培养,以“2434”模式(二个关键四个步骤三支团队四级比赛的培养方式)——“陶冶师德、培养师能”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两个关键;通过“一送、二请、三引、四培”四个步骤;培养“骨干、学科带头及双师”三支团队;组织教师团队及个人参加校、市、省、国家四级业务竞赛。在校内签订以老教师带新教师的“传、帮、带”、“结对帮”协议;聘请市、省、国家等级及校级专家开展校内培训40余次;定期或不定期轮转专业教师到临床及企业第一线工作实践及带教50余人;10多名专业教师在学校附属门诊部、合作院(企)长期从事临床及教学双重工作;聘请了46名行业能手和专家到学校任教;学校外聘教师403名;选派2名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送出260余名教师参加市、省级、国家等级长短期培训学习;开展教师校内业务竞赛及参加市、省及国家等级各种专业比赛12次。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到院(企)调研考察及学习,培养了9名市级学科(专业)带头人、14名市级骨干教师、55名校级骨干教师、7名专业带头人、80余名“双师型”教师。28名教师在攻读硕士学位,6名教师获得了硕士学位证书,编写校本教材26本,公开出版发行8本。两年来,学校双师型教师达86.5%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双师型教师三支力量逐渐成长壮大。2012年学校教师参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神州数码杯”护理信息化教学大赛,4名教师分别获二、三等奖;2013年学校教师参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神州数码杯”教师护理信息化教学大赛,2名教师分别获二、三等奖;2013年学校教师参加全国职业院校“外研社杯”教师英语、语文技能大赛,2名教师均获二等奖;2014年学校教师参加云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外研社杯”英语、语文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均获二等奖;有6名教师获得市级表彰;4名教师获得省级表彰;1名教师获得“黄炎培”优秀教师奖;1名教师获“省政府部门特殊津贴”。学校书记周一朴(原书记、校长)荣获“首届云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杰出校长”、“普洱市十佳校长”称号,并获得“云南省政府部门特殊津贴”;校长鲁明云获“云南省优秀教师”;副书记罗洪敏获“云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个人”;副校长张静荣获“首届云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名师”、普洱市“十大教学名师”称号,并获得“国家特殊津贴”。学校打造了一支德能双修、能教善导、敬业爱岗的教师团队。

    学校坚持科研兴校,以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积极开展常规教研和课题研究,构建教、学、研一体化的校本研修模式。学校鼓励教师取得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鼓励教师参加校本教材的编写提升学术科研水平。学校每年都举办多次学术讲座,校内教师也进行了多种讲座,教师参加学术活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撰写学术论文蔚然成风,仅2013年就发表论文264篇,其中在校刊以外学社刊物发表论文111篇,创学校当年发表论文之最。科研教研课题项目与层次不断提升。2013年学校科协申报的项目被评为市教育部门的重点课题,另一申报课题项目被市艾滋病办公室确定为完成单位。除上级的立项课题外,学校还安排了校级的研究课题,如开展精品课程的教学研究、校本教材的编写、组织科技成果的申报、开展论文的评比以及教学课件教案评比等项目。编写了10余本校本教材。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时,在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自身的成长。

    深化校企一体化合作,构建三赢共享平台

    学校根据专业教学的需求,积极寻求能够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合作企业。成立了由学校党总支部书记、校长,医药企业董事长任组长,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部副书记、教学副校长和药企总经理任副组长,校学生科科长、副科长,教务科科长、副科长及5家医药企业人事主管部门经理为成员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领导小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面组织、制定完善各专业校企合作方案,督促、检查学校和企业产学合作教育工作的实施完成情况,协调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校企合作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还成立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主要由行业主流院(企)的高级职称人才(技工)及管理人员和专业领域的专家组成。通过精心组织学习交流活动,充分发挥专业专家指导委员在专业建设各个环节中的作用,特别是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建设和改革等方面的顾问、咨询、信息交流等方面发挥指导作用。通过双方合作共同完成互惠双赢的合作项目,实现企业与学校的互利互助。

    利用企业资源,工学结合推进顶岗实习。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实现工学结合和学生零距离就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药剂专业重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改革,一方面把工学结合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在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努力实践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实用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通过调整工作思路,对接校企合作之间的关系,实现学校、学生、企业互利互助、互惠的三赢局面。

    普洱淞茂济安堂医药有限公司等5家医药公司已成为学校稳固的校外顶岗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在校学习理论专业的同时,由任课教师组织带领学生,利用实验课时间到普洱淞茂集团的药店、中医馆、药厂进行见习、实践。周末、假期学生可自主、自觉、自愿到普洱淞茂济安堂医药有限公司、玉溪健之佳健康药房有限公司等5家药业企业的药店、药厂进行临床实践,亲眼观察、动手操作,感受企业文化,深入学习药剂专业知识,深度挖掘操作技能要领,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

    学校实行“订单培养”。校企共同研究人才需求走势、定位学生实习方向、规定合理的专业设置、实施系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策略、对用人单位跟踪调查和积极反馈,使“学校教育模式”向“企业教育模式”转变,实现校企互利双赢。学校与医药企业长期合作并签订“订单委托培养协议”的有5家医药公司,每年订单培养药剂专业学生200余名,这些毕业生被输送到了昆明、玉溪及普洱市边疆地区医药企业及医疗单位,倍受欢迎,成为医药企业的业务骨干。

    近年来,学校一直坚持从普洱淞茂济安堂医药有限公司、云南东骏药业集团等5家药业有限公司中聘请众多技术骨干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除了聘请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为药剂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出谋献计、策划、把关、论证外,学校每年还聘请普洱淞茂济安堂医药有限公司等5家药业有限公司各部门技术骨干20余人,担任药剂专业课程教师,并聘请普洱淞茂济安堂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白晓丽到学校开展讲座,讲解企业文化和企业所需药学人才。为了增加企业在学生中的知名度,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企业文化,医药企业(公司)与学校共同组建成立了药剂专业兴趣小组,兴趣小组由药剂专业各班抽出比较好的同学组成,由学校老师和企业员工共同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训,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他们养成爱学、好学的好习惯,使兴趣小组学生能力水平全方位得到提高,再让兴趣小组学生在班上进行组织和宣传,发挥学生引领学生的示范作用,使班级学生不断提高职业素养,以便在顶岗实习中,更好、更快地适应企业生活。医药公司也长期聘请学校药学高级讲师到企业对参加药师资格证考试、药剂师资格证考试的员工进行辅导培训,经过学校教师的精心辅导,企业员工资格证考试过关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学校老师为医药公司员工培训不仅提高了资格证过关率,在培训中也得到了锻炼,授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更为学校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学校与企业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加强合作,推进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为进一步提高企业职工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特别是青年职工的药剂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普洱淞茂济安堂医药有限公司每年都积极举办职工综合知识培训、专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以此来加强职工队伍中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在这一过程中,普洱淞茂济安堂医药有限公司每年利用学校教学设施、师资力量、校本教材等,为员工开展5-6次综合知识培训、专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综合知识培训由公司领导和专家进行培训,专业技能培训学校药学骨干教师进行培训、指导;以校企合作为契机,利用企业专家和学校骨干教师,对非药剂专业的职工和学校学生开展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包括:按摩师、育婴师、医药商品购销员、美容师、计算机操作员等),培训结束后,由学校统一组织、布置安排学员参加云南省或全国统考,考试合格者,可以获得由云南省170所统一颁发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近年来,仅普洱淞茂医药集团就有130余人通过培训,取得了国家“医药商品购销员”职业资格证。普洱卫校已成为医药企业员工学习培训基地。

    探索前进,校企合作成效初显。为了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读药剂专业,鼓励药剂专业学生努力学习,学校与普洱淞茂济安堂医药有限公司等5家医药企业签订了给予订单培养学生奖学金、困难学生补助的协议,5家医药公司每年分别对订单培养学生前10名进行奖励,一等奖奖励1000元,二等奖奖励800元;三等奖奖励600元,并对订单培养的困难学生给予每生每月500元的生活补助。订单培养学生在校期间,企业给予他们关心、支持和帮助,使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让低起点学生心存希望、坚定信心搞好学习,以待实习期间用实际行动回报企业。在第三年的顶岗实习中,5家集团药业有限公司按照顶岗实习协议,接收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悉心培养学生,认真开展周考核、月考核,考核合格者,每月给予发放工资1100元+提成+奖金。通过学生自身努力,工资考核也有差别,比如谭启凤同学在普洱淞茂济安堂医药有限公司顶岗实习期间,为人诚恳、工作踏实、能够吃苦耐劳,善于与员工沟通,顶岗实习月工资达4177.35元,受到普洱淞茂济安堂医药有限公司领导的表扬,为其他同学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同时,学校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考核三个月均合格者,都将会转为正式员工,部分同学还被聘为店长。

    学校药剂专业“订单培养”的模式,受到了医药企业的欢迎和学生、家长的认可,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成为学校办学的一大亮点。

    依靠特色项目建设,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特色项目之一:数字校园。学校软件方面购入安装了网络办公系统、学生综合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充实精品课程资源库平台,整合了图书管理系统。硬件方面增加核心交换机、服务器、数据存储等设备来全方位构建网络安全系统,提升校园网的安全性。通过共建共享精品课程资源、通用主题素材、管理信息系统等,来增加校园网的应用领域。数字校园的建设及应用,极大优化了教育资源,提高了学校人员的工作和学习效率,使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发生了质的变革,促使各项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在数字校园建设、应用、推广过程中,本着边建设、边培训、边应用的原则,以应用为导向、在应用中完善,在应用中发展,逐步开发数字化校园的各项功能模块并推广使用。学校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广泛运用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室、各类教学平台及各种资源库等开展学科教学。

    特色项目之二:医学实训及考试中心。医学实训及考试中心是一个多学科综合性的大教学培训平台。分为医学实训中心、考试中心、职业教育培训平台三个部分。学校共投入资金320万元。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地方配套资金160万元,学校自筹资金160万元。学校在示范校建设期间,争取项目资金1000万,新建8000平方米的实验实训楼,构建实验——实训——实习的课程结构的公共实训平台,重实践、重技能、通过提高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进行各种技能培训,实现“零距离上岗”;创造了开放式、技能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面向学校面向社会,扩大了职业技能培训的覆盖面。学校医学实训及医考中心已成为普洱市国家执业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学校教学实训基地、学校各专业校内综合素质比赛培训基地。

    重视学校阳光文化活动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校园阳光文化活动建设,通过加强、发展校园阳光文化活动建设,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长期以来,学校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田径运动会”、“篮球比赛”、“拔河比赛”、“歌咏比赛”、“舞蹈比赛”、“器乐比赛”、“书法比赛”、“征文比赛”、“广播体操比赛”、“健美操比赛”等校园阳光文化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安排合理、利用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学生得到了锻炼。

    自学校开展系列阳光文化活动以来,科学规划、规范有序、合理安排,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参加活动的激情,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有力地促进学校阳光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也验证了学校阳光文化活动规范性、有效性、科学性。荣获普洱市第四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技能竞赛:网站建设团体第三名、专业特色展示团体护理礼仪一等奖、专业特色展示团体战伤救护二等奖;荣获普洱市第五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比赛:流行街舞比赛男二队一等奖、流行街舞比赛女一队一等奖、健美操自选动作一等奖、健美操规定动作一队一等奖、健美操规定动作二队一等奖、篮球赛女队一等奖、篮球赛男队二等奖;市直卫生单位庆祝建党90周年红歌大合唱比赛获特等奖、云南省中等职业学校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教学先进集体、获2012年度普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2013年云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天堰杯”护理技能大赛获二等奖、2013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护理技能大赛三等奖。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普洱卫校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的路上,以改革的勇气、创新的精神,扬帆高歌,奋力精进,谱写出普洱职业教育新篇章。  (李世柏)



/jiaoyu/zatan/2019-12-31/30237.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