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我们从美国阅读教学中学习什么

[db:作者]  2014-08-23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实现工作室 供图

    作为一直关注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圳宝安中学教师,王爱娣曾于2004年赴美进修并考察了美国中小学语文教育,从此便开始了潜心研究境外母语教育的漫漫之路。近日,她推出了《美国课堂教育》一书,书中谈到,美国基础教育阶段的阅读教学虽然走过了一段艰难的探索之路,但是,建立在雄厚科研基础上的阅读理念的变化、教学重点的落实、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更新,尤其是对阅读行为的监控从表层阅读向深层阅读的转变,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客观全面的国际参照。本版刊发此文,希望为读者提供更广阔视野的阅读思考。

    ■王爱娣

    美国基础教育一直以来都为美国人所诟病,阅读状况也不例外。孩子的阅读水平怎么样?光凭眼睛和感觉难以得出结论,需要用数据说话,通过阅读考试测评,用分数来回答。大量事实证明,美国孩子的阅读能力非常欠缺:“我们有太多的儿童不能阅读。今天,将近70%的城区四年级学生在国家阅读测验中未达到基本的阅读水平。”“我们国家正在逐渐地被分为两个‘国家’:一个‘国家’的公民具备阅读能力,而另一个‘国家’的公民则不具备这种能力;一个‘国家’的公民心怀理想,而另一个‘国家’的公民则没有理想。”(《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

    基于这项调查研究结果,布什总统于2001年签署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强调“把阅读放在第一位”,全社会共同关注并解决孩子的阅读困难。

    阅读难题谁解决、怎样解决

    对教育改革而言,阅读是基石,是基础。美国学生阅读成了难题,矛头没有直接指向教师和学校,而是全社会共同面对,政府出面来解决。《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颁布后,联邦政府承诺:保证每个孩子在三年级时能够学会阅读。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政府提出一项名为“阅读第一”的行动项目,为各州提供消除阅读障碍所需要的经费和“工具”,并且强调解决阅读难题的“工具”必须是建立在雄厚的科研成果应用的基础之上。这类“工具”指的是美国国家读写能力研究会借助国家阅读小组的研究报告《教孩子阅读》等相关研究成果制定的《把阅读放在第一位》等教学指导手册。

    第一,认识阅读的实质与意义。研究表明,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学习行为,它既不是主动的,也不是被动的,而是一个高度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迅速、流利、自动地处理语言文字,然后,融入自己在现实世界里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构建文本的意义。为此,能够流利地阅读,成为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在阅读教学中被唤醒,以便生成与构建文本的意义。

    第二,监控阅读行为。“孩子只有通过阅读才能学会阅读。学习阅读的最好方法就是把各种方法综合起来。克服阅读失败的最好方法是良好的阅读入门。”为此,州或地方学区通过规定学校的阅读数量来监控学生的阅读行为,完成任务的学校将获得资金奖励。

    第三,研究阅读过程。这一时期,美国基础阶段的英语教科书及阅读课堂教学,都强调学生在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应该思考哪些问题、做些什么。

    第四,消除阅读障碍。在州标准考试中,对阅读成绩不能及格的学生进行阅读干预,启动“Reading180”项目,帮助这些挣扎在阅读贫困线上的学生,让他们发生180度的大转变。

    第五,提供阅读清单。选择哪些书也是令人头痛的事情,因为学生的年龄层次、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各不相同。美国的州或地方学区已经研制出适合相应水平的阅读清单,供家长和学生选择,如“加州阅读清单”(California Reading List)。这份书目并非由个别教师或专家凭借个人经验,而是由州教育厅集中有经验的教师、研究者等专业人士共同研制出来,并向全州发布,切实解决“读什么”的问题。

    “新标准”由谁来制定

    过去十年中,联邦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与科研力量解决阅读难题,但是学生的阅读状况并没有改变。例如,在学生素养国际评估项目测试(PISA)中,美国学生的阅读成绩一直排名靠后:2003年与2009年排名第十五位,2006年与2012年都排在第二十名之后。同时,在州标准考试与国家教育进步评估(NAEP)中,阅读问题也频频暴露。为此,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再次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教育改革从制定新的标准开始。全美各州教育委员会认为:“在过去15年里进行的所有教育改革中,没有什么比为学生制定具有挑战性的学术标准更为有力和更具持久性。”为此,2009年6月美国全国州长协会(NGA)和各州教育长官委员会(CCSSO)联合发起“共同核心州立标准倡议”,旨在制订统一的美国K-12年级标准,以确保学生做好“升学和就业的准备”,从而提升美国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2010年6月2日在亚特兰大市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共同核心州立标准》由各州教育长官委员会和全国州长协会联合颁布,率先推出《共同核心州立英语语言艺术、历史、社会学、科学、技术领域读写能力标准》(简称“新标准”)及数学标准,目前已有48个州自愿采用并实施。与“新标准”相匹配的考试评估体系——智慧均衡评估联盟(SBAC)也应运而生,并于2014年3月完成了首次评估任务。

    “新标准”有哪些新突破或新举措

    与各州旧标准相比,“新标准”对中小学阅读教学作了很多调整:

    第一,确定读什么,解决阅读的首要问题。首先,确定文本类型。“新标准”规定K-12年级学生必须熟练阅读两类文本:信息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包括小说、诗歌、戏剧),并且要求平衡两类文本的比例。其次,指定阅读篇目。与“新标准”同时出台的课程文件还有3本附件A、B、C,其中附件B(原文共183页)按照年级层次列出了K-12年级推荐阅读的每篇范文的原文(包括标题、作者及版本信息),以及相应年级阅读应该完成的任务及达到的标准,为教科书编选课文与阅读教学提供了参考依据。附件B与各州提供的“阅读清单”解决了课内与课外“读什么”的问题,也解决了教材编写与教师选文的困惑。

    第二,扩大了读写能力的学科范围。“新标准”所指的“读写能力”,不仅包括英语语言艺术的读写能力,而且包括历史、社会学、科学和技术学科的读写能力,这些读写能力已经充分考虑到为升学或工作做准备这个最终目的。

    第三,强调重视文本的复杂性。2006年ACT(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公司的一项名为《读出字里行间意思》的报告表明,学生阅读成绩很不理想,2004-2005学年,50万考生中只有51%的人能够获得C或更好的学分成绩,在美国历史或心理学的入门课程(大学一年级新生的两门公共精读课程)中只有50%的考生获得B或更好的成绩。阅读或回答认知过程的试题,例如确定主题思想或者判断语境中的词或短语的意义,结果都很不理想。这是升入大学或工作培训的要求,也是提高公民素质的必要途径,但过去50年里在K-12年级文本中都很少得到强调。

    第四,从表层阅读向深层阅读的转变。此前十年,美国学校实现了对阅读行为的监控,基本上做到让每个孩子都在阅读,但是,学生的阅读现实依然很严峻:在PISA、NAEP、ACT等测试中,美国学生对文本主题及深层意义的理解表现得很不理想。看来,关注阅读行为,对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的监控与落实,也只是解决了表面的浅层次阅读问题,因此,“新标准”特别强调阅读教学要从表层阅读转向深层阅读,并且研究出一套教学方案,这些方案与课程文件配套并相继发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

    怎样进行深层阅读教学呢?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1)教师示范(有统一规范);(2)带领学生找到重要的片段并进行阅读实践;(3)在文本里加注释:阅读涂鸦——标记词语的选择、句子的模式、图片或对话。(4)仔细品味片段,体会文字包含的内容和感情,可以用3个层次的问题加以引导,例如“这些文字说了什么”(这是文字层面的理解)、“这些文字表达了什么意思”(这是对文字内容的解释,有时是在欣赏故事的主题)、“这些很重要吗”(这是阅读文本的重点,需要读者对此进行反应和思考)。面对文本,从哪些方面阅读,理解重点在哪里、读到什么程度、完成哪些阅读任务等,“新标准”都按照年级层次和不同类型的文本进行了具体描述。

    “深层阅读”要求学生“像侦探一样阅读,像调查报告者一样写作”(戴维·科尔曼)。仔细阅读文本,进行批判性思考,从文本自身找到回答问题的证据,这也是2016年开始实施的最新美国高考(SAT)阅读考试的新要求。专家警告说:“如果没有阅读,不能真正地理解文本说了什么,要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世界公民,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选民,甚至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思想者,那是不可能的。”(劳拉·凯西)

    第五,清晰的、垂直的年级进步标准。“新标准”以年级为单位,体现了各年级读写能力的垂直进步梯度。例如,在文学文本的阅读技巧与结构方面,四年级要求“比较和对比不同的叙述故事包括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述角度的不同。”五年级则要求“描述叙述者或说话人的观点是如何影响整个事件的。”

    此外,“新标准”要求K-5年级必须掌握包括印刷概念、音位意识、发音和单词识别、流利的阅读“基本技能”。

    十几年来,从《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把阅读放在第一位》到《共同核心州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以及奥巴马政府利用43.5亿美元的“竞争登顶基金”以支持教育改革和课堂创新,这一系列政府文件及国家行为都体现了美国基础教育阶段阅读教学改革的进程,他们在一步步地解决阅读难题。

    表面上看,似乎有些小题大做,举轻若重,然而,这里却有不少值得我们反思与借鉴的地方:第一,借助科学评估体系,知道孩子真实的阅读状况,对此既不盲目自信也不消极悲观;第二,针对阅读实际困难进行研究,阅读理论要接地气,研究成果要能在全国推广应用;第三,从表层阅读向深层阅读转变,学生应该读什么、怎么读、读到什么程度,课程标准都有清晰而具体的描述;第四,科学制定读书清单:学生的阅读清单应该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和研究者从专业的角度、根据学生实际及学科知识等方面共同研制,并在全国推广应用,避免理论研究的巨大浪费。最后,提高阅读能力人人有责,更是全社会尤其是政府的事情,而不仅仅是学校和语文教师的职责。

    当然,美国阅读教学改革未必能够解决阅读的全部问题,其阅读理论也未必完全符合科学规律,但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实事求是,不断求索,慢慢前进,这个思路和方向无疑是对的。

    【新闻链接】

    美国语文学科全称叫英语语言艺术,以听说读写为基础能力,着重从阅读写作与口头交流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所以,美国语文教育除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之外,也十分重视写作教学,大学阶段普遍开设创意写作专业。近几年,这一专业纷纷在中国各高校出现,引起了广泛关注。

美国“创意写作”如何在中国落地生根

    ■本报记者 却咏梅

    创意写作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末的美国,它是以文字创作为形式、以表达思想、感受和情绪为目的写作方式。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联合举办了“首届创意写作国际论坛”,来自国内外的专家以及全国60多所高校的教师代表围绕“创意写作的国际视野”和“创意写作在中国的学科发展与教学实践”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教同学们怎样阅读是最重要的。通过阅读和写作,让每一个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并调动起想象力,培养对他人的关爱心和同情心。”美国克雷顿大学创意写作教授玛丽·海伦向与会者介绍了美国创意写作及其教学事业发展的情况,“我们一般会采用工作坊的形式,老师自己也是写作者,而且是已经出版过作品的作者,他会跟同学们一起来读其中一位同学的作品,给出一些意见,然后再进行下一轮的修改”。

    在著名作家阎连科看来,“写作是可以教的,可以帮你成长为一名作家,帮你找到自己的坐标”。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马俊杰非常赞同,他说,创作需要天分,阅读是学习写作不可或缺的环节,“写”是一个动词,要在写作中学习写作。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认为,对于汉语写作而言,如何开发母语自身的潜力十分重要,培养出了汪曾祺的沈从文可说是中国创意写作的开创者。而打开母语,需要从传统表达与当下表达的对立中寻找词语延伸的另外一种可能性。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教授梁鸿说,很多人认为灵感就像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但其实背后有庞大的知识体系支撑,真正进入写作需要大量的训练。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等对创意写作教学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就创意写作在中国的推广实践展开了深入探讨。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宏图分享了4年来创意写作专业的教学经验,指出关于创造力的人文教育对学生有终生影响。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邵艳君致力于网络文学创作研究,强调让学生们“入场”,真正参与到网络文学的创作中去。中国人民大学创意写作导师李华认为,写作是医治,“我手写我心”才是真正的写作,这是她多年来在创意写作教学中一直坚持的东西,而且成效显著。

    据了解,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11年推出的“创意写作书系”是目前国内首套引进国外创意写作成果的丛书,已出版20余册。今年该社还与美国作家文摘出版社合作引进了一批重点写作指导书,包括《故事工程》、《冲突与悬念》、《情节与人物》和《经典人物原型45种》等。

    【案例分析】

像侦探一样读出弦外之音

    ■王爱娣

    2010年6月《共同核心州立标准》颁布后,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阅读教学更加强调对核心标准的实施,要求紧扣文本,读出弦外之音。本文介绍美国八年级《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二幕第二场)的教学,并与我国高中选修课程相同的选文教学进行比较,以期对改进我们的阅读教学有所裨益。

    强化标准,训练多项语文能力

    美国课堂强调用“标准”引领教学,每篇课文教学要实现哪些标准,教材中都明确标注出来。莎翁这篇戏剧教学一共要实现包括阅读、听说、写作和语言在内的9项标准,如在“重要思想和细节”方面,“引用文本中的证据,这个证据来自对文本中已经明确表达的内容的分析之强烈支持,以及从文本中推导出来的”。“确定文本的主题或中心意思,分析它的发展过程,包括各类人物的关系、环境和情节,为文本提供一个客观的总结。”在技巧与结构方面,“确定文本中词汇、短语的意义,包括比喻、象征和意义的内涵。分析具体词语的选择对表达意义和感情的影响,包括类比和典故”。 

    而我们的教学则往往目中无“标准”,是标准缺失还是教学习惯使然?或许二者兼而有之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小说与戏剧”部分共列出7项“标准”,如“领会作品的内涵,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品味作品的语言魅力”等。这些“标准”都比较宏观,缺少对具体语文能力训练的抓手。有的教师直接将其作为教学目标,如“认识莎翁”、“鉴赏人物形象”、“欣赏诗样的语言”、“理解悲剧意蕴”,目标很高远,45分钟根本无法实现。

    紧扣文本,具体强调学的过程

    美国教师在教学《罗密欧与朱丽叶》时,立足文本,把选文分为3个部分,每一部分1课时(50分钟),共3课时(还可适当增加课时)。他们把教学目标称为“学习目标”,以“任务”来体现,包括阅读任务、词汇任务、句法任务、讨论任务和写作任务。每堂课都按照3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教师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片段并简要评论,然后学生独立阅读文本,10分钟;第二步,学生大声朗读这个片段,5分钟;第三步,讨论“基于文本的问题”,完成片段目标即给定的学习任务,记笔记,用注解的格式回答,或者用更正式而恰当的方式回答问题,35分钟。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强调学生“学”的行为和过程,有默读、朗读和讨论,甚至朗诵台词和表演,要求学生用恰当的格式书面回答问题。而我们的教学对学的行为与过程强调得不够,往往以教代学,甚至有的教师用1课时(45分钟)“教”完全部内容,学生的思维、理解和表达能力很难得到有效的训练。

    问题导学,有效读出弦外之音

    目前,美国教育把“提出基于文本的问题”当成学科研究任务,目的是让学生紧扣文本,读出弦外之音,实现从表层阅读向深层理解的转变。教学时,教师按照内容顺序依次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例如:“罗密欧为什么要说这句话?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罗密欧用什么比喻来形容朱丽叶?”“哪两句话说明朱丽叶考虑了罗密欧的行动?从她的话语里看出朱丽叶有什么样的洞察力?”“仔细阅读‘我们叫作玫瑰的这一种花,要是换了个名字,它还是同样的芬芳’,读出弦外之音,运用不同的感觉(那个我们叫作……品尝/看上去/听起来……),检验学生对朱丽叶独白的理解。”这些问题都来自文本,教学中,要求学生从文本中获得证据来证明与回答。一堂课只解决两三个问题,探讨得比较细致透彻。而我们的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比较宏大,难以回答,如“怎样理解该剧所蕴含的人文主义思想”“如何理解该剧的语言特点”。

    引进新的概念,切实把握文本要素

    不断引进新的概念,更新教育理念,并付诸实施,这是美国教育改革的趋势。2006年ACT考试公司出版了《读出弦外之音》阅读考试分析报告,提出“文本的复杂性”的概念,指出“文本要素”包括关系(人物或思想)、丰富性(通过数据和文字技巧传达的信息的数量和综合性)、结构(文本是如何组织、如何推进的)、风格(作者的语调和语言运用)、词汇(作者对词汇的选择)和目的(作者写作文本的意图)等6个方面。核心标准采用了“文本的复杂性”这个概念,进一步确定了阅读教学的基本内容框架。这些文本要素已经成为美国各州各校阅读教学的基本内容。而课文教什么,却一直是困扰我们语文教师的难题。

    总之,我们的阅读教学往往时间短、目标高、容量大、观念落后,有的教师对该剧主题的解读甚至还停留在“揭露封建制度的残酷无情”阶段。在如此优秀的作品面前,学生只能是匆匆的过客,无法从容地走进作品,慢慢欣赏,感悟其魅力。



/jiaoyu/zatan/2020-01-02/30376.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