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共建实训基地为载体,建立校企合作平台,探索“共建共赢”、“筑巢引凤”和“品牌效应”三种校企合作模式,大大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
■本报记者 周仕敏 通讯员 韦曙光
“尽管今年就业形势严峻,但是我们土建类的学生还是供不应求。”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路桥系主任梁金江自豪地说,目前学院今年的毕业生已全部落实就业岗位,2015年1000多名毕业生也已经提前落实顶岗实习岗位。
技不压身,有技能就有就业。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立校企合作平台——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以共建实训基地为载体,探索“共建共赢”、“筑巢引凤”和“品牌效应”三种校企合作模式。3年来,学生平均初次就业率达95%以上,就业对口率达85%以上,2003年至2013年连续11年被评为“广西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共建共赢”校企一体
2009年,学院就开始着手引进企业,探索“共建共赢”校企合作模式,以共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实训基地为载体,与企业以股份合作的方式创建校内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广西正高工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由学院提供场地、员工、技术,企业提供生产任务和管理模式。
学院副院长陈海峰说:“人才培养最忌盲人摸象,学校找不到企业,企业找不到学校。”平台搭建后,公司不仅全程参与学院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标准和方案制订、核心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还定期与学院举行“碰头会”,同时派出优秀员工担任学院实践课教师。
“教师不可能都被送到企业锻炼,没有那么多机会和时间。”梁金江说,现在企业办到了学校,实训基地在一楼,办公室在三楼,走几步就可以实训锻炼。目前,已有18名教师分批到正高公司挂职。
教师下课直接进企业,企业优秀员工也可以为学生上课,正高公司材料部副经理吴春苔就担任材料课专业教师。
“通过角色互换,双方都获利,公司共享学校的人才、设备优势,学校共享公司的平台和项目优势。”正高公司总经理李伟说,近两年来,双方共完成产值1200多万元的生产任务,完成近3500人次的实训教学;培训、鉴定1600多人次,承担各级科研及生产技术研发项目近10项。
学院院长温宗胤表示,通过“共建共赢”,形成校企合作的新机制,公司解决了技术人才紧缺问题,实现了学校赢得真真正正工学结合,企业赢得技术人才,学生赢得扎扎实实技能的“三赢”。
“筑巢引凤”共谋发展
经过严格考核,学院近日又迎来了一个新伙伴——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实训基地。
“与上海通用的合作,并非那么容易。”汽车系主任吴飞说,从去年底开始谈合作,上海通用公司经过几次考核,最终才把基地设在该院。
吴飞介绍,首次有合作意向后,上海通用公司要求学院派4名汽车系专业教师前往上海试讲,他们再联合广西3家4S店负责人到校考察,最后还要听教师现场讲课。
在汽车楼,除了刚进驻的上海通用汽车实训基地外,还有国际名企德国博世科技、芬兰通力电梯、日本丰田等10多家名企基地。
“这么多国际知名品牌选择我们,得益于学院一开始在规划校园时就做好了‘筑巢’的准备。”陈海峰说,2007年,学院筹建新校区时,就邀请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进行规划,预留了足够空间建实训室。
“学校的大巢筑好了,汽车楼的布局也完全考虑到校企合作的规划,为企业进驻预留足够空间,因此才引来了国际知名品牌这些‘大凤凰’。”温宗胤说。
此外,学院还通过理事会汽车专业群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整合优势资源,将汽车实训基地建成国家级基地、广西汽车类学生技能竞赛基地,连续4年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汽车检测与维修和汽车营销”比赛。
“品牌效应”互利共赢
近日,广西盛沅行电子信息有限公司谢总经理亲自到学院谈校企合作项目,而合作意向却是源于今年交职院两名在该公司实习的学生。
谢总经理说:“这两名实习生的表现非常好,现在我已经决定留下他们了。我还找到学院,希望加深合作,提供实训项目,今后可以有更多学生到公司工作。”
“这就是学生带来的‘品牌效应’。”温宗胤说,“知名企业、专业品牌给学校带来的效应,可以带动更多毕业生就业。”
“品牌效应”还有一个特色,就是通过信息类专业群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双方在建设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共同举办学生职业技能竞赛,由企业专家当评委,企业老总来颁奖。竞赛结束后,双方共同举办产品展示会、技术论坛、就业双选会等活动,在广西同类专业中已形成极具影响的合作品牌。目前,大赛项目由最初的5项增加到28项,奖励资金由2.6万元增长到17.6万元。
近年来,学院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大力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先后被评为“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首批交通运输部交通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广西首批特色高校项目建设学校”,成为全国首个挂牌的“军队士官直招定点培养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