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苓楼
创办模范中学
1904年8月(农历六月),爱国教育家严修、张伯苓赴日本考察教育。在回国的轮船上,严修对张伯苓讲,要“于津城办民力中学一处,以作中学之模范”,张伯苓表示“极愿尽绵薄之力”。此后,二位先生商讨了办学事宜。回津后,清光绪三十年九月(即公元1904年10月)创办私立中学堂,即今日天津南开中学。
如今,南开中学已经走过110年的岁月。在旧中国私立学校创办期间,严修、张伯苓、张彭春、喻传鉴等先生精心办学,勇于革新,创立了“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南开校训。在新中国公立学校期间,杨坚白、杨志行等教育家,遵循党的教育方针,突出南开特色,创造了新的辉煌。“春华起南开,秋实献九州。”在南开精神的孕育下,南开中学110年桃李广植。从南开校园,走出以周恩来总理为代表的党和国家的领导人,走出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叶笃正、刘东生为代表的60余位院士,走出以王昆仑、张中行、熊十力、舒舍予、范文澜、何其芳、杨石先、陶孟和、董守义、马千里、伉乃如、孙养林、陈东生、朱宗禹、左景福等名师大家,走出以梅贻琦、金邦正、王大中三位清华大学校长为代表的教育家,走出以曹禺、周汝昌、吴玉如、端木蕻良、金焰、黄宗江、张肖虎、沈湘等为代表的文化巨匠,走出以无数普通劳动者为代表的合格公民,他们在各自岗位上,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
1978年,南开中学被国家教育部门确定为全国重点中学。1996年南开学校旧址被国家确立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天津市教育部门直属中学。如今的南开中学,实现了新的更大发展,学生综合实力强,发展有后劲。
改革学校教育管理体制
2010年以来,南开中学进行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实行一系列重大举措,南开校园正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建立南开中学理事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旨在为学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南开中学的教育创新,继续提高南开中学的育人质量。通过五年来的探索,理事会的工作任务越来越清晰。理事会的首要职责是办好南开中学,推动南开中学的改革创新;理事会的突出特色是推行校本管理,增加学校活力,推动特色发展;理事会的最大优势是广泛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拓展教育资源。理事会成立以来,积极争取到各级主管部门的支持,率先在招生模式、培养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实践。在理事会的工作中,理事会成员作为各自领域的精英,都尽心竭力为南开中学的发展献计出力,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成立学习研究周恩来小组,更加凸显“以周恩来为人生楷模”的教育主线,学习研究更有成效。学校编写出版校本教材《以周恩来为人生楷模教育读本》,与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编辑出版《周恩来南开中学作文笺评》,即将出版《周恩来南开中学习作释评》、《周恩来南开中学论说文集》。2013年学校举行系列活动,纪念周恩来入学南开中学100周年。由全国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周恩来邓颖超研究中心主办的全国第七届周恩来班、邓颖超班经验交流座谈会在南开中学举行。学校举行了周恩来入学南开中学100周年纪念大会和诗文朗诵文艺演出。还举行了南开中学第十次毕业生(周恩来所在届次)捐建学校纪念钟亭重建落成仪式。新建的周恩来中学时代纪念馆、改建的天津南开中学校史馆也正式开放。
——开办南开公能讲坛,邀请知名人士来校做报告,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成为南开中学的教育和文化品牌。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坚持促进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始终是南开教育的主旋律。2010年8月以来,南开公能讲坛已开办五十七讲,相继邀请到赵启正、王大中、金一南、唐家璇、吴敬琏、白春礼、奈斯比特、白岩松、敬一丹、赵炜、高振普、廖心文、秦大河、罗援、蒙曼、舒乙等知名人士和学者做了高水平的报告,师生反响强烈,教育效果凸显。每年结集编印的《南开公能讲坛录》则实现报告成果的二次传播,进一步扩大南开公能讲坛的社会影响。
——建立南开中学教育基金会,借助有社会责任感的各种社会力量助力学校教育发展。以改善学校教学环境和教师待遇、推进教育上水平为目标,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开展公益性活动。
——成立南开校史研究中心,开展校史研究,为现实工作服务。通过研究和编修校志、校史,编辑出版南开中学年鉴,编辑出版《南开校史研究丛书》等校史出版物,为学校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南开中学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和学校传统,确立当代南开中学的校风:“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严、细、实、新的工作要求,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敬业、爱生、钻研、协作”则是南开中学传统的教风。
学校拥有一支专业扎实、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的高素养教师队伍。全校现有教职员工301人。现岗教师一半以上接受过研究生教育,109名教师取得博士、硕士学位。学校制定实施双导师制度、大教研制度、换角色考试、假期封闭培训等制度,提升教师的专业道德、专业观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南开中学教师严格要求自己,温故汲新,治学树人,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学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体。南开中学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倡导学生德、智、体、美、群全面发展。
南开中学素有优良的德育传统,同时依据时代特点不断发展和创新,坚持“以周恩来为人生楷模”的教育主线,形成南开特色的德育实施网络,使学校成为训练、陶冶学生思想品德的熔炉。
南开中学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重点,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挖掘学生潜能,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南开中学坚持重视体育的传统,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精心组织全校运动会、“五虎杯”篮球赛、“三六杯”足排球赛等校园体育活动,形成了良好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
南开中学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各类社团课外活动吸引了众多学生,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部分社团、运动队多次在全国性和市级比赛中取得佳绩。
南开中学优质教育硕果累累,学生在学校期间全面发展,洋溢着南开精神和时代气息,毕业后有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和发展潜能,成为合格的现代化建设接班人和劳动者。
国际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南开中学十分重视教育的国际化,努力搭建各种平台,帮助学生扩展国际视野。学校的国际交往日益活跃,已与法国巴黎德萨伊中学、新加坡华侨中学、中国香港圣保罗男女中学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著名中学建立友好交流关系,成为中外基础教育借鉴与交流的桥梁。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作为一所具有较高社会声誉的历史名校,南开中学坚持敢为人先的传统,根据时代发展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创新人才培养实验,为破解“钱学森之问”积累实践经验。
在探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中,南开中学确立了“全周期”培养质量观。即在培养周期上注重生源质量、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发展质量;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防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灌输轻启发、重理论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为搭建各类平台、多方面输送人才铺路奠基。
——创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基地,已经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重点高校签署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和建立优秀生源基地。还同天津外国语大学签署了国际化人才培养合作协议。
——牵手南开大学,组建南开“公能”英才班。从高二年级开始根据学生自身兴趣爱好,帮助学生确定研究课题,参与本科生创新科研“百项工程”,选配专业指导教师,展开创新研究,对接大学专业。
——牵手天津大学,启动“未来杰出人才领军计划”,探索多元化人才选拔机制,加强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互动衔接。开设“大学先修课程”、“创新课”等大学前课程,中学阶段完成至少6个学分,待正式进入天大学习后,可免修相应课程,可自动升入天津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基地深造,可提前毕业或直接硕博连读。
——牵手西安交通大学,开设西安交大少年班。作为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北方基地,“少年班”面向全国招收初三应届毕业生,实行“一考免三考”的预科-本硕连读八年贯通培养,此举为天津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创建南开中学体验创意中心,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已建设传统工坊、现代工坊和蛋白质结晶、三维干细胞、分子生物学、悬浮植物细胞培养、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语音处理等科技新体验实验室和南开书院、陶艺坊等文科实验室。这些高端实验室,在培养学生科技兴趣、创新意识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建成南开中学艺术中心,由合唱团、交响乐团、民乐团、舞蹈团、话剧社、相声社、电声乐队、陶艺坊等艺术社团组成。艺术中心聘请姜宝林、李起厚、刘颖、易娟子、孟超美、董俊杰等艺术家、专家担任艺术总监,活动水准更上一层楼。
——创建“义工制”社区服务课程,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培育社会责任感,锻炼服务社会能力。学生走出校园,在社会上开展义工活动。每名学生全年要完成50小时义工。具体时间分配为每学期各8小时、暑假20小时、寒假14小时。要求班班有基地,人人有岗位。通过实行学生联络员制、班级指导教师制及学分制对学生义工制社区服务课程进行管理。
一个走过110个春秋的南开中学,一个永远年青的南开中学,一个现代化国际化的南开中学,正在张开臂膀拥抱伟大的时代。展望未来,南开中学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以提高育人质量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努力实施素质教育,深入开展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实验,立足南开实际,继承南开传统,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突出南开教育特色,推进南开教育事业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