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期,湖南龙山军训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该如何看待和平时期的学生军训?评论版特刊发两篇专家文章,以飨读者。
军训有利于提高学生身心素质
■刘玉清 杨军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历史征程的今天,学生军训不仅是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的基础工程,而且是学生增强国防观念和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
学生军训是学生依法履行兵役义务的基本形式。符合服兵役条件的应征公民,主要从以下三种形式履行兵役义务:一是参加解放军或武警部队服现役;二是编入民兵组织或经过登记服预备役。三是普通高校和普通高中的学生参加军事训练。普通高校和普通高中的学生参加军事训练,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第8条“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的规定组织开展的,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和总政治部对我国学校教育提出的要求。这既是国家法律赋予在校学生的一项保卫祖国的光荣使命,又是履行公民义务、依法服兵役的一种形式。
学生军训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举措。学生军训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军事理论教育,一是军事技能训练,它们共同为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保卫者服务的同时,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储备合格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学生军训,不仅能够树立牢固的国防观念,而且可以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同时也学到了军事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军事技能,加深了对人民军队的理解,为国家战时兵员动员打下了坚实基础。
学生军训是增强国防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的客观需要。21世纪的学生,肩负振兴中华、建设中华的重任。这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广泛深入的教育,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卫国之勇,树立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责任感。在军事训练实践中,学生从集合站队不能迟到中懂得了什么是热爱集体,从拉歌比赛胜负中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从立正稍息、齐步正步中体会到什么是组织纪律。半个月的军事训练,同学们从动作拖拉、自由散漫的学生,懂得一切行动听指挥。
学生军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和意志品格。通过军事训练、身体力行,摸爬滚打,极大地磨砺了学生的身心素质。不但增加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同时磨掉他们身上的“娇”、“骄”二气,明白“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学生军训的时间虽然是短暂的,但在他们人生的旅途上已经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增强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面对困难、战胜挫折的信心和决心。
军训是强化学生国防观念的重要抓手
■张利华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未来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战场上血与火的体系对抗,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今天宁静校园里无声的思想较量。只有在脑海中树立牢固的国防观念,在思想上筑起保卫祖国的坚固防线,激发蕴藏在内心深处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不久的将来,这些学生才能主动投身到保卫国防的伟大洪流之中,成为积极捍卫中华民族安全和发展利益的生力军。从这个意义上说,强化学生国防观念意义深远、价值无限。
学生军训是依照《兵役法》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学生国防观念的重要形式。当今世界,各国无不把国防观念作为最高的社会公德来培养,特别是许多发达国家更重视学生军训,更重视国家安全观念的培养,更崇尚民族自强精神的弘扬。长期和平环境容易使人们的国防观念淡化,缺乏对国家的政治责任感和崇军尚武的精神,这是极其危险的倾向。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趋于成熟的关键生长期,如果不进行国防教育,不集中组织军训,就难以充分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青年一代保卫祖国的使命感、责任感。事实上,也不利于学生以学为主、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最可行、最可靠、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实施军训。通过集中军训,进行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忧患意识、自强观念以及国防观念等多层次、多角度和多元素教育训练。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报国之情、强国之志,又可以通过他们全方位、可持续的辐射和示范作用,带动全社会国防意识的广泛增强,使全体公民都树立起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有备无患的国防观念。可以说,随着学生军训的普及、推广和深化,近年来,全民关心国防、支持国防、参与国防的热情更高了,力度更大了,效果更显著了,这是有目共睹的不争事实。
“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这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形成的宝贵的文化结晶。新的历史时期,国防的范畴从政治、军事领域逐步扩展到信息、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等多领域,我们更要围绕强化民族忧患意识和国家安全新观念来加强学生军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