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引领高中教育

[db:作者]  2014-09-12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为我打开一扇新的成长之门CFP供图

    编者按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大力推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近几年来,本版曾围绕这一问题开展了两次大讨论。

    如今,《实施意见》的发布让广大教育工作者备感欣慰,深受鼓舞。我们约请部分专家、局长和校长专题探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高中教育的发展趋势,为两次讨论作“结”,为即将引发的深远教育变革加油。

    只有突破考试招生这个瓶颈,我们才有可能科学探究中学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的终极意义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将解放中学教育

    ■刘彭芝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教育领域密集出台综合改革举措,得到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

    新一轮教育改革更加注重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良性互动,更加注重方方面面的统筹协调,更加注重可持续性,以现实国情为基点,既延续好的历史传统,又给未来预留足够的空间。这些新特点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向,那就是回归教育的本质,紧紧围绕“教书育人”这个根本问题来谋划改革发展。

    评价体系一直是教学的“指挥棒”。教育领域的改革,也有深水区和硬骨头,这就是考试招生制度。考试招生制度不改革,教师和学生头上的“紧箍咒”就去不掉。在所有考试中,高考又是重中之重。高考制度不改革,中学尤其是高中的改革就不可能从容,更谈不上自由。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实施意见》。目标已经确定,坚冰开始打破。考试招生这个“险滩”一过,教育领域海阔天空。

    在教育综合改革中,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是具有标志性的深化改革,是具有重要牵引作用的改革,是“四两拨千斤”的改革。只有突破考试招生这个瓶颈,我们才有可能科学探究中学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的终极意义。

    只有深化考试招生改革,才能让中学自成体系、自为目的。近百年前,著名教育家、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老校长林砺儒先生就曾批驳过“中学教育不过是通往大学的一道桥梁”的谬见,提出“中等教育其自身就是目的”。他认为,“理想的中等教育,是全人格式的教育”。“要全人格的陶冶得到圆满,那么将来个性的分化才算是自然的。若有人问我中学毕业生做什么,我就说也不为士,也不为农,也不为工,也不为商,是为人:也可为士,也可为农,也可为工,也可为商”。林先生对中学的定位是准确的,对中学意义的理解是科学的。中学教育就是培养合格成人的教育,就是培养能履行权利和义务的合格公民的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成为各类人才打好基础的教育。由此看来,中学的意义何其重要、何其神圣!但千军万马过高考独木桥的状况,遮蔽了中学教育的神圣性。“中学教育不过是通往大学的一道桥梁”,让中学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大大地矮化了。深化考试招生改革,“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对中学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来说,可谓拨云见日,可谓正本清源。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中学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必将迎来一场大解放,必将进入一片新天地。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动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有助于中国梦在中学特别是高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感召和激励了全体中华儿女。中国梦已经成为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人的梦。国家、民族、个人打成一片,就是中国梦的家国情怀。让生活在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与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这三个“共同享有”,是实现中国梦的原动力。激发这种原动力、培养这种原动力、壮大这种原动力,是学校教育特别是中学教育的核心任务。

    应该承认,原有的单一模式的考试招生制度,是不利于这三个“共同享有”的。应试教育,只给善于应试的学生提供机会;单一的考试招生模式,只给某一类型的学生提供机会。只有以巨大的勇气和智慧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我们才能将孔夫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落到实处,才能进入陶行知先生追求的“时时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的境界,才能保证各种人才都能脱颖而出、显山露水,最终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适其性、各遂其生。“教育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两年来,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让中国梦在中学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指示,《实施意见》的颁布,让我们明确了方向,增添了力量,坚定了信心。

    教育改革既有“过河”的问题,也有“搭桥”的任务。落实《实施意见》,就是在为教育改革的“过河”搭建“立交桥”。有了这座“立交桥”,教育事业一定能够形成百舸争流、千岩竞秀的生动局面,一定能够创造美好的明天,到达理想的彼岸。(作者系国务院参事、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联合总校校长、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如果不能全面落实和理解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就会对高中教育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高中教育将发生重大转变

    ■王殿军

    近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实施意见》,这一酝酿已久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必将对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产生深远影响,对高中教育产生直接影响,高中教育将会发生一些重大转变:

    高中教育将从仅仅关心一次终结性考试的成绩转变为要关注学业水平考试、外语考试和高考,同时也要关注各项选修课成绩,因为这些成绩将在综合素质评价中有所体现;对于学生的评价将从仅仅依赖于高考成绩转变为重点关注高考成绩,同时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学生的学习将从过去的统一化、单一化转变为个性化、有选择;学校组织教学将由固定班级的统一授课方式转变为为了适应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而实行选课制、分层教学和走班制;取消文理科之后,过去对数学的不同要求转变为统一要求,修订课表和教材的任务将会十分艰巨;高考将逐步实现由分省命题转变为全国统一命题,而且命题也将实现由重知识到重基础性、综合性和重能力的转变。

    多元评价、分类考试总体上对于高中教育的积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如果不能全面落实和理解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就会对高中教育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根据《实施意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作为高校招生的重要参考。为此,一是要建立具有客观性、权威性和公信力的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使综合素质评价有参考价值;二是高校要敢用和会用中学所提供的综合素质评价。如果综合素质评价不能被充分地参考,那么这一评价将会形同虚设,将导致更加严重的应试倾向,对于高中教育无疑是一种冲击。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利用综合素质过程性的评价,那么在最后一年里,学生可以选学更具挑战性的内容,例如中国大学先修课程。学生也可以选择从事一些探究性、研究型的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因为这些学习的成绩和综合表现都将在综合素质评价里得到充分体现。

    在新的改革方案里,文理不分科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在中学阶段不要偏科,奠定全面的知识基础,实现文理皆通,学科发展均衡。这次改革去掉了许多加分项和保送政策,是为了避免那些功利意义下的特长培养和弄虚作假。对于那些真正在某些方面有兴趣、有潜力、有特长的学生,我们还是应该鼓励他们发展特长。而这些学生在特长方面的表现,也要通过综合素质评价予以客观记录和明确呈现。

    这次招生考试改革影响最大的无疑是高中教育,但同时也对高等教育提出了很大的挑战。高校应该借鉴世界一流大学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认真研究如何综合评价和选拔学生,充分利用高校的自主权。只有高校在招生中真正实现了“两依据,一参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才能在基础教育中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

    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应该有一个更加长远的明确目标,这样才能让大家理解改革的阶段性和过程性,把握好改革的趋势和方向。这有助于此次改革方案的整体落实,有助于发挥此次改革对于高中教育的积极作用和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作者系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实施意见》给当下的高中教育发展和道路选择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高中教育将更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孙先亮

    《实施意见》的颁布,向教育释放了许多重要的信号,给当下的高中教育发展和道路选择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其中,关于高校自主招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生自主选择、素质教育等方面内容,对高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支持。建设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高中教育,决定了现代教育的方向和质量。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现代教育的应有之义。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其他科学的研究都表明,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教育者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及优势智能差异,并且给每种个性发展提供支持。孔子的因材施教,就是给每个学生以符合其特质的教育,但是,教育者必须使正确认识的“材”和正确的“教”达到真正融合与高度统一。因此,所谓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仅要有正确的认知和理解,善待每个学生的个性特质,更要选择适合学生个性特质的科学方式和方法。

    学生个性发展需要良好的教育环境。招生考试制度作为国家基本的教育制度,不仅关系着教育公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更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这项教育制度在高中教育发展中一直起着“指挥棒”的作用。但是,任何一项教育制度,既要起规范作用,更要发挥激励和引导作用,为提升教育质量提供支持。

    规范意味着教育走向公平。中国作为一个教育大国,实现教育公平必须从基本公平做起,即真正消除各种招生考试过程中的违规和违法现象,让所有考生在规范的环境下去争取和实现自己的权利,获得基本的人格尊严。不仅如此,教育必须努力追求更高层次的公平,即创造丰富的、多样化的发展环境和条件,让学生获得适合个性发展的教育机会,以实现学生充分而又最好的发展。

    教育的政策和制度环境顺应了教育的发展。虽然由于应试教育的极端影响,中国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弊端还是非常严重,但是一些学校已经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进行着积极主动的变革和探索。顺应教育发展,通过相应的政策支持就能够为探索者和改革者提供精神动力,以推动高中教育更好发展。

    提供学校教育的价值引领。高中教育,必须走向追求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轨道。

    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优势智能的发展。《实施意见》能够引导学校从关注知识转向关注能力,从关注分数转向关注学生的健康发展。

    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未来教育。为此,高中教育必须转轨。

    首先,树立办学生发展需要的学校的理念。学校要不断创造环境激发学生的内在发展需要,并创造条件和资源支持学生的发展。

    其次,要建立新的学校发展模式。以分数为录取标准的高中教育,要逐步摒弃“学校霸权主义”,改变“大一统”的发展模式。同时,学校按照学生的发展兴趣和智能优势,组成不同的教学和发展单元,设计学校课程、社团、实践活动以及提供更多社会资源支持,并创设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学校文化和环境。

    再其次,建设现代特色高中。每所学校都应当分析自己的优势和文化底蕴,盲目地跟风式的发展,其结果就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新建设的高中学校,应当明确自己的办学特色,以吸引那些具有特长潜质、独特智能优势的学生,创办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是一个充满着许多机遇与挑战的教育选择,这既为学生发展需要的满足创造了条件,也能够真正找到学校发展正确道路,这考验的是教育者的境界和智慧。(作者系山东省青岛二中校长)

    此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将引领我国高中教育向更高水平发展

    破解高中教育健康发展瓶颈

    ■石中英

    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实施意见》,引发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持续讨论。此次改革方案的出台,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统筹设计与重点突破的兼顾、着眼当下和引领未来的权衡,有利于破解长期以来困扰高中教育和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的制度性瓶颈。

    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高级阶段,又是高等教育的预备阶段。长期以来,受制于“一考定终身”的高等教育入学考试招生制度,高中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步履维艰,素质教育实施受到很大制约,高中学校在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和多样发展方面做得很不到位。高中教育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根子确实不在于高中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不想按照教育规律办教育,而在于根本上受制于越来越僵化、越来越失去发展功能的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制度。

    此次出台的考试招生制度有许多亮点,如在试点省市高考文理不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取消体育和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等。这些政策亮点,能够引导高中教育回归教育的本质,彰显其教育性,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与多样发展。

    比如高考文理不分科的设计,解决了长期以来高中文理分科、学生认知兴趣和知识基础偏狭的弊端。文理分科貌似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实则损害了亿万学生对于知识整体性的理解,影响到了他们未来的发展并进而产生长远的消极后果。从深一层次看,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对于个人和公民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重理轻文或重文轻理,无论是对于个人人格的完善,还是对于公民的健康成长,都是非常有害的。

    再如,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与学业成绩评价既有区分又相互补充的一种学生评价类型,有助于更加全面地促进学生的社会性、精神性发展。以往的学业评价,并不能完全地反映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大学生活乃至未来公民生活所需要的一些重要素质,如责任感、奉献精神、关怀的品质、对社会问题的敏感性、个人在有价值事情上的持久兴趣和努力等,这些素质的衡量则可以通过综合素质评价来完成。从这个角度来说,综合素质评价有助于促进高中教育创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更加综合的整体性学习环境。

    我相信,此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将进一步丰富高中教育的办学内涵和教育意义,进一步促进高中教育课程、教学和评价改革,引领我国高中教育向更高水平发展。不过,随着改革的逐步实施和深入,高中教育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如进一步端正价值取向,进一步明确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进一步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力度,进一步完善高中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等。我也期望,此次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之波,能够经由高中往下,不断扩散,层层引领,不断清除多年来聚集在各个学段的应试教育沉疴,使得整个国家的教育系统越来越有活力,越来越健康。(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教授)

     《实施意见》为普通高中教育回归价值原点创造了制度条件

    高中教育发展有了新选择

    ■陆卫东

    最近,国务院印发《实施意见》,这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总蓝图下对考试招生制度这一国家基本教育制度的顶层设计和完善,应该看作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实施意见》所强调的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着力解决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加重学生负担问题的行动指向,以及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等具体措施,加上国家近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大决策,对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将带来革命性影响。毫无疑问,《实施意见》的出台是一个重要标志和转折。普通高中教育应在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是坚持育人为本价值目标。随着《实施意见》的出台,关于普通高中教育目标定位的一些模糊认识也得到澄清。高中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方向。《实施意见》为普通高中教育回归价值原点创造了制度条件。

    二是着力推动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目前普通高中的最大问题是“同质化”“千校一面”,无法为学生发展提供多种选择。这次改革要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弊端,要求普通高中教育走向多样化、特色化,是必然趋势和结果。无锡市2013年启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计划,区域推进普通高中学校差异发展、错位发展,一校一方案、一校一路径,形成了学校自我发展、多样发展的良好态势。《实施意见》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

    三是深化课程教学和管理改革。从整体看,受制于高考这个“指挥棒”,高中课程改革比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推进得更为艰难。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付诸实施后,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获得前所未有的环境条件。高中教育的基础性、选择性特质,必然要求体现为课程的全面性、丰富性、选择性。高中学校要积极顺应这一变化,切实破除文理分科思维,全面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和建设,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学习的需要。教育行政部门要努力提供相应的政策、资源支持和专业服务,支持高中学校深化内部管理改革,赋予学校更多办学自主权。

    四是构建完善科学的评价机制。能否彻底摒弃升学率左右一切的价值取向,对高中教育能否真正变革和提升发展关系极大。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只是为高中松绑创造了条件,关键还要加快建立科学的高中教育质量评价制度。这种评价应该包括学生学业水平、综合素质评价和学校办学水平、发展状况评价,以此引导政府、社会和学校对高中教育的正确认识,推动彻底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作者系江苏省无锡市教育局局长)

    通过这次深化改革,高中教育会离教育的本质越来越近

    高中教育从“制造”走向“创造”

    ■柳袁照

    《实施意见》的出台,将深刻地影响我国整个教育的发展,对高中教育尤其如此。

    我国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最高阶段,但日常状态最不理想,甚至可以说状态最差。高考影响、制约并决定着高中学校的日常状态,许多高中学校沦落成教育“大工厂”,课堂沦落成“车间”,教师沦落成“流水线”上的“操作工”。

    在《实施意见》的背景下研究高中教育的问题,更具有现实意义。前不久,在一次读书与研讨会上,我向专家请教:当下我国高中教育普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专家回答道:是“千校一面”。说的是,高中学校办学一种模式。

    高中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身份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不同,以及思维方式、方法不同,会得出不一致的看法与结论。我经常听到不少人抱怨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没有到位,学校没有真正的人权、财权、事权,完全按照统一的要求、规范,如何不“千校一面”?但在现有体制下,某些学校在获得了自主权后,有可能朝“高考”奔得更快、离得更近,而离教育的本质更远。

    只有从考试与招生制度上突破,才可以说是“纲举目张”。通过这次深化改革,高校与高中学校有了更大的自主权与选择权之后,高中特色化办学会取得长足进步,高中教育会离教育的本质越来越近。

    其实,不能始终坚持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才是高中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高中教育之所以停留在教育的“制造”层面,远没有到达教育的“创造”层面,创新人才培养不出来,就是因为长期以来,学校“镣铐”还没有真正拿掉。不少高中学校,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名而搜刮“拔尖”学生。即使有创新素质与潜能的学生,在三年的流水线型教育下,也可能会有淹没如常人之憾,只是考试成绩高一点罢了。

    高中教育的问题,不仅仅是高中教育自身的问题。高中教育是一座大海中的孤岛,进口与出口都是封死的。小学与初中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相对是一个整体。大学与高中教育也是割裂的,相互自成体系。大学录取学生,几乎只看高考成绩。

    高中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多年,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还是没有从根本上扭转高中的应试教育模式。与新课程改革相配套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几乎与高校招生没有直接联系。在这样的制度下,高中教育如何不把一切、至少主要精力放在“高考”上?

    现在,情况将发生重大改变,《实施意见》开始了一项教育改革的系统工程。教育内外要同心协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更好地科学选拔各类人才,推动高中教育健康发展,促进高中与大学有效衔接,以实现创新人才“中学—大学一体化”培养的教育局面。(作者系江苏省苏州十中校长)



/jiaoyu/zatan/2020-01-08/31021.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