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教育三年,让学生受益终生

[db:作者]  2014-09-14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坚守:探索本真的教育规律

    【刘金水】日新月异的社会是难免浮躁的,但人是应该有所坚守的。坚守,是我从教近四十年、任校长近三十年的一贯诉求。坚守育人为本的教育信念,坚守按规律办学的教育之道,坚守事业高于一切的人生坐标,坚守“教育三年让学生受益终身”的办学追求,坚守为民族未来负责的办学理念,一句话,就是坚守知识分子的道德良知与教育情怀。

    【陶继新】在当今教育中,像您这样的坚守者,困难之大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可是,几十年下来,您不但没有因“应试教育”的逼迫而改变初衷,反而是愈难愈坚。如果没有高远的追求,没有高尚的人格与坚强的意志,是不可能做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真的很敬仰您。

    【刘金水】我受益和感谢这些坚守,她鼓励我初干民师时几乎是靠着现学现卖,却教出中考理化成绩全公社之冠的开门红;她支撑我在山穷水恶的山区、艰苦落后的农村学校一干就是23年,且苦中有乐、乐中有成;她激励我依靠组织的信任和师生的支持,使几所条件或管理严重薄弱的学校,迅速崛起成为先进学校;她推动我二十年如一日,坚定不移地走在教学与课程改革的道路上;她鼓励我历经十余年的求索,开创了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成功之路,享誉全国,影响了全国上千所中小学。最令我欣慰的是,凡我任过校长的学校,均没有因我离开而衰弱,都保持了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这可能就是文化的力量吧。

    【陶继新】坚守有困难,同时也收获成功。更重要的是,它锤炼了您的意志,让您拥有了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与您共事的同事,您所在的学校,特别是您当了校长之后的学校,也因您的坚守有了很大的发展。所以,这种坚守的意义,还不止于个人,更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成长,更有利于学校的不断飞跃。

    【刘金水】回想这些年,也的确感慨良多,人生与事业的旅途都不会一帆风顺,是“爱”与“责任”在支撑着坚守。“爱”是对事业、对学生的热爱,“责任”就是“教师手中攥着学生的前途,操着民族的命运”的使命。因此说,这几十年还是保持了头脑的清醒和行为的自觉。

    【陶继新】“爱”与“责任”是您一往无前的精神动力,也是您不断走向成功的内在原因。因为这种坚守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事业,为了学生,是一种有着崇高理想的坚守。

    【刘金水】教育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我始终清楚,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也是素质教育得以放手推展的前提与基础。但这个质量并非只是分数,只是名牌大学的录取证书;提高教学质量并非是靠水多泡倒墙。升学压力再大,我都没有动摇过,历史已跨入终身学习社会,中小学教学的价值诉求,首先应该是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科学的学习方法、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多年来,积极探索质量提升之路,坚持向科学规范的管理要质量,向课程与教学的改革要质量,向教师素质的提高要质量,向师生梦想、智慧、潜能的唤醒、激发与释放要质量。

    【陶继新】这也是“爱”与“责任”的一种体现,不然,就有可能只关注考试分数,只注重升学成绩。可是,有了“爱”与“责任”,就不但关注一般人关注的东西,更在关注与研究如何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如何让学生的生命更好地成长。

    【刘金水】教育是科学,科学需要求真,所以要通过科研探究其“道”,通过教研优化其“术”,依靠科学、按照规律办学施教。所以,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教研指导教改,以教改推动教研。在目前实施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中,我们既从“六个维度”(目标精准度、学案有效度、知识建构度、思维深广度、合作参与度、目标达成度)入手提高教学效益,更重视从学科精神与课程观的理性高度思考和设计教学。我校承担并完成了国家、省市的多个课题的研究,并获得众多奖项,也出版了多部研究成果丛书。其中“关于高中课标、考纲、说明与考题系统对应研究”的大型成果丛书“教学高考一本通”,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这套丛书,共获得11项山东省教科研成果一等奖。这一课题不仅把教师带进了研究型教师的轨道,而且对于减负增效提高教学效益,对于辐射影响带动兄弟学校,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陶继新】一个卓越的校长,不但要懂管理,也要懂教学。您不但懂教学,而且很有研究,而且有了丰硕的成果。比如“教学高考一本通”,就不是市场上的一般化的辅导材料,而是对教学与高考研究的丛书,有着很高的实用与研究价值。而且,一个对教学很有研究的校长,在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的时候,就能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上,给予教师以有效的指导。同时,还会由此在教师中树立起校长的真正权威,不是霸权使然,而是学术研究让教师佩服的结果。我一直有一个观点,一个校长的话语权,不是靠权力来构建的,而是校长的人格魅力与学术造诣自然外化出来的一道风景。

    改革: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软实力

    【刘金水】谈起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改革,我认为路径一般有三条:一是学习应用先进理论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二是借鉴先进地区、先进学校的经验进行改革,三是兴利除弊,基于学校的问题解决进行改革。这些方面,我们均进行了一定的实验尝试和探索,并形成了一些成功的做法。早在1996年,我就组织全校教师以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为指导,进行了“高中学段单元目标教学”的改革实验;2003年以陕西师大张熊飞教授“诱思探究理论”为指导,进行了主体探究式教学实验;2008年起借鉴杨思经验、杜郎口经验进行了三案导学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均收效良好,且影响带动了很多学校。

    尤其是关于理论指导实践的教学改革,我们探索出了将理论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的有效路径。那就是:学习理论,更新观念;理论建模,课堂研摩;一课三摩,全员达标;不断改进,一课一模。

    【陶继新】您谈的这三条路径很有道理,没有先进的理念,就不可能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只是因循守旧于原有的教学阵地。您深知,不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就不可能焕发生机。同时,您也明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所以,多次外出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先进典型,让教师亲自感受课堂改革之后的教学活力景观。这样,才能让他们萌发课堂改革的想法。而课堂教学改革的落脚点,则是“基于学校的问题解决进行改革”。

    【刘金水】对于借鉴先进学校经验进行改革,众多学校兴趣盎然,但很多很多遭遇了尴尬。比如,近年来,很多学校到杜郎口、杨思学习考察时激情满怀,回来后信心满满,迫不及待地进行实验,四壁挂满了黑板,课桌排成了茶馆式。但往往落不了地,行不通,无奈撒手放弃,回归老路。是这些经验不具有普遍意义,还是取到的不是真经?成为众多学校的巨大困惑。 

    【陶继新】学形者死,学神者活。不少学习者,更多看的是外在形态,而没有触摸其内在的底蕴。所以,就出现了您上面所说的尴尬局面。

    【刘金水】问题何在?我认为,不是不可学,也不是不能学。一是可能取经不全,二是回来后没有做好结合文章。去考察时,看到的往往只是外在的、当下的课堂教学状态,却没有透视到其经验背后支撑的教育理念、校本策略和管理思路,更无法了解其探索的过程、克服的困难及师生伴随课改的成长。回来后就简单复制照搬,没有做好结合与创生文章,又怎能不寸步难行、水土不服呢!学习理论也好,借鉴经验也好,不能和本校的实际结合,是无法落地的;不能大胆创新,是实现不了校本化的。学习,借鉴,结合,创生,这是学习借鉴得以成功的必由之路。

    【陶继新】是啊!现在一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者归来之后,多是忙于分小组,去讲台等。可是,到头来并没有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甚至连如何教学都不知道了。您所说的结合与创生是最为重要的,这是学习的目的,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归宿。

    【刘金水】教改自然还包括课程改革。按照国家新课程体系,除了国家课程外,高中还包括校本课程。国家课程也要进行校本化和生本化,校本课程则需要在校长的领导下利用本校或当地人才与教育资源进行开发。因此课程的领导力,也就是课程的规划、开发和组织实施能力,已成为校长必备的重要素质。

    国家课程的选择性是有限的,尽管多数国家课程都设有必修与选修模块。能否利用本校及当地资源,开发门类众多、符合学生需要的优质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与多元需求至关重要。校本课程开发与开出状况,是衡量以升学为重还是以学生成长发展为本的重要标志,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检验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的试金石。

    【陶继新】真正要想将课程改革搞好,就不能是被动的应付,而应当是主动的构建。其中有国家课程校本化问题,也有地方课程重构的问题,特别是校本课程的开发问题。教师,甚至学生,不仅是课堂的实施者,而且还应是课程的构建者。构建不是简单的移植,而是要研究如何更好地适应于本校的实际,如何让课程多元化,从而给予学生更多选择的空间。同时,有课程不一定形成课程文化。只有师生高度心理认可,自觉积极建构,产生良好效果,不断大胆创新的过程中,才能形成课程文化。

    【刘金水】为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我们已从建设创新文化、培养创新素质的高度出发,建构起了多元课程体系。有育德树人课程,创新教育课程,个性化社团课程(30余个社团),实践性学习课程,人生规划课程、外教英语口语课程、乡土文化课程以及丰富的节日活动课程等。这些课程的开发和开设,为学校办学理念的落实,为培养目标的实现,为学生全面与个性发展,提供了支撑和可能。

    【陶继新】大一统的课程,很难满足不同个性学生的要求;丰富多彩的学校课程,则为各种各样爱好与特长的学生提供了发展的平台。

    【刘金水】必须指出的是,课程建设的关键,不只包括开发的课程门类有多少,质量如何?更要看开设了多少,每个学生享用了多少门,每周有多少时间选修校本课程。开发的再多,开设的再多,但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的太少,也是徒有虚名的。

    毋庸讳言,这里要解决的一个关键是,如何通过激发师生梦想和追求,通过教研教改大幅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破解学校的升学压力,让学校和老师有时间和放心去开发、开设课程,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享受课程。课程建设的最高追求是,真正满足每个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成长的需要。

    【陶继新】要想让学生有相对充裕的时间选修校本课程,就要在平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功夫,这样,才能从固定的上课时间中抽出一定的时间选修校本课程。看来,课程改革还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改革又推进了课程改革。学生的爱好兴趣十分广泛,让每个学生享用多门校本课程,才能满足其学习的需求。而且,这些看似与高考无关的内容,却丰富了他们的视野,让他们更多地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刘金水】师生的成长是需要平台的。教育科研、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特色发展以及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与节日,为学生在参与、尝试和选择中发现自我优势,培养兴趣、爱好与特长,提供了丰厚土壤,促进了学生精神成长与个性发展。我在想,中小学阶段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发现,教师发现孩子的优势,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势。但发现需要机会,需要载体。记得2001年元旦,我在章丘五中任校长时,学校举行元旦文艺汇演,一个身材魁梧的男生上台演唱《长江之歌》,刚唱了一句,就把我震撼了,他的音色、音域、音质,他的体型,简直就是世界著名歌王帕瓦洛蒂第二。一曲唱罢,我把音乐组长和班主任叫到跟前了解情况,原来他还不是一个音乐生,于是我当即决定,让他转为音乐生。恰巧当时我聘了一个教高音造诣很深的高老师在校任教,这个学生专心学习声乐时间只有半年多,2002年初参加上海音乐学院声乐专业招生考试,当年只招8人他就成功入围。他就是2013年全国青歌赛美声组第二名获得者、著名青年歌唱家韩蓬,他的歌声被誉为“天堂般的声音”。电视剧《爱情公寓》很受青少年热捧,已拍到第四部,其女主角李金铭就是我们章丘四中的校友,她也有类似的故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不仅没有影响我校的高考成绩,反而促进了教学质量与效益的连年跨越式攀升,现在全校各级各班的发展均呈现出优质高位均衡发展的态势。

    教研教改,课程的开发与开设,也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搭设了平台。现在我校已形成名师成长多元化态势,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有国家课程资源库专家,有中国教育改革创新奖杰出校长、先锋教师,有中国演讲与口才协会理事,有中国发明协会会员,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有十余名全国学科教学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有省特级教师,有近百名心理咨询师……

    【陶继新】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校的发展,也没有学生学习的高质量。你们学校有这么多卓越的教师,真的令人感叹!其实,绝大多数教师都有着发展的需求,也有走向成功的可能,关键是学校是不是为其提供了发展的机遇与平台了。在这方面,校长当是一个重要因素,我常想,一个校长的心胸有多大,学校为名师成长搭建的舞台就有多大。在与王晶华老师交谈的时候,她就很感慨于您这位校长的大气。其实,这也与您的责任与担当是连在一起的。因为您知道,只有学校有了更多名师的时候,才能具有持久发展的内在动力,学生接受更加优质的教育也才有可能。(陶继新 刘金水)



/jiaoyu/zatan/2020-01-09/31056.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