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教改莫陷入科技依赖症

[db:作者]  2014-09-16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杨朝清

    今年,广东省佛山市沧江中学初一新生7班至16班要成为“iPad班”,校方规定每个学生要交4000元钱买iPad,这件事引发了学生家长的争议。对此,沧江中学校长赵文林表示,之所以让学生配置iPad,是为了配合该校的一项课改。(9月14日中国广播网)

    在发展的语境下,效率具有天然的合理性;资源应该被如何利用,往往取决于哪种方式更有效率。与传统的板书教学相比,数字化教学既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也可以提高教学的参与度和满意度,还可以减轻教育工作者的负担。从这个意义上说,“iPad班”有着良善的初衷,是工具理性的产物。

    对于工具理性,人们往往有着暧昧难清的复杂感受。推崇者认为,工具理性讲究效率、追求实用,极大地便利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反对者认为,对工具理性的过度迷恋,会异化人们的价值观念,从而浸润和破坏人们的情感世界和生活空间。工具理性的大行其道,“科技依赖症”的方兴未艾,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造着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

    iPad作为教学用具,也是一把“双刃剑”。从正功能上看,有助于实时镜像分享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教学活动的交互性;从负功能上讲,缺乏自制能力的初中生,有可能会因为玩游戏影响学习,这也是许多家长反对“iPad班”的重要原因。此外,4000元购买iPad远超过市场价格,不可避免会触动学生家长关于利益的敏感神经,引发学生家长的质疑。

    在教改的“招牌”背后,是否存在着拿来主义的教育“懒政”,是否存在着腐败链条的利益输送?只有查明事实、厘清真相,才会消解公众的曲解与质疑。此外,“iPad班”事先没有深入地了解实际情况、没有充分吸纳学生及其家长的意见,造成不接地气,不可避免会成为舆论“靶心”。

    现如今,转型的压力,创新的挑战,考验着每一个教育从业者。教改的初衷是为了激发教育活力,发挥师生的主体性,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受益。如果教改只停留在“换装备”,却没有尊重和回应学生及其家长的利益诉求,教改就会缺乏社会基础,陷入“自说自话”的尴尬之中。

    法国思想家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指出,“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在信息社会,教改固然需要运用多媒体,却不能陷入对科技产品的路径依赖,而是要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热情与活力,切不可本末倒置。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



/jiaoyu/zatan/2020-01-09/31109.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