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公平竞争环境的追求,我们姑且把这种带有价值观色彩的追求看成是大学生们的“初心”,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应该珍视这样的“初心”。
■王永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到727万,比2013年的699万增加28万人。而7月30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指出,要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这意味着,高校应届毕业生要想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安家落户,将更加艰难。
上述数字是广州日报在“致青春”系列报道中援引的人社部的一组统计数据。面对年年看涨的毕业生数量,“最难就业季”已经失去其本意,变成了“更难就业季”。
在“更难就业”的年景里,媒体总是在不厌其烦地通过一个个在北京挣扎“北漂”的、及时掉头回家的、回到家四处碰壁又狼狈逃回来的青春奋斗故事、苦闷故事,来说明“居京城,大不易”以及现代的年轻人该何处“安放青春”的宏大命题。其实,大学生就业去向的话题,去哪里只是表面现象,真正让大学生苦恼和困惑的,不是在哪里工作,而是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生存和发展。
为什么大学生喜欢留在大城市工作生活,这个被媒体解读了千万遍的问题,其实简单的回答就是两个字——环境。因为大学四年或者加上研究生三年,七年的大学生活让他们已经熟悉和接纳了一座城市的方方面面:他们的很多价值观会有更多的人呼应,他们相信也坚定地认为在大城市工作,更多的是靠能力和表现,而不是靠他的七大姑八大姨;他们也逐渐体会到付出必定有回报在大城市体现得更及时和明显;他们更庆幸在大城市可以不用去应付错综复杂的人际小圈子……所有这些,其实都和环境相关,这些拥有大把青春和无穷热情的年轻人最看重的东西就是环境的公平。因此,当北京等大城市逐渐收紧户口指标的口子时,当很多优秀大学生因为户口和其他原因无奈准备到地方城市发展的时候,地方城市的企业以及政府机关抛来的橄榄枝上最抢眼的主题词不应该是优厚的福利和安逸的工作节奏,而应该是给大学生一个郑重的承诺,那就是着力营造人才能平等竞争的环境,让真正有才的人能有为、有位、有财。
大学生对公平竞争环境的追求,我们姑且把这种带有价值观色彩的追求看成是大学生们的“初心”,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应该珍视这样的“初心”。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大学生们对公平的纯粹追求,如果地方政府和企业能够留住这些年轻人,他们必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将公平竞争和尊重规则的价值、理念传播给周围更多的人,长此以往,对于改观地方在某些方面比较固化的社会风气,也大有益处。
大学生对公平环境的追求,也会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力,因为社会结构和中坚阶层在不断更新,这些年轻大学生迟早都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领导者和建设者。当一个地方的经济建设主体都拥有较高素质和对公平正义、游戏规则的充分尊重和遵守,那么风正气清的社会大环境也就自然形成,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文建设都会健康运行。
我们常常看到,为了吸引大城市名牌大学的高学历毕业生,一些地方开出优厚的条件,但往往这些毕业生工作不久就因为“水土不服”而离开。究其根本,还是当地的发展环境违背了大学生的“初心”。珍视这些年轻人对公平价值孜孜追求的“初心”,才是留住人才扎根发展的根本所在。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