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川玲,童书出版人,儿童教育作家,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特聘专家,微信公众号“童书出版妈妈”
孩子可以不识字而轻易地开始阅读生活、享受阅读的乐趣
■三川玲
中国的学龄前孩子在学什么?三件事:学拼音、学认字、学算术。这三大要求,概括起来,其实是希望幼儿园小学化。
前段时间给54位来京的乡村幼师培训,她们提及现在乡村家长对幼儿园的主要要求就是如此。农村的家长觉得小朋友学习到了知识,上小学就不费劲了。
而城市里呢,看看那些开设在商场和街头的专门针对学龄前的各种班,甚至“幼升小培训学校”,就知道城乡家长的需求并无本质不同,家长们都很渴望孩子尽快学会拼音、认字,尽快提高阅读能力、阅读水平。
果真如此吗?
孩子的阅读水平当然非常重要,但幼儿园孩子的阅读水平,却跟拼音、识字的关系并不大。
因为一个人阅读能力的高低,主要来自于背景知识的积累。比如说,同样的现代剧,看美剧会比中国剧费劲,看历史剧会比现代剧吃力,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累积了更多中国的、当下的背景知识。
试想,一个人如果连PM2.5是什么都不知道,他能听懂什么是雾霾,如何治理雾霾吗?一篇文章里面,如果有10个以上看不懂的背景知识,那这篇文章基本上是看不懂的了。
一些小学老师告诉我,现在教学中有一个非常典型的问题,就是很多孩子不是不会做题,而是根本就读不懂题。就是说,很多孩子虽然已经掌握了算术,也学会了拼音,认识很多字,但常常做不对题,就因为看不懂题,不知道题目的要求究竟是什么。
如果没有发现这个原因,老师和家长一味地让孩子做更多的题,反而会让孩子陷入一个恶性循环里。做得越多越烦,越多越错,成绩自然也就上不去了。
看不懂题,就意味着阅读能力不匹配。要提升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唯一的途径是大量的阅读,大量地接触故事、接触生活经验、自然经验、科学经验、人文经验……接触形成背景知识的方方面面。
听读是孩子阅读的重要形式。
的确,要吸收这些背景知识,单靠孩子自己去看书获取,是有很大难度的。但是,“看”其实并不只是单一的读书形式,“听”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就目前的情况,孩子听读的途径大致有三个:一是听家长聊天,二是听家长讲故事,三是听音频故事。
家长聊天,其实就是在向孩子上课。大城市的孩子,理解能力普遍高于乡村的孩子。除了从阅读中获取信息,孩子日常听闻家长的谈论来获取信息,也是非常重要的途径。
往往我们以为孩子听不懂的话题,不会感兴趣的内容,其实孩子都听进去了,吸收进去了。从这一点来说,就算孩子一个字也不认识,也不妨碍他已经获取了知识,开启了心智,有了自己的观点,有了自己的思考能力。
检验孩子是否听到了家长的谈论,有一个很好玩的方法,就是当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你会发现每个孩子的表现,简直就是自己爸爸妈妈的复制版本。从这个角度上讲,真的希望家长们日常的谈论,不要仅仅涉及职场、房子这些话题。最好经常聊聊文学、地理、历史、电影、建筑等话题,要知道,这就是你给孩子上的一堂堂最贴近的课。
家长讲故事,是最佳的亲子活动。我曾经专门写过很多文章,提倡父母每个星期最少有三天跟孩子讲睡前故事。讲故事的时候,可以读绘本,也可以讲一些传说。甚至可以自己编一些属于你和孩子的故事,这样不仅让你们拥有了自己的故事,增加了亲密感,同时还锻炼了孩子的思维和创造力。
听音频故事,是一种非常好的阅读形式。好的音频故事,一般都会由专业的儿童教育工作者或专业的播音者录制。他们会选取优秀的故事文本,用富有感染力的声音讲述,具有艺术感染力,很容易让孩子着迷,还有能反复播放、调节声音大小等技术上的优点。
听读对幼儿时期的小孩非常重要。因为识字对于这么大的孩子是个巨大的任务,甚至是个难以逾越的障碍。但有了听读,他们可以不识字而轻易地开始阅读生活、享受阅读的乐趣。而且,大量的听读可以帮助孩子识字,因为这是符合孩子学习规律的。
孩子大量识字,掌握了1000字识字量之后,他们会渐渐喜欢上独立阅读。这时候,给他们一些介于绘本和童话之间的桥梁书(这些书的图画开始减少,文字增多),他们会慢慢过渡到全文字的图书,尽情享受跟作者思想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