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将问题导学模式变成教改切入点

[db:作者]  2014-10-01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陈京山 王桂兰

    教学要从学生经验出发

    20年前,著名特级教师邱学华在一次外出讲学中,碰到过一个被教师称为“笨得像石头”的小学生——他练了多次还是学不好多步计算题,问邱老师有没有办法。邱老师马上找来这名学生,对他说:“我有两角钱,请你帮我买两本作业本、两支铅笔,要便宜的。”小孩高兴地买来了本子和铅笔,还找回4分钱。邱老师故意说少找了一分钱,小孩申辩道:“本子一本5分钱,二五得十;铅笔3分一支,二三得六;2角减一角六还剩4分,怎么会少呢?”得到邱老师的连连夸奖后,他还在邱老师的启发下,很快列出了算式,这类算式恰是他平时经常出错的问题。为什么原本聪明的孩子被训练成了“笨蛋”?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教学和训练有问题,教学不是从学生的自身经验出发,也没有注意选择适量的富有生活气息的问题让学生来解决,学生的潜能被抑制了。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就是以问题为中心,将问题作为学科知识建构的载体,即将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以问题为线索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尝试探究。问题被恰当地贯穿于每个教学环节,教师以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学习欲望,提出或发现问题,通过师生对话、学生独立思考或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并让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发生过程中获得体验,唤起学生的探究活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

    设定实际问题情境

    问题导学教学需要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有意识地开发、收集和创造一些实际问题情境来为教学服务,使学生有机会应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里所说的问题情境,通俗地讲就是教师为启发学生主动探究而编撰的一个导学材料,它可能是一个简短的富有启发性的小问题、小实验,也可能是递进的问题或阅读材料,其目的是激发学习动机,并为学生提供一个问题导学线索,让学生围绕这个线索展开高质量的思维活动,从被动的“被灌输”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

    例如在化学课讲授“摩尔”一课时,教师手持矿泉水,抛出问题:“一瓶500毫升的矿泉水,它有多少个水分子呢?”这样的问题就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紧扣知识发生的过程,问题成为了整节课的学习“中介”。复习“光的全反射”时,教师设计问题情境:“晴朗的夏日,当你驾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你会发现正前方某一段公路上像刚刚下过雨似的,其实并没有下雨,请你对这一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这样的问题贴近生活,学以致用,对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益处。再如高中地理课讲“人口的迁移”一课时,教师有意隐去人口的迁移图标上表示方向的箭头,设计了两个图,一个是中国的,一个是世界的,上课时发给学生,让他们自己画出不同时期中国和世界人口的迁移方向,使单纯的知识点教学成了以问题为主导的探究学习,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共趣。

    问题导学模式的拓展应用

    即使是一些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也可用问题导学的思路来处理,如学习生字词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出不熟悉的生字词,并想法记住,这样做的结果可能是每个学生的方法和答案都不相同。而按传统思路,要求学生按课文后面的生字表来记,学生只是按教师的要求机械记忆,每个学生找出的生字词当然都是相同的。这两种教法折射出不同的教学观念,一个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教学的起点是学生自身的经验,方法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知识,而另一个关注的是知识点,是教学内容。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可用“一三五”来表述:“一”指教学要突出“一条主线”,即让问题作为知识的纽带,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着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三”指解决问题要分三步,即学生自主尝试解决问题、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教师引导解决问题;“五”指课堂教学分五个基本环节,即问题驱动→自主学习→总结提升→变式练习→反馈调节。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要求配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案也要突出问题驱动、自主阅读和尝试训练。一份好的导学案(或问题系列)要体现四个特点:一是问题探究,这是导学案的关键,要注意“以问导入,以问启思,因问造势”;二是知识整理,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比较联系、分析综合和整理归纳,纳入完整的学科结构体系;三是阅读思考,导学案要注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研究教材,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四是情境迁移和巩固练习,设置的材料要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和迁移应用。(作者单位:陈京山 湖北长阳二中 王桂兰 湖北长阳龙舟坪中学)



/jiaoyu/zatan/2020-01-13/31660.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