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伦娥 通讯员 朱锋华 肖中云
“即便是一根小小的火柴,也能用微弱的光带给人温暖和关爱。”这是湖南工学院大二学生张高峰特别喜欢的一句话。但他没想到,这个暑假,他这根“小火柴”,点燃了众人的爱心“大火”。
故事得从一个多月前说起。8月20日,在学校所在地湖南衡阳打工一个多月的张高峰,回到家乡河南汝州市小屯镇时屯村,进门没多久,妈妈就告诉他,邻居苏老九得了白血病。他立即赶到苏家,只见47岁的老九哥,脑门上搭着毛巾蜷缩在病床上,14岁的女儿珂珂在床头陪护。珂珂说,在郑州住院花了好多钱,现在家里没钱给父亲看病了,自己和11岁的弟弟明明上学可能都成了问题。
张高峰两岁时就没了父亲,家里的农活儿经常得到老九哥夫妇的帮助,看到平时健壮的老九哥这副病样子,张高峰眼眶红了。他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帮老九哥,不能让珂珂和明明像自己一样没有父亲,更不能让他们失学。
可是,怎么帮?张高峰自家也很穷,去年考上大学,还是多亏了省总工会“金秋助学”活动资助的3000元助学金和国家助学贷款,平时生活费也是靠自己勤工助学挣来的。“我有难的时候别人帮了我,现在邻居老哥有难了,我也要帮他。”张高峰说,他相信世上还是好人多,他决定到省城寻求机构和媒体的帮助。
8月24日凌晨两点,揣着自己暑假打工攒下的300元钱,张高峰带着老九哥的妻子李素环和明明出发了,清晨6点赶到郑州。某公益机构、某慈善机构、省人民医院……3天时间里,张高峰领着娘儿俩到处求助,步行、公交,面包、凉水,晚上就一个床单、几张报纸,在银行的自助服务厅内和衣而卧,3天仅吃了两顿热饭。
求助的效果不太理想,但是张高峰搞清楚了老九哥的病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手术费用至少20多万元,后期化疗还得10多万元。“请求媒体的帮助吧。”8月26日下午,张高峰一行来到当地影响较大的大河报社。报社热情接待了他,并指派记者余淼等进行采访,第二天张高峰的故事就见了报,读者反响强烈,大家在关注苏老九病情的同时,更为知恩图报的大学生张高峰点赞。
大河报和河南省慈善总会共同设立的“大河之爱”为老九哥紧急拨付1万元,大河报还发起了“救救老九哥”的微公益救助;参加中秋联谊的浙商们,现场捐款2.5万元。“阿里公益”为此特奖励张高峰2万元,但他当场表示说:“我不会要的!因为钱,老九哥做了一个疗程化疗便放弃了,得了一墙奖状的苏珂珂和弟弟苏明明,眼看就要双双失学,说句心里话,我真想救救明明家,可我自己没有能力,我怎么能要这救命求学的钱呢?”给工作人员发来这段长长的文字后,张高峰意犹未尽,又补上了一句:“我好胳膊好腿的,能自力更生,还是把钱捐给老九哥吧,钱要用在‘刀刃’上!”
当地民政部门按程序替老九哥申请低保和临时困难救助,当地教育部门妥善安排了姐弟俩的入学,许多企业送上了慰问金和生活用品。到9月9日张高峰回到学校时,老九哥已累计收到善款13万多元。
读者们的热烈反响让张高峰感动至极,原本打算8月27日返校的他,退掉了火车票,还向辅导员请假,“有急事”。但是媒体的报道“泄了密”。“他是我们学校的骄傲。”湖南工学院高度赞扬了张高峰的行为,校长张力说,学校做出向张高峰学习的决定。9月16日中午,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学院举办了“我帮同学救老乡”的活动,现场捐款8025元,学校发起的“张高峰爱心联盟”,现场吸纳了500名志愿者加入。
“真没想到,有这么多素不相识的人来帮助我,帮助老九哥。”张高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