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精耕细作三尺讲台 春华秋实撒满金城

[db:作者]  2014-10-08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兰州市第七中学校长刘学芳

    团结奋进的新一届领导班子

    富有活力的“合作型学习小组”课堂教学

    皋兰山毓秀,黄河水流芳。兰州市第七中学,诞生于1944年抗日战火中,原名“兰州市立中学”。校名、校址几经变更,风雨兼程,薪火相传。犹如一部雄健浑厚的史诗,历久弥新;宛若一只涅槃重生的凤凰,璀璨夺目。

    诞生于风雨如晦的岁月,历经七十年大浪淘沙铸就一所陇上名校

    岁月如梭,寒来暑往。历史铭记了过去的沧桑,时光诠释着今日的辉煌。1944年10月10日,一个既普通而又值得兰州七中师生铭记的日子。时任市政府部门创办了仅有的直接管理的公立学校——“兰州市立中学”。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更名为“兰州市第一初级中学” 1957年更名为“兰州市第七中学”,并恢复高中部。

    玉振金声,独树一帜。七中作为兰州市最早设有高中部的中学之一,为普及中等教育、输送高校生源、培养合格公民,精耕细作三尺讲台,春华秋实撒满金城。早在上世纪50年代,该校教育教学质量就在全市名列前茅。据教育史料载,1956年中考成绩,兰州第一初级中学位居兰州市第二名,足以彰显其雄厚的教学实力。

    弦歌不辍,盛负荣光。今逢七十华诞的兰州七中,树起耀眼的丰碑。学校先后荣获中央文明办“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联系点、“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中国校本德育创新基地”、“省级文明单位”、“全省两基工作先进集体”、全省首届“德育示范校”等数十项荣誉称号,已成为展示学校风采的金字招牌。

    感怀岁月,彰往训来。首批被市政府部门命名为“市级示范性”完全中学的兰州七中,现有教学班44个,在校学生2200多名;教职工154人,其中“特级教师”、省“园丁奖”各2人,“金城名师”等省、市级荣誉称号获得者40多人。

    喜迎七十华诞,七中人正弘扬“开放包容、内和外顺,革故鼎新、踵事增华”。的精神,正在抒写新的华章。

    凝练出以“乐成”为核心的学校文化,觅渡莘莘学子从好知走向乐知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魄。兰州七中作为首批全市“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深入挖掘70年历史积淀,凝练出以“乐成”文化为核心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精魂,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愿景和教育追求。

    “乐成”文化的核心理念,诠释的是这样一种办学愿景:学生快乐成长、成才,教师快乐成功、成名,师生教学相长、和进共融的教育生态学校。

    “立德树人,乐育乐学”的校训,涵盖教育本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本原教育、育人为先,故“立德树人”;创设教育快乐之境界,教师乐育、学生乐学,师严道尊、其乐融融,故“乐育乐学”。70年里高举立德树人之大旗,经久不衰,近年来加快课程改革追寻乐育乐学实践乐此不疲。

    “知行并进,品质发展”的办学目标,既主张知行统一的中国传统哲学,又强调学生品质、教师品质、学校品质的和谐发展。

    兰州七中体现先进办学思想、悠久历史文化、优良教育传统的学校理念文化标识体系,除了包括学校愿景、办学目标、治校方略、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徽、校旗等丰富内涵,极具教育品位、彰显办学特色的还有:

    学生发展观:秉承天性,科学发展,健康发展,全面发展。

    教师发展观:师德高尚,专业精湛,科学创新,身心健康。

    兰州七中取法育人先育德、教学重乐知的原则,把传统教育和现代理念相结合、把教育使命与教育真谛相结合,让教育行走于深厚的德育浸润和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殿堂里,使校园氲氤在“乐成”文化熏染之中。

    兰州七中体现“乐成”教育人文特质的生动实践,从设立“星期一无批评日”可见其精彩一斑:学生发言有误,教师不责备,要修正加鼓励;学生听课违规,教师不训斥,要提醒加劝告;学生练习出错,教师不打X,要问号加批语;学生主动质疑,教师不回避,要肯定加赞扬。要求老师星期一不批评学生,给学生应有的人格尊重、留下反思纠错的空间、感怀一周上学的愉悦,已成为备受好评的教育经典范例。

    “四生教育”等举措架构起来的乐美德育,打靓了学子阳光人生的底色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兰州七中坚持立德树人,创造性地开展以生理、生存、生活、生命为内容的“四生教育”综合研究和实践,不断创新德育载体,打造“乐美德育”品牌,为莘莘学子的青春打上靓丽底色。

    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为养成教育主旋律,历练乐美品德。兰州七中注重公民意识教育,力促点滴养成。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从规范整洁的服饰发型做起;具有良好的公民道德,从不乱扔乱吐做起;拥有健康的人生情趣,从不吸烟饮酒做起;富有积极的责任意识,从不迟到旷课做起;树立正确的榜样目标,从争小组之星、班级之星、年级之星到校园之星、校园“十佳学生”做起,引领学生将行为规范内化为自觉追求。

    以“班级文化建设”为重要载体,打造乐群班级。坚持用文化的理念引领班级工作,用文化的互动来影响学生,推动形成了一班一品的班级识别体系、班级制度、课堂文化、特色活动、体育艺术、社团活动、班级网络、班风班纪、民主管理等班级管理模式。这项曾获得省级教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的课题研究与运用,成为七中德育的一个亮点。

    以“走进经典,点亮人生”的阅读文化做学生未来的人生杠杆,营建乐读书院。学校每年一届的“读书节”,集中弘扬阅读理念、营造阅读氛围;楼道设立开放书吧,每班配置书柜建立读书角;每生一本《我的乐读日志》手册,评选“阅读之星”;七八年级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程;每天下午到校候课十分钟国学诵读时间;校园每一种花草树木都配以古今诗人的诗词歌赋;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读书励志征文,享受阅读快乐,展示阅读精彩,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感悟民族精神。

    以“班级问题点整改”和 “三个专项日”活动为路径,练就“乐成”修养。“班级问题点整改”德育实践活动,矫正了学生迟到、说脏话、随手丢垃圾等诸多不良习惯。“三个专项日”除“星期一无批评日”,每班还设立 “家长接待日”,家校及时互动,舒畅有效沟通;“星期天劳动日”,倡议学生在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体味家长辛劳,感悟劳动快乐,并在《学生劳动实践手册》中记录下劳动收获和家长评语,让感恩情怀在心中滋长蔓延。

    以“五大节会”丰富德育活动为链接,培植乐美情怀。学校每年举办“走进经典·读书节”、“绚烂五月·艺术节”、“阳光人生·体育节”、“科学人生·科技节”、“纪念12·9合唱节”等五大节会,让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德育插上翅膀,发挥其生动乐成的教育功能,融进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诚实守信、理想信念、科普教育、体育艺术审美教育等元素,培育学生的高雅情趣和乐美情怀。

    以“四生教育”德育特色课程为基石,铸就“乐成”桥梁。学校副校长史宏杰同志依据多年分管德育经验,提出“四生教育”理念即“生理、生存、生活、生命”,并围绕“四生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2013年新一届领导班子力推课程改革,创造性地将“四生”教育延伸向课堂纳入校本课程,形成独具特色的德育课程。学校依托学科特点和教师资源优势,围绕“四生教育”四个系列,以学生发展观为立足点,以学生成长需要和终身受益为目标,开发了十九种特色德育课堂。如生理教育围绕学生基本生理知识和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生理现象,树立科学的生理态度和生理伦理观,懂得基本卫生防护知识,学会与异性相处,学会自我保护技巧。生存教育,使学生懂得奋斗的重要和生活的艰辛,懂得基本的急救防护知识、疾病防控知识和水、电、防火、防震知识;生活教育,帮助学生懂得与人和谐相处、培养尊老爱幼,仁爱孝道、团结友善、爱国忠信、积极进取精神;懂得基本社交礼仪和服饰文化,培养文明习惯和审美情趣;生活小窍门帮助学生获得基本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奠定生活基础。生命教育,培养学生大爱之心,与世界万物同行之念,引导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呵护生命,形成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和人类文明观。

    “四生教育”已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素质教育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案例。正如学校党总支书记赵华栋同志所言:“我校将立德树人的理念渗透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致力打造德育特色品牌学校,积极探索‘四生’教育,在研究、实践中,教育效果令人惊喜,这算是抓住了育人的根本。”

    “合作型学习”打破传统课堂的藩篱,让学子成为快乐学习的主人

    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本质就是创新。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是兰州七中近年来的又一道风景。学校多次承接教育部门、省市领导视察和会议观摩。

    课程改革是教育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敏感神经,特别是课堂教学模式变革,长期以来疑惑重重、争论不休,取得成绩实属不易。校长刘学芳同志明确指出:“学校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关键在于领导班子。校长必须是课程改革的坚定推动者。”七中近年来的探索成效表明,改革是现代教育大势所趋,也是七中人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教育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和动力源泉。”

    学校加大课改推进力度,逢会必讲课改,引导教师转变观念。校长明确表态,教师因观念滞后不投入改革而造成质量问题要追责,但因课改经验不足造成的失误学校担责,为教师改革吃定心丸。分管教学副校长司建辉同志躬耕力行加强课改研讨,形成班级任课教师周碰头、年级月讨论制度,学校定期开展观摩、论坛、开放教学活动,坚持“走出去、请进来、长出来”开展师资培训。教务主任刘世界勇当先锋率先开展试点,蹚出七中课改之路。领导班子实行分年级包学科蹲点督评制度,校领导推门听课,现场解决问题。经过学校领导班子的顶层设计和鼎力推动,如今兰州七中的课堂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

    ——教师教的方式转变。在不断学习、借鉴和创新中,实施 “学案教学”、“三六式教学”模式,“三”即教学环节“三前三后,博纳深究”的备课、“学案助力,先学后教 的教学、“个性作业,乐中有成”的巩固;“六”指课堂教学的“学、疑、思、论、点、会”六个要素。

    ——教师课堂角色的转变。强力推行“合作型学习小组”课堂模式,教师从传统课堂的主讲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策划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激励者。从过去的“满堂灌”转变为“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讲不清楚的,讲学生易混易错的,讲学生不知道的;三不讲,即学生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懂的不讲,教材文本延伸的不讲。

    ——学生学习行为的转变。完全改变了传统学生座位的统一朝前式而为小组圆桌式。旨在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竞争学习、探究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质疑思辨能力,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和互帮互学品质,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真正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想学”、“我要学”、“我会学”、“我乐学”。

    ——学生综合评价的转变。建立全方位的评价体系,加大小组日常评价比重,形成“生评生”、“师评生”的评价机制。启用《学生发展记录册》,推行学生个人、小组、班级、年级、学校对学生分层评价,层层树立“明星”。在评价内容上,既关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关注过程的评价,重视多方面潜能的发掘;在评价方法上,将学业成绩、课堂参与、日常行为、学生活动统筹为一体,形成全面的、全方位的评价机制。课堂评价不仅是对学生能力展示的肯定也是激励学生竞争学习的润滑剂,更是课堂管理的调控器。新的评价机制,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让学生做乐于学习的主人。

    天道酬勤,春华秋实。兰州七中历经七十年发展几届领导班子的不懈努力,如今已荣光焕发,学校初、高中已连续6年双双荣获兰州市“教育质量优秀奖”,其中初中先后获得在同类学校排列第三、二、一名的佳绩。2013年高考全部上线,成为全市仅有的市级示范性完全中学,2014年一本、二本上线人数再次刷新历史。今天这所生源不佳但办学绩效显著的完全中学已为世人瞩目。

    桃李承雨露,芝兰吐芬芳。兰州七中这只浴火凤凰,正在披着璀璨霞光,朝着更高更远的目标翱翔!(国君 陶龙)



/jiaoyu/zatan/2020-01-13/31704.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