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乃艳
我班正在进行《颜色躲猫猫》的主题活动,我进行了一节《公鸡》的语言活动。在活动中,我边带孩子们学习儿歌,边创编了一些简单的动作,以此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孩子们积极性很高,学得也很投入。然然小朋友的声音不仅清晰宏亮,而且动作也做得非常到位。于是,我请然然带领其他幼儿一起说儿歌,做动作。然然做得非常出色,我很高兴,当即提议:“我们一起鼓励鼓励然然吧。”孩子们都一齐伸出双手,一边打节奏,一边伸出大拇指:“嘿嘿,你真棒,嘿嘿嘿,你最棒!”然然见状,脸上顿时绽放着无比灿烂的笑容,一副得意满足的样子。当我把目光再转向其他孩子的时候,明显感觉到内向的妮妮一副失望的神情。
以前,在一日生活中,我经常会使用这样的表扬方式,对个别表现出色的幼儿大肆表扬,以此激励更多的幼儿进行良好行为效仿,起到“表扬一个带动一片”的效应,但从来没有想过这样的评价语言、评价方式是否适宜。今天,当我看到妮妮的失落,才突然意识到这样的评价语言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取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在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中提出:“3-4岁幼儿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从细微处关注幼儿的感受,时刻不忘培养幼儿的自尊、自信、自主的能力。当我们有意识地过度强调同伴的出色表现时,就会有损其他幼儿的自尊,从而导致幼儿失去自信心,是不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因此,我们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不要在全体幼儿面前轻易表扬某一个幼儿,更要尽量避免比较性语言的出现,如“你看看人家”等语言,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其他幼儿产生自卑心理。当幼儿某一行为表现出色时,我们应发自内心地对这样的幼儿给予鼓励和表扬,但不要因此而忽略其他幼儿的内心感受,而是让每个幼儿都体验到来自教师的公正和公平,切不可“激励一个打击一片”。(作者单位:河北省高碑店市第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