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第二中学校长邢耀华在和学生交流
中央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作为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陶行知先生这样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三尺讲台安身立命,一腔挚爱播地洒天。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让我们在教书育人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将来开花结果而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在教书育人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在教书育人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做好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在教书育人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做好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在教书育人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做好与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
在中小学的教育教学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促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具有主导性、决定性的作用。
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的本质要求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制度,培养人才的政治标准、价值标准不同。总书记指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由于其自然条件和发展历程不同产生和形成的核心价值观也各有特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教育教学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前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的本质要求。
新形势下的客观要求
强国富民的各项政策在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在变。一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强了人们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自我意识、致富意识,在这种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二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商品经济的过程中,也带来了某些消极现象,例如私欲的膨胀、金钱的腐蚀、集体意识、社会意识和国家意识的淡薄等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需要通过有效的价值观教育,来加强青少年的辨析能力、自控能力,进而知荣明耻、正确发展。三是我国家庭中只有一个子女的现象普遍存在。学校面对的学生是独生子女、家庭面对的孩子是独生子女。他们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少年又处在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做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教育十分重要。总书记说:“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颗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少年儿童抓起,从家庭和学校抓起。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形成家庭、社会、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努力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教书育人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做好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中国的现实土壤和历史传统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绝不可能离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根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就等于失去汲取营养的活水源头,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哪还谈得上开创未来。不忘本才能开创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地创新。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如果把其当作一部书的话,那么,这是一部值得学、应该学,并且应该是子孙传承、发扬光大的经典之书。
清朝康熙年间的吴楚才、吴调侯叔侄二人选编了一部书叫《古文观止》。这部书300多年来流传极广、影响极大,在诸多古文选本中独树一帜,鲁迅先生评价《古文观止》时认为它和《昭明文选》一样,“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都一样的不可轻视”。现从其中撷取一小部分内容就足以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之厚重、育人之精到和学习传统文化之必要。
知恩报恩,鞠躬尽瘁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的政治家、军事家。因战乱避居荆州,后隐居隆中。27岁时出来辅佐刘备。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诸葛亮任丞相。两年后,刘备病死,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诸葛亮执掌军政大权,先后六次进军伐曹魏,终因各种原因未能成功,234年8月死于军中,谥号忠武。后人杜甫在他的《蜀相》一诗中不无惋惜地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27年诸葛亮出师北伐前先后给后主刘禅写了两篇奏表,即《前出师表》、《后出师表》,在《前出师表》中他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在《后出师表》中他讲:“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者,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接着陈述了自己的六点不解,最后以“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表述衷肠,字字真切、句句意深如从肺出。
父母对儿女的养育之恩、党和人民对青少年的关怀之恩,重如泰山、深似海洋,青少年要知恩报恩,以自己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报答养育、关怀之恩。
善心善行,尚真求实
苏轼在《三槐堂铭》里,以槐的“封植之勤”喻人生品德修养之勤,以“槐荫满庭”喻王家子孙兴旺,代有人才。劝喻世人多多为善,为为善者颂德。“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
《诫兄子严敦书》是马援写给两个侄儿马严、马敦的信。马援在信中就马严、马敦喜欢议论、爱结交轻薄侠客进行教育,并列举龙伯高的表现告诫侄儿要谦虚谨慎、不要华而不实,要求他们向龙伯高学习,说:“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青少年要知善为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正直正派,诚言诚行。
青少年要正确地对待勤劳和享受,从小养成做事讲究而不要将就的习惯。乐于服务人民,反对贪墨败度。从小加强道德修养,立鸿鹄之志发奋读书,长大后成为建设国家的有用人才。
尊重劳动,热爱人民
《国语》里的《敬姜论劳逸》记叙了一位母亲对儿子的一段教训。讲的是:文伯下班回家后,去拜见他的母亲,看到他的母亲正在织麻,文伯说:“像我文伯这样的家庭,您还纺麻,恐怕要惹得主持朝政的官员们生气的,他们会以为我不能侍奉您啊!”他的母亲叹了口气然后让儿子坐在自己身边,对其进行教训。首先提出“劳”和“逸”的结果:“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强调了“劳”的重要性。然后以“劳”字为主线,介绍上至天子诸侯,下至士庶百姓,上至王后夫人,下至内子士妻,无一人不劳,无一日不劳,无一时不劳,用所谓“先王之训”教训儿子贪图安逸的思想是非常错误的。这种尊重劳动,反对安逸的观点值得赞颂。
《战国策》中的《赵威后问齐使》,通过赵威后向齐王使者的发问,批评了齐国的政治现状,阐明了赵威后“养民”、“息民”、“以民为本”的政治主张。“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通篇以民为主,直问到底,辞严意决,直率有力。
青少年要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尊敬劳动者,从小树立起以民为本的思想。
学习传统文化,提升人文修养
《古文观止》所收文章,都出自历代著名诗人、著名作家之手。其内容多属古代历史文化知识。涉及许多掌故与典章,其语言精炼且含义精警,很多已形成传习至今的成语、格言。
如韩愈《进学解》一篇中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爬罗剔抉、刮垢磨光”、“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含英咀华”、“佶屈聱牙”、“同工异曲”、“左右具宜”、“跋前疐后”、“头童齿豁”、“安坐而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等词语,已被人们作为定式引用,显得文章辞简意足、功底深厚。
近年来,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巴州二中始终把传统文化作为重要内容,在课堂上向学生讲授,并着力引导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从中汲取营养。
在教书育人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做好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古今中外的有识之士都认为父母是孩子的首个教育者,家庭是孩子的首个教育场所。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颜氏家训》是我国南北朝时文学家颜之推的传世之作,开后世“家训”之先河,被历代学者视为垂询子孙以及家庭教育的典范。在讲到有的父母教育子女之所以失败时,他认为:究其原因是因为父母对孩子只有溺爱而不加管教,往往不能使孩子孝悌知礼。他举例说:在孩子的饮食、行为方面,放纵他们的欲望,该劝阻的地方反而夸奖,该呵斥的时候反而一笑了之,孩子长大后,便以为那些都是礼法所允许的。由此,他推断:这样下去,等他养成了傲慢的习惯才加以制止,把他鞭打至死都不能树立父母的威严,反而使他怨愤日盛而增加对父母的怨恨,会让他成为一个没有道德修养的人。
因此,他总结出: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儿婴孩”诚哉斯言!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下来。父母、亲属是儿童的最早的教育者,正是在学龄前的几年间,也就是在儿童接受教师的影响开始以前很久,就在他的身上种下了人的一些基本特征的种子。曾国藩在清朝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中给其儿女辈写了近1500封家书。在其家书中,立志之论甚多,立志之后,据此求过,自律自勉。在持家教子方面,曾国藩主张勤俭持家,努力治学,睦邻友好,读书明理。他在家书中写道:“余教儿女辈唯以勤俭谦三字为主。”几年来,我利用周一升旗时间,向全校师生讲了《朱氏家训》、《颜氏家训》、《乔家家训》等,这些家训中或曰耕读传家,或曰积德行善,或曰仁孝清廉,或曰尊老敬贤,或曰勤学苦钻等等,无不是让孩子从小就重德修身、继承祖业、光前裕后。
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最近,巴州二中让学生把自己的家训写出来,从中看出了很多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明确要求和良好教育,同时也发现了个别学生说不知道家训的内容,说明父母在家里缺少对孩子的应有教育和要求。
《辞海》中对“家风”的释义是:指家的传统作风、风尚。给外界表现的是家庭的性格,是家庭的形象。家教决定家风,家风影响家教,在家教这件事情上,作为父母极重要、极有效的做法是“以身立教”,家长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孩子首先是向父母学习的。大量事实证明:孩子的发展取决于父母在其面前的表现,取决于孩子从父母的榜样中怎样认识和评价人与人的关系和社会环境。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样子,子女是父母的镜子。”父母要以自己的注重践履、言传身教提高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和感染力,使自己的家风得以发扬光大、世代传承。
苏霍姆林斯基说:“家庭要有高度的教育学素养,这是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方面,现实生活所提出的又一个重要问题。教育的完善,它的社会性的深化,并不意味着家庭作用的削弱,而是意味着家庭作用的加强。”例如:有些学生的父母早晨起床时间比孩子还晚,孩子的早饭只能凑合吃或不吃或在学校周边的小卖部里买些零食吃和瓶装水喝,这种做法对孩子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一是父母的不按时起床直接影响着孩子学懒,二是孩子凑和着吃早饭或不吃早饭或买零食吃直接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三是直接导致孩子的奢侈习惯,四是直接培养了孩子的不良生活习惯,五是影响了身心健康就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学习。这些都是学校教育反对的。我也高兴地了解到很多的家长按时起床,给孩子把早饭做好,让孩子吃好、吃饱按时去学校上课,中午按时吃饭,饭后让孩子适当轻松一下,然后休息,哪怕只是10分钟的休息,对下午孩子的学习都有好处,下午放学后让孩子按时回家,对孩子晚睡前的活动提出要求,形成了非常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仅此一点小小的生活习惯就足以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孩子的健康成长不是不需要家庭的良好教育和积极配合,而是更需要了。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社会文明程度的缩影,每个家庭的家教聚集起来也就形成了这个社会的社会教育。同时,家庭教育也影响和改变着社会教育的走向。一个社会的众多家庭拥有健康积极的家庭教育,其家庭成员在家庭教育下都具有良好的个人操守和品德,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和社会风气也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所以,良好家庭教育的构建与传承不是一家一户的私事,而是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大事。现在一些社会道德失范、人际关系紧张的问题,少数人道德品质低下、目无法纪、冷漠自私,甚至沦为“恶少”类人物,在这些现象的背后,都可以找到道德传统断裂、家庭教育不当或缺失的因素。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目的总体上讲是一致的,就是都希望孩子健康、平安、愉快地成长,学有所成报效国家,赢得幸福。学校作为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机构,有着明确的教育目的,这就是国家的教育方针。在家庭教育中不一定有学校那样明确的教育目的,有的家长可能以自己的阅历、生活体验、思想认识、家庭条件等来规划孩子的未来,也有的从自身的需要、喜好和愿望来培养和塑造孩子。不论其愿望如何,都需要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做好沟通、协调与合作。也就是我常讲的教师与家长建立统一战线,因才施教,确保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因此,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尊老敬贤、重德修身等优秀的家教在每个家庭中得到传承和发扬,那么亿万家庭的良好风气势必产生巨大的道德示范作用,进而带动社会形成正确的荣辱观、价值观。
巴州二中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工作,把家庭教育纳入学校教育重要内容来开展,通过开展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形成家校育人合力,实现了共同培养合格人才的目标。
在教书育人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做好与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
韩愈在《师说》中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是“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苏霍姆林斯基请教师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盼,以及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新特征,都对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广大教师承担着新的责任和使命。面对新的责任和使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切实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
以学生为本。
尊重学生权益,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权;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教学的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为此,作为教师要做到:
热爱学生。“爱”是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需求,所以,热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教师的天职和高尚的道德情感,是教师获得成功的根本。古今中外的很多教育家都是从“爱学生”走向成功的。教育实践一再证明,爱一个学生等于培养一个学生,讨厌一个学生,也就意味着将要毁坏一个学生。
“爱”从何而来?我校教师尹卫红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年,她在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讲出了她对学生的爱——“每一个孩子在我们教师的眼里和心里都是天使,每天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我感受深的是:要多亲近学生,多与学生交流,与学生建立和谐关系。要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舍得花时间、花精力与他们谈心,与他们交朋友。你越是和学生打成一片,你就越有感情收获,而你越有感情收获,你就越想与学生打成一片。”
只有有了爱,教师才会有工作热情;只有有了对教育工作的热情才能真正做到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我经常讲:“教师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而且灯熄了脑子里还依然萦系者教育的活动。”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操劳辛苦,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没有做过教师的人无从想象。大家都说现在的孩子不好教,不好教也要教,而且要好好地教。是什么支撑着教师这么做的呢?是爱,是对学生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我校教师郭荣荣的体会是:“真是不干不知道,干了班主任工作才切身体会到当班主任真比想象中的更苦、更累。让孩子们在班里健康快乐的学习和成长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其中有说不尽的酸甜苦辣。工作中我起早贪黑,一心扑在班级里,对学生严慈并济,很快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风,同学们的学习成绩稳步上升。”
树立责任意识。教师的职业是一种责任重大、光荣的职业。忠诚教育,尽职尽责,是对教师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只有忠心耿耿地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精力投入教书育人工作,才能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家长,对得起社会,对得起“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教师对待职责的态度不应停留在“一般尽职”的水平上,而应该上升到“尽心竭力”的高度上。前者只是把教师当做谋生的手段,而后者是把教师当作自我人生价值实现的极好途径。我校教师关春梅认为:“养成教育是成长的关键,良好的品行是成长的前提。要从学生身边的一些‘小事情’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诚实善良、知恩图报、勤俭节约、奋发有为的思想品德。良好的习惯和良好的品行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督促引导,需要学生的长期努力,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良好的习惯和良好的品行定能培养出来。”教师只有对学生既尊重、关心、信任、理解,又对他们身上的一切不好的东西采取毫不妥协地纠正、管束和要求,才是真正的热爱学生。
严格要求学生。不了解儿童,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搞清楚花木的特点,是需要酸性土壤还是需要碱性土壤,是多浇水好还是少浇水好,然后区别不同情况给予施肥浇水,才能把花木种好。我校教师再努尔·瓦力斯发自心底的体会:班级刚组建时,为让学生们在短时间内适应学校教育,我一天几乎只睡四五个小时,剩下的时间全用在了学生身上,陪他们聊天,和他们嬉戏玩耍。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在“不起眼的小事情”上给学生做示范并严格跟踪检查和悉心教育。虽说辛苦,但苦中有乐,看着班级的学生在进步,我不禁为自己骄傲——身上的疲惫换来了精神上的幸福,我愿意!我校教师关春梅这样认为:我们播种一个动作,便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便收获一个品格,养成一种好的习惯,学生会获益终身。
师德为先
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善心、耐心、细心和尽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尽到责任,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师德。学生学习的主要地点在教室,学生学习的主要时间在课堂,课堂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主阵地。
三尺讲台是小的,但三尺讲台的思想空间是无限的;三尺讲台是普通的,但三尺讲台上的教师是光荣的。教师的工作是今天的,但教师的功绩是未来的——今天的孩子身上所培养起来的,要在几年以后甚至几十年以后才会显现出其成熟人的道德、精神和才能的素质。巴州二中2012年—2013年度优秀班主任,以自己的躬身践行道出了自己教书育人的真情实感,例如杨眉老师讲:“静心做教师,尽心教学生。”游婧老师讲:“多一份赏识,就多一份成功的希望。”但汉炎老师讲:“教育现真实,切忌矫揉造作。”吴卫老师讲:“唯有埋头才有出头。”金花老师讲:“以爱心呵护学生,以诚信教育学生,以热心激励学生。”
总之,新时期的课堂教学要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建构新的灵活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课堂教学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感情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与学生交往中体现师德。师生关系是校园里所有人际关系中普遍和主要的关系。在师生交往中,教师的态度、言行、穿戴等无一不体现着教师深层次的师德素养。教师要把学生当作独立、自主的个体,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既体谅、宽容学生的缺点,同时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其所犯错误严肃批评教育,但绝不使用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手段。
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主要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对人格的尊重,前提是在感情上要与学生平等,使学生感到与之交往没有距离,愿与你接触。对学生的关心,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才能真正起到作用,实现好关心的目的,达到关心的效果。
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表现出自己的德和才。我们知道,教师要有威信,因为教师的威信是教育学生搞好教学的必要条件,教师在学生中享有崇高的威信才能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教师的威信从何而来?只能从教师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精湛的业务能力上来。德和才的直接体现:衣着整洁、举止端庄;让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让学生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严谨治学、一丝不苟,不断进取、业务精湛。
在于学生的交往中让学生喜欢你。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往往把教师看作学科的化身,热爱一门学科,往往从热爱这门学科的教师开始,厌恶一门学科,也往往从厌恶这门学科的教师开始。
在与家长的接触中体现师德。从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学习的那一天起,就建立了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的密切关系,这个关系相处得好,形成合力,对学生的教育会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小学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和儿童,是活生生的具有广泛爱好和好奇的人,教育任务的艰巨性和教师教育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一个热爱学习、认真学习。努力学习的人,广博地学习书本内和书本外的知识,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否则,就难以完成新时期赋予教师的神圣职责。
对巴州二中来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是教书育人之本,我们要从每个细节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课堂做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始终,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第二中学校长、巴州二中名校长工作室主任 邢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