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溪县以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为契机,深化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科学配置农村学校的教师编制,努力实现教师由“单位人”向“系统人”转变,拓展了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成果。
■本报记者 徐光明 通讯员 雷杰能 甘甜
今年秋季开学之际,江西省金溪县陆坊乡石溪村的村民纷纷把以前送到城镇学校就读的小孩,转回到石溪小学。村民杨沐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孩子在县城读书,包括租房子在内,一个学期最少比在家里多用5000元,一年下来就是1万元。“县城里的好老师来石溪小学教书了,我为什么还要花冤枉钱把孩子送到外面的学校去?而且孩子在家里生活更方便、家长更放心。”杨沐波说。
如今,金溪县强力推进的校长教师轮岗工作给百姓带来了实惠,受到了百姓的欢迎。
淡化教师“学校人”观念
为了做好校长教师轮岗这项工作,金溪县专门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教育、人保、财政、编办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金溪县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领导小组。
为了接受广大教师的监督,金溪县将具体实施方案在网上公布,各学校都召开全体教师大会宣讲相关政策。在交流轮岗对象初步确定之后,各学校张榜公布,接受监督。同时金溪县十分注重做好交流轮岗教师的思想工作。在安排交流轮岗人员去向时,充分尊重本人意愿,设计了交流去向的第一、第二意愿,尽可能满足本人要求。
一碗水端平了,大家心服口服。金溪县的教师交流非常平稳,没有出现任何波动,交流教师数达到187人,占全县教师总数的8.8%。在公平、透明操作的基础上,金溪县建立了教师交流的激励机制,及时、足额发放下乡支教津贴,对从城镇流动到农村学校的教师在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倾斜。“对自愿到农村中小学校支教3年以上的教师,凡专业技术为中、高级职称评而未聘的,县政府按其聘用后应发工资标准予以发放津贴,3年期满后回原单位工作可继续享受该津贴待遇。”金溪县教育局局长黄云凯说。
金溪县还以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为契机,深化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科学配置农村学校的教师编制,努力实现教师由“单位人”向“系统人”转变,拓展了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成果。目前,金溪县已经由县教育局牵头,为全县教师购买了医疗补充险,实现了教师医疗费用与学校负担脱钩。同时还在全县范围内,统一标准发放退休教师的降温费、烤火费等福利,逐渐淡化“学校人”观念,为建立县管校用的教师管理体制打下基础。
60多位“名师”下乡交流
“名师支教”是金溪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一个亮点。黄云凯认为,在操作中要坚决防止学校把“不好用”的教师发配去“交流”。该县获得县级以上“教学标兵”、“金溪名师”等称号的骨干教师,其中包括“省、市学科带头人”、“省、市骨干教师”,省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等,都必须到农村中小学支教一年。全县60多位“名师”分3年下派,每年安排三分之一的“金溪名师”下乡支教。
胡榕芳是仰山学校副校长,也是“名师支教”者之一。“农村有些中心小学没有专职的音乐、美术老师,我所支教的村小孩子对我这个只教音乐、美术的老师充满了好奇和崇拜,我从来没有这般被崇拜过,这给我带来了莫大的快乐。”日落西山,刚从石溪小学上完课回到金溪县城的胡榕芳难掩内心的愉悦。
左坊中小学校长章灿辉说:“左坊中小学是全县条件最差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本来学校只有一位物理老师,今年还考到县城去了,我正想这门课怎么办,这时来了两位物理老师支教,真是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呀。以前由于学校经费紧张,老师很少有机会到外面听课,这下好了,名师就在身边。”
“名师支教”激活了金溪教育的一池春水。名师下乡支教,让很多原来流向城镇学校的农村学生回去了,有效地缓解了城镇学校大班额状况,更重要的是为农村学校送去了新的教育理念,提升了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建7个城乡教育共同体
“原来我们上课都用本地方言,现在即使是课余时间学生也开始说普通话了。”自从1976年来,杨永昌在石溪小学已待了38个年头,他扳着手指说起名师支教给学校带来的变化,“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原来一年级的学生连国歌都不会唱,现在就是下课也能听到好多学生唱国歌,还唱得很好听。”在金溪县,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仅仅是单纯的“输血”,而且重在培养农村学校的“造血”能力,搭建城乡共同发展的平台。
仰山学校校长丁国臣从今年新学年开始兼任石溪小学校长;金溪县二中校长挂职农村中学双塘中学党支部书记;双塘中学校长、石溪小学校长则到金溪二中、仰山学校任校长助理。金溪县以城乡学校校长互相挂职创新了校长轮岗的形式。结合推进校长交流轮岗工作,金溪县组建了7个城乡教育共同体。城区的优质学校与5所农村薄弱中心小学、2所农村薄弱中学结成了帮扶对子,为期3年,搭建城乡教育共同发展的平台。
自担任石溪小学校长以后,丁国臣筹集5万元资金用于学校的装修改造,还为石溪小学配了公用的台式电脑、打印机,但他考虑最多的还是如何通过结对帮扶来提升石溪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金溪县7个城乡教育发展共同体的建立,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工作研究部署同步、教学教研活动交叉、教师交流良性互动、考核评价结果捆绑,进一步提高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