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探索

[db:作者]  2014-10-21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的2014年度秋季教育论坛上,6位来自教育行政部门及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校的与会代表,分享了在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方面所进行的探索及宝贵经验。

    ■王敬红

    日前,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以“凝魂聚气 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探索”为主题,举办2014年度秋季教育论坛。6位来自教育行政部门及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校的与会代表,分享了在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方面所进行的探索及宝贵经验。

    系统设计,形成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一是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文化资源充实教育内容,强化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温州22中学推行《论语》学习,从传统经典中寻找智慧,提升师生素养。学校还成立了学生“国学社”,每周教职工大会安排语文教师轮流辅导,适时邀请专家举办讲座,并编写校本课程读本,让价值观渗透到课程中。二是充分发挥课程德育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德育目标中。厦门市教育局坚持教学内容“纵横贯通”,在“纵”的方面,明确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校和学科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功能定位,理清教育目标和内容体系,使其上下衔接、有序递进;在“横”的方面,加强学科间联系,充分发挥综合育人功能。通过“纵横贯通”,让每门课程都“开口讲话”,形成育人合力。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环境和文化氛围对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云南师大树立“大思政”理念,以文化建设为抓手,利用学校的特色和优势,组织开展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文艺、体育和学术活动。河北省通过开展“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在校园传播放大立德树人的正能量,评选表彰“感动校园人物”,在校园掀起“学道德模范、见实际行动”热潮,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广大学生,营造崇德扬善的浓厚氛围。

    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养成作用。北京科技大学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主线,加强社会实践的顶层设计、选题策划、过程引导和考核评价,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前期理论学习、中期过程指导、后期总结交流的教学全过程。同时,充分发挥教师队伍的示范作用,引导学校通过设置师德课程模块,将师德纳入学生评课内容并作为人才引进、评奖评优评职等重要指标方式来提升师德水平。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育人载体方法

    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增辟育人空间。当前微传播已经成为主流传播方式,急剧改变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和格局,开发、运用好网络育人阵地势在必行。中南大学秉持“学生在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把教育送到哪里”工作理念,建立纵横结合的德育网站群,通过搭建微博矩阵、巧用微信平台、创建微影中心、建设网络文化工作室等方式,掌握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创新育人方法,增强教育效果。贴近学生思想生活实际,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是确保育人效果的基础和前提。对外经贸大学秉持“发展性资助”理念,充分发挥资助项目与育人功能的结合,在针对贫困生开展的海外游学、学业指导、就业帮扶、主题教育等项目中,渗透对学生的自强、诚信、感恩、责任教育,让学生切身感受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云南师大通过在学生中开展“十佳大学生”等评选活动,用学生身边的典型人物事迹感染、教育学生。各地各校在研究学生思维特点、思想实际的基础上,积极创新育人理念和方法,实现“双主体”育人,增强了育人效果。

    加强制度建设,确保活动深入推进

    为了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能够深入推进、效果能够长期保持,各地(校)通过强化制度建设加以保障。

    河北省教育系统将道德实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体系,以及对各级各类学校领导班子的实绩考核范围,作为评选各级文明单位、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推动主题道德实践活动长效化。厦门市教育局通过建立考评、共育、激励、宣传等机制,确保核心价值观活动的长效化。



/jiaoyu/zatan/2020-02-28/32260.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