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了《2014年教育概览》,报告运用数据客观描述并分析了各国教育现状和趋势。
■李建忠
近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下简称“经合组织”)发布了年度教育统计分析报告——《2014年教育概览》。报告涵盖了34个成员国和伙伴国家,运用数据客观描述并分析了各国教育现状和趋势。作为经合组织的旗舰产品,2014年报告有不少亮点,具体如下:
国民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经合组织国家高中教育阶段毕业率平均为84%,比1995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美国为79%。经合组织教育与技能司司长安德烈亚斯·施莱克尔认为,中国高中教育阶段毕业率几乎赶上了美国。经合组织国家适龄青年大学本科入学率达到58%,比1995年提高了20个百分点。
在25至64岁人口中,经合组织国家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人的比例从2000年的22%提高到2012年的33%,初中及以下学历则从34%下降到24%,高中学历保持在44%。韩国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人的比例同期从24%迅速提高到42%,日本、美国、英国、新西兰、芬兰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人的比例均达到了40%以上。各国学历结构呈现“剪刀形”变化趋势,低端学历比例不断下降,高端学历逐步上升,中端学历保持基本不变。国民受教育水平提高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竞争力提升提供了人才保障。
教育提高就业收入水平。教育对促进就业和提高收入的作用明显。数据表明,受教育水平越高,就业与收入水平就越高。在25至64岁人口中,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就业率仅为46%,初中文化程度59%,高中文化程度73%,大学文化程度达到84%。教育也影响着收入水平。如果以具有高中学历的人的收入水平为100,那么初中及以下学历为76,大学学历为159。收入水平与文化技能素养有着直接关系。经合组织的“成人技能调查”表明,阅读素养水平越高,收入就越高。达到阅读素养等级水平1的人月收入为2490美元,达到水平2的为2910美元,达到水平3的为3500美元,达到水平4的为4120美元。读算素养得分最高的高等教育毕业生收入水平比具有同等学历但读写算素养得分最低的成人平均高出45%。高水平教育与技能不仅对个人,而且对社会也有很高回报。社会可以通过减少公共福利支出和增加税收获得回报。平均起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公共净回报是其教育投入的两到三倍。
学历不等同知识技能水平。同等学历人们的知识技能水平存在极大差异,报告认为,通过正规教育取得的学历资格并不能反映一个人的读算技能水平。经合组织的“成人技能调查”表明,一些国家高中毕业生读算素养水平高于或相当于个别国家的大学毕业生。西班牙大学毕业生阅读素养得分为282分、意大利281分,而日本高中毕业生阅读素养得分为287分、荷兰283分、澳大利亚278分、芬兰277分、瑞典277分,出现“大学生相当于高中生”的现象,反映了各国的教育质量差异很大。欧盟教育与文化总司司长沙维尔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不同教育体系间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效能和效益存在差异,解决“低技能陷阱”需要采取早期预防措施和有效的继续学习机会。
无业青年比例居高不下。经合组织国家15至29岁既没在学也未就业的无业青年比例为15%,这一数字自2000年以来没有变化。意大利、墨西哥、西班牙和土耳其无业青年比例都在20%以上,而在职业教育较为发达的德国、瑞士、荷兰和澳大利亚,该比例不到10%。无业青年大量存在不仅导致人力资本和国家税收的损失,而且也导致极高的社会成本。一些国家对此高度重视,欧盟将降低无业青年比例作为教育系统监测的16个核心指标之一。
经济危机对教育投入带来影响。2011年,经合组织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平均为5.6%,其中,学前教育占0.6%、基础教育占3.6%、高等教育占1.4%。公共教育支出占政府支出比例为12.9%。2008年爆发的经济危机给一些国家的教育投入带来影响。2011年和2012年,欧盟28个成员国中有19国削减了教育支出,其中匈牙利、葡萄牙和罗马尼亚等国削减幅度超过5%。
同时,高等教育个人支出在增加。经合组织国家以学费为主的高等教育个人支出所占比例平均达到31%,欧盟国家从2000年的14%提高到2012年的21%,一些国家近年来引入了收费制度。但各国间差别很大,从丹麦、芬兰等国的6%到英国的65%不等,学费标准上涨是一个重要原因,建立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补助和贷款)有助于抵消学费对学生就学的影响。
报告受到各国重视,欧盟为此举办了专题研讨会。“报告是决策者知识与证据的主要来源,有助于深入了解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欧盟负责教育、文化、多语言和青年事务的委员瓦西利乌指出,报告表明,知识与技能水平在青年毕业生与年龄较大的人群之间仍存在很大差异。报告的结论与欧盟的政策方向相一致:提高教育质量和提升知识与技能水平是一种明智的投资和消除社会不平等的强大工具。为此,欧盟特别要确保青年人具有在未来工作生活中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并且确保为成人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
(作者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