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赐岚 王智祥 周世良
作为第二批入选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的高校之一,重庆交通大学近年来积极探索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目前,学校有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等7个本科专业进入“卓越计划”。进入“卓越计划”专业在工程教育理念上实现了四个转变。
科学范式向工程范式的转变
20世纪80年代,麻省理工学院提出了“回归工程”的理论,美国工程教育从“科学范式”走向“工程范式”,即面向全球化时代的工程实践,将科学与技术、技术与非技术融为一体,强调工程教育的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随后,发达国家工程教育相继步入属于工程专门职业自己的“工程范式”期。“卓越计划”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学校“卓越计划”专业以回归工程为主线,以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大力推进“工程范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专才教育向通专结合的转变
2001年10月,美国工程院(NAE)与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NSF)共同发起了“2020工程师”计划,旨在加大工程教育改革的力度,造就适应2020年需要的工程人才。《2020工程师》的一个重要观点是,通过切实的行动来保证通识教育在工程教育中的价值和地位,报告指出,人文学科、社会学科、沟通和表达技巧、商业及管理科学对工程师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或者至少与技术教育的地位同等重要。“卓越计划”要求“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未来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不是哪一个专业能够独立解决的,解决任何一个问题,都有可能需要综合多个学科、多个专业的知识和力量,会涉及到工程上方方面面的领域。因此,实施“卓越计划”专业需树立大工程的理念,变专才教育为“专才+通才”通专融合的工程教育,培养面向未来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人才。
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的转变
中国高等工程教育传统的课程设置是以学科导向,追求知识的完备性,传统的课程把获取知识、拥有知识作为主要目标。“卓越计划”通用标准规定了高等学校培养的工程师后备人才应达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工程人才的能力培养是工程教育的核心内容,工程人才的能力是衡量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标准。事实上,知识如果得不到应用,如果不能够内化深化为能力,这些知识将很快被遗忘,教育的目的将大打折扣,因此,能力的培养要成为课程的主要目标,能力培养的核心要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课程的学习,成为课程的主人。
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
在教学理念上,“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已明确列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学校“卓越计划”教改班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以“教”为重的教学模式,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的以“学”为重的课堂教学改革。学生由“受体”变为“主体”,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授业,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习惯和能力。
河海学院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卓越计划”教改班依托特色学科专业优势,不断更新工程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大学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是“卓越计划”的指导思想和先进工程教育理念付诸于实践的桥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所能呈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果,决定了参与专业的培养目标能否成为客观现实。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卓越计划”教改班以“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善管理、会创新”为指导,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改变了以往工程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内轻课外、重校内轻校外的现象,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教育环节和实践资源,将有利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各种实践性的课程、教学环节和实践活动整合起来。
(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