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鲁兆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对“仁”的经典诠释。“仁”对我们个人来说,就是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始终为别人着想。作为一校之长,就是为学生和教师着想,做任何事都不要妨害他们,让他们看到希望、体验幸福,为实现学校发展的愿景而努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前些年,每到开学初我都要为教师订教辅资料而烦恼。这可是一条碰不得的高压线。现在的家长维权意识都特别强,要是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没准儿就会一个电话打到教育主管部门去投诉教师,学校声誉受损是小,教师受伤害兹事体大。其实教师也有苦衷,不订教辅资料吧,学生没有家庭作业做,家长又会认为教师缺乏责任心,工作不作为。这样的投诉电话我接得太多了。更有一年级教师来抱怨,说一年级的学生没有考试卷,又怎能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是啊,考试不但能帮助孩子“温故而知新”,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更能培养他们专注事物的能力,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
我很纠结。从学校的利益出发,我反对教师为学生订教辅资料;从学生的成长考虑,我认为适度的教辅资料还是必需的。但是,作为校长,面对教育主管部门的三令五申和一份份红头文件,我没有理由不和上级步调一致。怎么办?将心比心,我不喜欢别人把一些我不喜欢的事情强加给我,教师自然也不喜欢我把他们不喜欢的事情强加给他们。时下,人们遇事常常会用到“将心比心”和“换位思考”这些词语,这实际上就是推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因此,我主动来到教师中间,问计于教师。教师都是明理的人,见校长眼里有自己,谁都会把掏心窝子的话说出来。
渐渐地,我的思路清晰起来。这几年,我一直在进行课题研究,发现涉及学业评价的课题还比较少。于是,我来了个“移花接木”,借鉴课题研究经验,以学科为单位成立学科评价微型课题小组,以骨干教师为课题组组长。各小组每周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在一起深入研究教材,厘清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实际编写课时作业,提交到组内讨论,去芜存精,完善带有学校特色的课内外作业。每月一次大活动,以上述方式集中编写单元测试卷和期中期末测试卷。学校成立专家组对各课题小组的工作全程跟踪服务,及时给予评价,评选优秀的作业设计和阶段性评价设计,予以表彰奖励。教师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他们设计的作业和试卷很接地气,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更重要的是,微型课题的开展,真正做到了教学与评价的无缝对接,在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补上了学校课题研究的短板。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对“恕”的解释和延伸。孔子的学生曾子曾经说过:“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校长要做好自己,同时也想到教师,不要强教师所难,不要给教师造成伤害。
己所欲,勿强施于人
在学校管理中,校长做到不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强加给师生员工还不够,还应该做到自己喜欢的事也不强加给他人。时下,学校管理中有着强烈的校长主观意识,有的校长总以为比教师高明,管理学校喜欢“一言堂”,大刀阔斧、雷厉风行,美其名曰“将校长负责制落到实处”,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刚愎自用、好大喜功的工作作风,校长和教师之间就会貌合神离、离心离德。我当校长二十多年,有一件事始终让我难以释怀:吴老师是学校的忠厚长者,临近退休时却不幸得了直肠癌,几次手术下来,原本身材魁梧的他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我知道吴老师家庭并不富裕,心想无论如何也得帮他迈过这道坎。我的想法与老师们一拍即合,大家纷纷解囊,为吴老师捐款。当我把老师们的一片心意送到吴老师手上时,他只是说了几句感激的话。没过多久,吴老师托人把这笔捐款全部买了购物卡,又回赠给老师们。吴老师康复以后,原本还经常回校的他再也没跨进过学校的大门。我很后悔。所以我要说:“己所欲,勿强施于人。”
人都是有尊严的,教师如此,学生亦如此。对人的尊重就是“仁”的体现。县电力公司是学校的共建单位,今年春天,他们提出要资助一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我很高兴。可是他们又提出要举行捐赠仪式,公司领导要和被资助的学生合影留念,还想请电视台做专题报道。我婉言谢绝了他们的要求,双方弄得不欢而散。
老师们责怪我不应该拒绝这笔捐款。是啊,这笔钱数目虽然不大,但对于一个困难家庭就可能是雪中送炭。市保险公司的领导不知从哪儿听到这件事,觉得不能让“善心”受了委屈,主动找到我,提出由他们来完成这次捐赠活动。对于这次活动,我们做了精心设计,对外就说这些孩子都是幸运儿,他们在保险公司为学校举办的公益活动中,通过随机抽奖中奖了。保险公司将安排他们参加一日游的活动。为把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主办方为他们提供了全套的服装和旅行用品,那些“幸运儿”几乎乐疯了。活动结束后,每个孩子都抱回了一大摞书和文具——那是当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的奖品。
孔子说:“仁者无忧。”好校长有一颗仁爱之心,就有了一种仁义的大胸怀,他的内心将无比仁厚、宽和,能经常反省自己的行为,可以不纠缠小的得失。只有这样的校长,才能真正做到内心的安静、坦然。
“仁”的最高境界
结合孔子的思想,我们可以把他所提倡的“仁”理解成两层意思:不管做什么事情,不要妨害别人、不要强加给别人,这是一种仁。但这只是一种最基本的仁,而更高层次的仁应该是自己的行为能够获得别人的认同、理解和合作。
教师所想的,就是校长应该做的。在我们学校,每学期开学初都要开展征集“金点子”活动,要求全体教师将本学期最希望学校开展的活动,以书面形式上报到学校。每人提出的“金点子”不少于三条。学校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筛选、整合,遴选出最有代表性的十条建议,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和各部门的工作计划之中。被选中“金点子”的教师会得到奖励。这样一来,学校各项活动的开展就赢得了广大教师的积极响应,增强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让教师做学校管理的主人。
上学期得票最多的“金点子”是开展春游活动。这项活动由少先队大队部组织实施。大队辅导员领着各中队辅导员精心设计方案,制定应急预案,实地勘察春游路线,忙得不亦乐乎。我基本上是个旁观者,只不过提了两条建议,希望能在春游活动中开展风筝制作大赛和环保知识竞赛。这也是其他老师提出的没入围的“金点子”,我的目的是在学校管理中融入更多教师的智慧。
想不到歪打正着,有了这两项活动的加入,居然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他们和孩子一道制作风筝,搜集环保资料,也忙得不亦乐乎。由于大家的齐心协力,这次春游活动真是高潮迭起、精彩纷呈。老师们都认为这次活动极有范本意义,理应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张名片。
校长的管理理念中渗透“仁”的思想,就是要将学校发展愿景与广大师生个人价值的实现有机结合起来,最大化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现代学校管理带有先天的“工业化”基因,规范、高效、标准、严谨等大机器生产的属性成为学校管理的主导取向,禁锢着教育管理理念的推陈出新,这一点体现在校长的工作中就是“重‘管’轻‘理’”,“刚”有余,而“柔”不足。老子说:“上善若水。”水的特点是什么?当然是“柔”。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不过,“柔”不是不讲原则,而是基于仁爱,基于一种大爱,而且能以柔克刚。
学校管理中,制度是“刚”,文化是“柔”;制度是山,文化是水。“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上善若水,从善如流,如水人生,随缘而安,方能达到学校管理的理想境界。
(作者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河南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