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做乡村阅读推广的西西弗斯

[db:作者]  2014-11-06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童喜喜(左一)在四川省凉山州泸沽湖达祖小学给孩子们讲阅读。 薛晓哲 摄

    虽然政府正在努力推动全民阅读,可阅读现状不容乐观,重灾民是孩子,重灾区在乡村。 薛晓哲 摄

    她是一个儿童文学作家,也是一个具有责任感、使命感和悲天悯人情怀的教育公益人,还是一个狂热于阅读研究、痴迷于阅读推广的行动者。童喜喜,《中国教育报》2012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今年,她出版新著《喜阅读出好孩子——中国孩子的阅读问题》,同时与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合作启动了“新孩子乡村阅读公益行”,计划为100所乡村小学作100场免费阅读讲座。

    ■童喜喜

    学校,应是尘世里的庙宇。只是,其中高高供奉的绝不是神灵,而是自己。期待自己、发现自己、相信自己、挑战自己、成为自己。

    阅读,应是最锋锐的利刃。只是,磨砺这把利刃,不为挥向他人,而是指向自己。剖析自己、治疗自己、拯救自己、成就自己。

    我越来越坚信:只有让人成为自己,教育才成为真正的教育;只有这样阅读,教育才真正成为可能。为此需要阅读的,不仅是学生,更有教师与父母。因此需要推动阅读的,不仅是学校,还有家庭、社会。

    当下教育困局中,要想快刀斩乱麻地解决问题,突破口不是别人,而是父母,着力点不在他处,而在阅读。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片肥沃的土壤,教育智慧的种子能最快生根发芽。阅读则是无法回避的教与学的工具。据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最新研究显示,“阅读素养成为成功核心技能”成为全球十大教育发展新理念之一。

    但从我推动阅读的5年经历来看,尤其从今年9月2日开始的“新孩子乡村阅读公益行”活动已走进的21所乡村学校来看,我的切身之痛是:虽然政府正在努力推动全民阅读,可阅读现状不容乐观,重灾民是孩子,重灾区在乡村。

    不阅读,无教育

    推动阅读,的确艰难。真正推动了中国的阅读,就是推动了1/5人类的追求方向从物质转向精神。

    表面上看,调查显示从2006年起我国的国民阅读率逐年回暖,18—70周岁人均纸质图书年阅读量近3年来分别为2011年的4.35本、2012年的4.39本、2013年的4.77本,这个与其他国家相比让人汗颜的数字,体现的毕竟是进步。

    但事实上,本应最具有高品质的儿童阅读,品质不高,而乡村儿童的阅读不仅没有改善,还正在恶化。原因从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挟持、信息时代对有效阅读的扼杀、应试教育对课外阅读的侵扰、成人视角对儿童阅读的无知等,不一而足,共同作用,恶性循环。 

    “新孩子乡村阅读公益行”活动的原则是由学校主动申报,入选者都是重视阅读的乡村学校。即便如此,阅读现状都令人忧虑。图书馆中的藏书质量低劣有名无实,教师缺乏相应培训疲于应对,学生被电视游戏吸引无心阅读,父母对阅读毫无所知、反对阅读等情况,几乎存在于每一所乡村学校。

    以我刚刚走进的一所阅读条件最好的四川某山区小学为例。该校因为每年都有数位支教老师前来,教育理念并不落后,教师队伍更是激情洋溢,教学成绩在当地周边近20所学校中数一数二。更为罕见的是,该校学生不足百人,但在爱心人士持续捐赠下,校图书馆拥有质量相当不错的藏书1.2万册。可是,因为缺乏正确的阅读指导,这些老师为阅读所做的努力是:规定每天有15分钟的阅读时间,每个孩子书包里必须有一本课外书。仅此而已。

    目前乡村儿童在阅读上从外在看,缺环境、缺指导,从内在看,无兴趣、无习惯。明显表现3个层面:第一不知阅读,电视、电脑、手机几乎完全占据了孩子们的业余时间。第二无书可读,无论是学校图书馆甚至当地书店,都难以找到适宜的优秀童书。第三是不会阅读,阅读习惯和技巧的缺失,孩子就算有了优秀童书,阅读也停留在走马观花的浅阅读阶段,质量过低。

    推动阅读是一场攻心战,一场持久战。为此“新孩子乡村阅读公益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我对全校教师、学生父母作阅读讲座,再和全校教师座谈;第二阶段,由新教育萤火虫义工团队跟踪服务,上阅读示范课、作新父母讲座等。

    在乡村,讲座一般都在室外。我特意把阅读讲座“共读共行新孩子”的内容归纳为一首顺口溜,逐条阐释,反复念叨,加深听众的印象:“电视老虎要打倒,书是粮食不是药。儿童阅读要阶梯,环境布置有决窍。读后思考才有效,情感激发最重要。共读共行新孩子,相信阅读幸福到。”根据不同对象,强调重点又得各不相同。

    对父母,我会诱惑:家里要有藏书,美国权威机构研究发现中国家庭藏书500册以上,孩子平均多接受6.6年的教育。父母要享受教育,只需和孩子共读一本书,既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又暗中讲述了做人的道理。做好了家庭教育,还在阅读中让心灵回到童年,自己得到愉悦和放松。

    对教师,我则强调:聪明的老师是会偷懒的老师。对所有学科的教学来说,阅读就像洗衣机,学会使用需要一点时间,一旦学会就事半功倍。教育中讲道理没有用,讲故事才有用。而推动阅读的最简单做法,就是讲故事,比如,学生发生矛盾,与其苦口婆心讲道理,不如拿一本书讲个故事,然后要学生自己去读、去想、去讨论,再向老师汇报,不仅效果好,老师也不累。

    对孩子,我则说明:阅读能力就是自学能力,阅读能力越强,考试越轻松,成绩越好。一本书需要一目十行和十目一行地读两遍。第一遍一目十行读得快,读得快乐,甚至会比看电视、玩游戏更快乐。第二遍十目一行地读第一遍勾划出的部分,反复品味,消化吸收。

    个人阅读就是件永无止境的事,推动阅读更是一场西西弗斯式的奋斗。我是个急脾气,难免越做得多,无力感越强。我又是个倔脾气,越难,越有价值,越想做好。

    好在,我不是一个人。

    不疯魔,无推广

    如果人真由神灵所造,神灵造我的目的,肯定就是为了让我推动阅读。

    我的父母是下岗双职工,文化程度都是小学高年级肄业。我在小镇上长大,所读学校的条件远远不如当下的许多乡村,堪称“教育难民”。但是,2003年,我用6天时间写出我的第一部儿童文学作品《嘭嘭嘭》,迄今卖了数十万册,拿了近10个国家级奖,我赚到了数十万元稿费,还用这本书的首印稿费资助了30个失学女童。其后几年间,我又有十几部作品顺利出版……在很多人眼里,我轻轻松松就名利双收,顺手做点好事就赢得了满世界喝彩。

    我的成长,大多数人都称之为天赋和幸运。我知道大家说得不对,但我自己又说不出原因。直到2009年7月,我倾力5年完成了中国第一部以儿童视角反思南京大屠杀的《影之翼》,正值目标实现后的虚无中,一个偶然的邀请让我参加了新教育实验海门年会。从这个会议开始,我懵懵懂懂走近了教育,并且逐渐明白:我的确幸运,因为我的成长得益于教育,更准确地说,一切都得益于我在童年歪打正着地学会了阅读。

    我明白这一切之后,阅读推广是一条偶然的路,也是一条必然的路。作为一个受到阅读巨大恩惠的幸运者,我怎么能够不去分享呢?亲眼看到那么多活生生的教师、父母和孩子,因为不懂得阅读的奥妙而在苦海里挣扎,我怎么能够袖手旁观呢?我实在想不出我不这样做的道理!

    肯定是为了让我推动阅读,所以神灵要我改变:让典型宅女的我长年累月四处奔走,让痛恨坐飞机的我3年里绕地球两圈,让曾经是早自习迟到大王的我习惯每天清晨5:30起床,让习惯独来独往的我学会与人合作,让最不能受委屈的我遭遇最厌恶的纠纷,一边对朋友痛哭大骂自己做这些事简直是下贱、完全是作践自己,一边对外微笑、尽力妥善处理那些其实跟我毫无关系的事务……

    最终,神灵让我学会感谢这一切:我的确感到,越强烈的痛苦正是为了突出幸福更为炽热的存在。因为推动阅读,我结识了那么多老师、朋友、伙伴。他们鼓舞我、引领我、帮助我,甚至拽着、推着我前行。

    有时候我觉得,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社长张秋林老师可能是疯了。为什么我说想做“新孩子乡村阅读公益行”活动,想去100所乡村学校推动阅读,他就马上答应负担全部费用,还要为每所学校捐赠10万元图书呢?有时候我又觉得我可能真的疯了,尤其是这一次的公益行活动,我为什么脑子里一蹦就是100所乡村学校呢?为什么非要说自己亲自去讲呢?疯了就疯了吧,反正我遇到了越来越多的疯子,一个又一个疯子,甚至是一家又一家疯子。比如橙子雨,她是广西百色的新教育萤火虫义工,她老公的梦想是:“希望我早日中奖500万,有钱让你专职当义工。”9月13日,“新孩子乡村阅读公益行”走进广西百色田林县定安镇中心校,那是橙子雨的母校。那一天,聚集着全校的教师和学生父母,我把十几位当地萤火虫义工全部请到台前,请他们逐一发言,台上台下,许多人热泪盈眶……

    做得越多,经验越丰富,能够做的就越多。今年7月,凝聚我5年思考的新书《喜阅读出好孩子——中国孩子的阅读问题》出版。这本阅读指导手册不仅提供大量实际操作技巧便于一线教师用于教学,而且归纳了许多简明扼要的道理,特别适用于教师鼓动学生父母支持阅读。我在萤火虫义工的协助下发起了向乡村教师赠送该书的活动,准备赠送到我没钱为止。

    有人夸我不重名利,这话对了一半。我的确很讨厌名,每次想到我死后还会有人说我的名字,我就非常烦躁。但身为老百姓,我一直对钱十分怜爱,因为我做什么都得花自己的钱。之所以我能用疯狂的速度与品质,完成《新教育的一年级》系列童书的写作,最大动力就是为了赚到更多稿费,多聘请人、多资助活动,把推动阅读这件事做得更好。不为钱而做的事,只因为那件事比钱更重要。

    不疯魔,无推广。一个疯子的力量是巨大的,一群疯子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无比骄傲,在这样的时代,能与一群萤火虫义工同行。什么是黑暗?那是衬托光明的另一半。什么是冰冷?那是为了让你特别强烈地感受到温暖。无论你是谁,只要在阅读的夜路上想寻一点微光,在教育的征途中想得一分温暖,请你记住:我们在这里。



/jiaoyu/zatan/2020-02-28/32769.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