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人格培育与大学的价值使命

[db:作者]  2014-11-03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夏文斌,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新疆石河子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副校级干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入选北京市新世纪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百人工程),兼任全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副会长,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筹)副会长,全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理事。

    主要著作:《走向正义之路》、《当代中国的发展哲学:科学发展观的哲学解读》。

    大学是人类文明传承创新圣地,是科学文化向社会幅射转化的基地。从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的存在和发展是同社会进步密切相关的。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繁荣必然同这个国家和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大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学是城市的名片,是国家的名片,更是文明的名片。这张名片之所以永不褪色,就是因为大学承载着培育一代代优秀健全人格的伟大使命。也正是这样一批具有优秀人格的英才,才使得我们这个世界不断前进和发展。

    ■夏文斌

    在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在世俗功利价值无孔不入地向大学校园渗透时,人们对大学价值的认识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一些浮躁貌似时髦的价值观已开始在大学大行其道,重新认识人格培育的现实意义,建构大学的价值使命,绝非危言耸听,而是全社会都必须面对的严峻命题。

     如何看待大学的实力

    这是一个一切凭实力的时代。实力决定未来。社会对大学实力的关注当然无可厚非,但要值得警惕的是,如果把企业和市场的一些实力数据简单照搬到大学评判上来,并大力追捧,那就可能会给社会特别是给选择未来的青年学生带来致命性的误导。

    大学在现实中其功能和作用的大小,取决于这所大学的实力。大学的实力可细化为硬实力和软实力。

    所谓硬实力,就是体现这所大学现实作用的直接显现可以量化、可以比较的基本功能。包括以下几个维度:一是大学的投资、规模、面积、基本设施和条件等。这些基础设施和条件,是保证大学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保障。在现代社会发展的条件下,没有大幅度的投入和现代化的实施,就不可能向高水平的大学迈进。这一点全社会已经形成共识。二是大学的科学技术是促进现实生产力的基本指标。一所大学的存在和发展,很重要的就在于它能否解决社会发展的难题,推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恩格斯早就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我们也看到,一些知名学校的作用,就是通过其知识辐射功能而体现出来。如斯坦福大学的实力就体现在其科研成果转化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斯坦福大学在硅谷有超过1000家企业,所创造的产业价值占到硅谷的50%以上。三是毕业生在社会和市场上受欢迎的程度。大学是社会发展的晴雨表。一个大学的学科专业受社会广泛欢迎,毕业生就业率高并且薪水也高人一筹,可以说明这所大学的实力强。

    所谓软实力,就是指这所大学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影响力、吸引力、美誉度。包括:一是这所大学的历史文化传承。每所大学创办的文化脉络、思想传承都不尽相同。这是这所大学是否厚实有气场的一个重要体现。如北京大学以学术自由、兼容并包作为其历史传承,是吸引无数学者和学生的重要文化基因。清华大学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作为其精神传承也已经融入清华人的血脉中。二是这所大学独特的办学理念、基本制度和学术氛围。每所大学如何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如何强化对社会的服务功能,都需要审时度势,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其精神理念制度体制。三是这所大学的人才培养方式及毕业生在社会上的美誉度。大学所创造的产品是学生,看这所大学最核心的实力,就是看这所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特别是在培育健全人格方面有无独特的让人为之折服的理念和实践。当一个稚气青涩的年轻学子进入这所大学几年后,成了富有理想和责任、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的人格全面的人才,可以充分证明这所大学实力超群。

    硬实力和软实力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办学条件现代化、成果的转化和学科的市场占有,谈软实力是纸上谈兵。但必须指出的是,硬实力是相对变化的,比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人的职业身份可以有6-9次的变迁,很难用一个固定指标来测算这种硬实力。相比较硬实力,软实力更能持久地发挥大学的作用,它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影响将更长远、更有意义。事实上,将硬实力和软实力贯穿在一起的就是人格的培育。健全优秀人格的培育,是一所大学软实力的体现,同时它又转化为一种客观的物质能量,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可以推进人类进步的科研成果,这又在一定意义上体现着这所大学的硬实力。

    北大老校长蔡元培先生早就指出“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而我们恰恰不愿意看到的是,现在社会上对大学的硬实力相当崇拜,各种排名吸引着大家的眼球,大学生跟风似的选择专业和学校,完全是一种市场化、硬实力的比较。面对这样一种大学功利化思潮,需要我们反思的东西有很多。最需要考虑的就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我们的所作所为如何才能不辜负大学的神圣使命。

    大学价值的迷失

    论及大学的现代功能和走向,我们不能不看到,大学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也在不断地释放其能量,推动着社会发展列车风驰电掣地前进。也许是提速太快,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在这种令人欢欣鼓舞的过程中,一些价值理念需要引起我们深刻反省。我们不愿意看到但却实实在在发生着的现象令人担忧。

    大学校园中重器轻道的现象令人忧虑。所谓重器轻道是指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关注实用、市场、技能等显性要素,忽视基础性的、能够全方位提升自身素质和文化内涵的知识。走进大学校园,我们往往会发现,到处贴的是成功人士经验谈,如何才能获取市场需要的技能以及现代白领礼仪等实用性技能性训练,而那些诸如哲学、历史的讲座海报则凤毛麟角,即使有也被挤压到不引人注目的小教室。当然,我们强调大学所学知识需要与社会需求相对接,这是可以理解而且是必须的,但若将大学功能理解成生活就业技能培训的场所,完全迁就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大学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宏大意愿就可能失去。

    工具化、程式化、标准化的人才培养方式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尽管我们在教学形式上不断地进行创新探索,但从总体的教学体制和人才评价体系中,学生的视角和话语权是微不足道的。如我们评议一个好老师,就在于他如何竭尽全力将其知识体系整体地最大化地传授给学生,且不说知识爆炸时代的知识更新节奏加快,更要指出的是,知识的获取是在质疑和对话中完成的,离开学生的视角和表达,我们的知识传授体系是不完整的。给学生一个批判的眼光、一个勇于超越的心灵,胜过给他无数的固定的知识体系。还有我们对学生的考核从来是标准化的,这看似权威公正,但却是对人类成长特性的忽视,更是对学生能力素质特性的漠视。一个青年,当他特有的激情、创造和追求因为不符合既定的客观标准而屡屡受到冷落时,则对青年完全人格的培育会产生重大影响。

    青年学生超越良知底线的事时有发生。个别学生为一己私利,为了尽快获得荣誉,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复旦大学研究生投毒案,西安音乐学院学生驾车肇事杀人案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件,都逼迫我们反思。为什么一个青春少年竟然瞬间会变成冷血杀手。当然,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有社会大环境的原因,也有个人家庭和生活背景的关系,还有个性形成的关系,但不能不看到大学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价值教育的缺失。鼓励学生成功、成才是必须的,但同样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投入更多具体举措的是,如何培养学生成人,一个大写的人格全面的人。只有做到这一点,他的一切成果才有意义,否则,他们给社会带来的只能是负能量,给社会带来消极的价值。

    教师评价体制尚未完全形成。从总体上来说,教师重科研轻人才培养的趋向没有根本转变。即使投入教学,教师考虑更多的是专业知识性传授,而对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特别是青年学生完全人格的塑造关注还不够。因为从评价指标上来说,科研成果多往往能够得到更多回报,可谓名利双收,而人才培养是一个短期很难看到效益的工程,更重要的是,要培育出有坚守、有理想、有创造性的全面发展的人才,首先需要我们的导师是一个有操守、眼界高远、有人格魅力的人,这对老师的职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格培育: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一位学者说过,人与人之间比到最后的不是财富、地位、美貌,而是人格。确实,放到更大的比较空间,我们可以说,人格不仅是一个人在世界上安身立命的核心竞争力,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核心竞争力。培育一代代目光远大、爱国爱民、敬业乐群、求真创新的完全人格公民,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和根本价值所在。

    所谓人格,我们一般从两个层面上来理解:一个是从政治社会层面上,主要是指一个人的道德操守、社会责任及知识能力的综合体。另一个是从心理学层面,主要是指一个人的知、情、意等综合性格系统,这两者是相互联系的。

    一生致力于人格研究的荣格教授指出,人格,作为我们整个生命的最完善的体现,是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理想。但这种不可实现性并不能推翻这种理想,因为理想从来都只是路标,而不是目标本身。荣格的这一论断,充分说明人格的理想价值,一个人没有人格,就没有未来,就只是行尸走肉。一个国家没有集体人格尊严,就不可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走得更远更高。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思考的是,不可能把人格培育的任务一劳永逸地完成,永远将理想人格作为我们前行的路标,特别是当我们行到十字路口,走到悬崖峭壁时,多看看路标,我们才能走到人间正道上。当然,理想和现实从来就不是对立的,有理想的灯塔照耀,现实之路一定会充满光明的。一个人有内心人格理想的引领,他一定也会向着健全人格的目标迈进。

    为什么说人格培育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这是由人格的作用决定的。

    历史发展浩浩荡荡,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是在比较选择中确认自己的行为方式的。特别是在社会和个人的十字路口,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多重的假设和选项,而只有在教育实践中锻造出健全优秀人格的人,才会超越一时一地的得失,站在社会历史发展的制高点,做出合理而伟大的选择,并启迪着民众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行。我们说优秀人格的价值,就是能够在高远处、在困难处引领推动社会进步,这样的引领和推动力,应当成为我们大学所追求的根本价值。1918年,毛泽东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做了一名图书协理员,北京大学深厚的学术氛围,关注天下大事、积极向上的精神气质,深深影响和感染着这位年轻人,确立了他为中国独立、人类解放的宏伟人生目标,正是在这期间,他开始接触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了《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名著,由此他开始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迅跑。

    除了视角的开阔和正确,优秀健全人格者总有一种知识丰富、勤于积累、自强不息的奋发精神,他们在各种环境中都能保持奋发有为的进取本色。顺境时不忘乎所以,逆境时不自暴自弃。正所谓“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其实,只要有这种精神和心态,就会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力,就会面对艰难困苦有无坚不摧的动力,这是人之为人的最为宝贵的资源。2008年8月2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看望已97岁高龄的北京大学知名教授季羡林先生,季先生见到总理后出人意料地表示,要辞掉加在他身上的三大名份: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在这样一个对名师名人趋之若鹜的环境下,在许多人求之不得而想方设法得到的情况下,季先生却辞去其实并不为过的赞誉,就体现着季先生秉承着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人格。季先生一辈子将陶渊明的诗奉为人生座右铭: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不复独多虑。这样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名师站在讲台上,他传授的知识必然有温度,他的一言一行当然会为青年学生健全人格的确立起到表率作用。

    人类社会的进步不仅仅是生产力的发展,还需要思想的升华、道德的温暖、文化的敦厚。孔子早就看到君子人格对社会文明道德的塑造作用,强调君子要学习精通礼、乐、射、驭、书、数,就是期望他们通过人格的全面培育,为提升社会道德与和谐起到示范作用,让全社会见贤思齐,变得更美好。世界杰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对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他多才多艺,爱好广泛,特别是世界处于战争动荡的岁月中,他不顾个人安危,凭借自己的影响,为世界和平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荣誉和成就面前,他的态度是:一个人的价值,应当是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了什么,这一深明大义的政治哲学观,奉献实现人生价值的道德观,赢得了世界的广泛尊重和认同。

    人格培育:从现在做起

    人格培育是一项伟大而神圣的事业。它比上一门专业课或是从事一项科研更加复杂。早在1924年朱自清先生在《教育的信仰》一文中,就曾尖锐而直接地指出:“教育的价值是在培养健全的人格,这已成了老生常谈,但要认真培养起来,那却谈何容易。” 

    构建健全优秀人格,我们需要有全面的视角。也就是说,我们要将人格培育放到改革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要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随着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的职能在不断地拓展。这包括人才培育、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但我们要看到,对这四项职能的地位和作用不能等量齐观。人才培养应当更具核心地位。对于大学而言,没有一批批的优秀毕业生,其他职能的发挥就只能苍白甚至是无意义的。从根本上来说,大学首先需要给青年学生提供的是一种崇高的人文价值,以丰富和净化青年学生的人格精神。

    构建健全优秀人格,我们需要在人才培养机制上下更大功夫。大学应当成为道德文化培育、优秀人格精神养育的圣殿。要从学校治理和服务的方方面面,不断强化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要让每位同学在学校出台的每一项政策制度中,感受到道德成长的力量,感受到社会责任、创新精神的重要性,感受到健全人格培育在学校建设发展中的作用。作为现代大学标志的洪堡大学的诞生,是伴随着该大学创始人洪堡对大学的改革而闻名的。在洪堡看来,大学的基本原则和价值是科学、修养、自由、寂寞,这四个选项又是紧密相连的,它要铸造的是一个具有内在力量的健全人格。洪堡对大学有着一个高远而神圣的定位:既在我们生活的时代也超越我们的时代,通过我们遗留下来的生机勃勃的精神内涵,赋予人性的概念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个任务只有通过我们自己和世界的融合达到最普遍的、最活跃的和最自由的交互作用而得到解决。为此,他对大学的学科设置、学科内容、考试方式等都做了全面改革,提出将教学与研究融为一体,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共同融入对学生的人才培养内容中,所有这些不仅进一步提升了我们对大学本质的认识,更为关键的是培养出了一大批对社会发展有着杰出贡献的人才。

    构建健全优秀人格,需要改变完善评价体系和标准。对于青年学生而言,成绩、分数是成长进步的重要标志,但对于一个学生的真正核心考评,应当是其人格健全发育程度。否则,他所获得的分数成绩越大,可能对社会产生的负能量就越大。对于教师而言,看其最根本的业绩应当在培育塑造人才上所下的功夫,一个对学生缺少爱和关心的老师,一个本身思想行为偏执猥琐的老师,即使出再多的成果,也没有资格站在讲坛上。由此,我们需要改革对学生和教师外在的见物不见人的评价体系,以健全人格培育作为评价体系的原点,进而构建鼓励人才全面发展的指标评价体系。教师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远大的理想,让青年学生感受到理想的力量、信念的价值。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把握学习方法,特别是引导他们进行创新型学习、质疑型学习。学业上的质疑和批判,是培养创造性人格的基础。在行为上注重规范督导。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青年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是他们成人成才的重要一环。习近平总书记到北师大看望老师和学生时指出,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人格是金。是个人进步之金、社会文明之金、国家昌盛之金。让我们做好准备,在人格之金所铺展的大道上,将健全人格之美一代代传承下去吧!



/jiaoyu/zatan/2020-02-28/32835.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