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语文名师课堂带给我们的思考

[db:作者]  2014-11-13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雷玲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深入解读名师精湛的教学艺术特色,探寻其成长轨迹,以期为广大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提供启迪。

    ■雷玲

    《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这本书,从多个角度展示了郭学萍、孙双金、王崧舟、张祖庆、闫学、何捷、盛新凤、周益民等8位语文名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和良好的教育素养。该书通过对名师课堂教学艺术的梳理、经典课堂的剖析、教育教学观点的碰撞等多维角度,深入解读名师精湛的教学艺术特色,探寻名师多年教育实践形成良好教育素养的轨迹,以期为广大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提供一个丰富而宝贵的参考资源,为广大教师搭建一个借鉴名师成功经验不断完善自我的学习空间。

    书中展现的8位名师,既有其个人的教学特色和人格魅力,又有名师所共有的特质。反思他们的课堂,有两点尤其值得关注:

    一是创新性强。无论是郭学萍看似轻舞飞扬的童话课,还是孙双金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进入“小脸发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高潮迭起的阅读课;无论是王崧舟课堂的大气、精致、诗意,还是张祖庆课堂的简约、丰满、灵动,无不渗透出他们在课堂创新上的匠心独运:立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或“大江奔腾”、或“小桥流水”、或“浓浓家常味”、或“超前现代化”间,让课堂教学从“固定设计”走向“开放设计”,从“解读文本”走向“解构文本”,从“回答问题”走向“对话生成”,使课堂真正成为创造的课堂和师生生命互动的课堂。

    二是启发性强。有人说,名师是一座桥,一座连接普通教师和专家的桥,一座连接学业和成长、成人的桥。这8位名师的课堂无疑就是最能引人思考,启发人上进的“桥”。该书在对名师课堂教学的记录与反思中,在名师与同行和专家们的对话中,层层剥笋、提纲挈领、高屋建瓴地对其教学艺术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理性解读,使广大教师在对名师课堂“入乎其内”的学习思考中,通过反思实践,不断审视、修正、提升自身教育行为的“出乎其外”,给广大教师自身的提升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使他们的教育教学理念获得启迪和升华。

    今天这个时代,我们更需要名师带给我们什么?追问这一点,我们需要认识名师课堂之外的精神内核。究其本,名师有以下几个共同特质:

    第一,课上得好,教学效果显著,受学生欢迎,为同行认可。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他们首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很好地解读教材、驾驭材料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能创造一个丰富、开放的课堂。

    第二,有良好的教育素养。名师之所以不断超越自己,他们都有执着而恰切的教育理想和信念,因为这种理想和信念,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教师素养才能不断提升,课堂才能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才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而这种教育素养,又让他们可以运用丰富的学识和扎实的功底来驾驭课堂,调控课堂,设计活动,生成精彩的好课。

    第三,勤于学习善于反思。名师,都勤于学习、善于反思。一个勤于学习、善于反思的人,自会通过思考增加自己的思想厚度,自会找到通向教育成功的突破口:在实践中求真知,在行动中受教益,在反思中悟法理,从而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不断完善自我。



/jiaoyu/zatan/2020-02-28/33056.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