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小升初”统一招生考试的存在,暴露了当前依然浓烈的应试氛围和急功近利的教育生态。而改变这种生态,教育行政部门需扭转懒政思维下的“无法干预论”。
■凌宗伟
据媒体报道,在武汉取消官方举办的“小升初”统一招生考试12年后的今天,民间发起的一场“小升初”联考却在武汉悄然进行。3500多名刚升入小学毕业年级的孩子,在武汉三镇共计35个考点,开始了一场特殊的联考。
事实上,这样的“联考”不是武汉独创,广州有过,其他地区也有过。《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必须遵守适龄儿童免试入学。今年教育部又出台新政规定,初中新生实行免试就近入学;热门初中实行多校划片,若报名人数超过计划数,以摇号方式确定招收学生;严禁任何招生考试行为,严禁委托或变相委托第三方组织学科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招生考试作为招生录取依据。可见,无论是官方组织,还是民间行为,以考试成绩和竞赛成绩作为入学的条件,不仅是违规的而且是违法的。
对于民间性质的“赛事”,当地有关部门表示“难以监管”,只要它没违规,没有影响到学校的正常教学,就无法干预。其实,《义务教育法》条文清楚地摆在那里,民间组织这样规模的考试怎么就不违规呢?事实上,“小升初”统一招生考试的存在,暴露了当前依然浓烈的应试氛围和急功近利的教育生态。而改变这种生态,使学校真正沿着素质教育的轨道走下去,教育行政部门需扭转懒政思维下的“无法干预论”,真正拿出勇气和举措来,加大对社会办学实体的监管力度,对民间的教育行为和家长的功利心态,给予法律法规范围内的有效引导,而不是被不良教育风气牵着鼻子走。听之任之或不作为的后果,只能是导致类似的考试之风愈演愈烈,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教育自身。
在民间“小升初”事件中,我们真正应该反省的是:为何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试的包袱总是甩不掉?民间“小升初”考试为何会有存在土壤?表面来看,在初中招生过程中,很难把握招生标准。在对学生选拔缺少参照的情况下,难免会参考一些奥赛、杯赛成绩,毕竟大家都希望招到优质生源,而考试成绩可谓是最省力的选拔依据。但是,真正的根源在于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划片招生,从程序公平角度看,对区域内的孩子是公平的,但实际不同区域的教育资源是不均等的,即便是在同一个区域,不同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准、教学质量也是不一样的。因为教育不均衡的现实存在,加上“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文化传统,家长把“民间联考”看作一种对孩子的爱,让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领先一步,成了家长最务实的教育实践。诚如报道中某家长所言,“在教育资源不均的情况下,只要高考指挥棒不变,我们就只能靠这些来自救,说不定在录取时能作为参考”。
由此可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确保每个孩子受到公平公正对待,只有法规和制度是不够的,还需教育行政部门助力薄弱学校尽快发展起来,在推进教育均衡和扩大优质资源上下真功夫。如更大范围地实施九年一贯制教育,探索学区制、校际深度联盟等形式,而不是人为地将学校分为三六九等。学校也要在内涵发展上下功夫,改变教育理念,消除学生家长们对于孩子求学的忧虑心态,努力将学校办出特色,成为家长放心、学生向往的乐园。当然,要达到这样的境界不是一朝一夕的,根本上取决于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是否真的用心,是否真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