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发展的引擎

[db:作者]  2014-11-18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近日,由荆门市政府部门、湖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共同举办的“2014年中西部中职教育校企合作交流会”在荆门职业教育集团湖北信息工程学校隆重召开,中兴通讯、富士康等百家知名企业负责人和代表,全国各地的50多家重点中职学校校长云集荆门,交流校企合作经验,签订校企合作协议102份。荆门市的校企合作办学实践受到与会者极大关注,参会代表通过实地参观考察和大会交流,认为该市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新鲜经验,称之为“校企深度合作的荆门样本”。

    引企入校,建“校中厂”,“学”与“工”零距离融合

    富士康(武汉)科技工业园人力资源部部长王剑说:“职业学校的愿望和企业的需要是开展校企合作的动力之源,企业要主动作为,走进学校,寻找职业院校和企业的结合点,谋求共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这次中西部中职教育校企合作交流会为校企提供了一次很好的交流平台。”

    近年来,荆门市政府部门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通过优惠政策激励和引导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展,鼓励学校利用科技优势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各中职学校先后引入李宁集团、荆门航特、东光电子等6家企业在校建立教学车间。教学车间既是实训课堂,又是产品生产车间,“学”与“工”零距离融合。

    湖北信息工程学校与李宁(荆门)工业园服装专业联合成立的“李宁(荆门)工业园湖北信息工程学校人才定点培训基地”就是引企入校的优秀典范。2008年,李宁(荆门)工业园建成投产,需要大量熟练操作工人。经荆门市政府部门牵线,湖北信息工程学校与李宁(荆门)工业园联合成立了“李宁(荆门)工业园湖北信息工程学校人才定点培训基地”。由李宁(荆门)工业园投资配置了152台制衣电动车、38台制鞋电动高头车等相关设备,在学校建立针织、梭织、成型3条实训生产线和8个制衣、制鞋“教学车间”,为李宁(荆门)工业园定向培养人才。6年来,共开设制衣、制鞋培训班20期,培训技能工人3500名。

    荆门市还启动了荆门职教产业园建设工程,通过市场化运作,建设具有集教学实训、生产经营、技术服务和产品研发多种功能的校企一体化职教产业园。通过优惠政策激励和引导大中型企业参与职业产业园共建共享,把企业的部分工艺流程和生产线建在学校,让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生产,形成学校与企业合作、对接、共赢的长效机制。

    出校入企,建“厂中校”,育人目标与用人目标无缝对接

    可成集团(苏州)可胜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张秀芝说:“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企业对技能型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人才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荆门市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通过建立‘厂中校’,创设‘企业课堂’,让学生实践技能学习“接口”企业标准,育人目标与企业用人目标无缝对接,培养了大量‘用得上、留得住、可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荆门市各中职学校与80余家知名企建立“校企合作联盟”,形成契约关系,共同投资建立“企业课堂”,把学校课堂搬到企业,携手培养技能型人才。

    荆门职业教育集团与荆门中辰工贸公司合作,建立企业课堂,开展现代学徒制教改试验,联合培养汽修专业维修人才。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融“教、学、做”于一体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共同管理教学过程,第一学年以学校理论学习、企业体验感知为主;第二学年以企业课堂为主,开展项目实训和轮岗实训,采用“半天在学校、半天在企业”或“两周在学校、两周在企业”的交替式学习形式。采取一个师傅带1至2个学徒方式,经过试学、初级学徒、中级学徒、学徒期满、个人提升五个阶段完成学业;第三学年进行顶岗实习,实现从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角色转变。共同分享合作成果,通过现代学徒制教改试验,促进了荆门职业教育集团汽修专业建设的发展壮大,汽修专业实训基地1000万元建设项目已经开工;合作企业荆门中辰工贸公司,与学校分享一半学费收入,并优先录用大量优秀毕业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人才效益。

    整合资源,产教融合,打造“一县一品”特色专业群

    “全面服务经济发展,既是职业教育的责任,也是职业教育新一轮发展的机遇。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的教育,跨界的教育必须有跨界的思考,必须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企业看企业,实现教育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国家教育部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姜大源研究员在交流会上告诉全体与会人员。

    荆门市的职业教育改革正是对姜大源研究员所提观念的生动注解。从2008年开始,荆门市启动了中职教育资源整合工作,在市直组建了荆门职业教育集团,各县市区也先后完成了县域内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工作,盘活了职业教育存量资产,形成了全市集约化办学格局。

    接着,荆门市又启动了专业整合,按照“功能分区、优势互补、专业衔接、各有侧重、特色鲜明”的原则,把专业的设置、统筹发展由原来的以县级为单位提升为市级统筹,各地围绕区域特点和产业优势,集中力量办独具特色、独具优势的专业。

    通过对中职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有效解决了专业设置重复问题,推进了全市职业教育品牌化、特色化发展,形成了“一县一品”特色专业群,荆门市直创建了以荆门职教集团为主体的现代制造业专业群;东宝区建立了家庭护理、航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专业群;沙洋县建立了节能环保产业专业群;京山县、钟祥市重点建立现代农林果蔬加工专业群,打造了“荆门数控”、“荆门烹饪”、“荆门机电”、“荆门焊接”等一批全国、全省知名的品牌专业。

    社会培训,拓展办学功能,变“人口红利”为“人才红利”

    中兴通讯(杭州)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国雄说:“在当前中国的人口红利趋于消失的局面下,职业教育必须转变发展思路,拓展发展内涵,着力放大‘人才’红利。”荆门市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积极发挥中职学校技术资源优势,不断拓展学校办学功能,形成学校出“菜单”,企业下“订单”,政府来“买单”的培训模式,积极开展各类培训。钟祥市职业高中与香港鸿安集团合作,在校内联合开办了“钟祥三富机电有限公司”,重点培训农民工。目前全市已成立校企合作的各类培训基地5个,学校与80余家大中型企业签订联合培养协议,每年开展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和农民工转移培训等各类培训8000余人次。

    校企合作促进了荆门市办学理念、办学水平、办学质量的全面提升。2010年,荆门市职业教育改革对接地方经济发展的经验被湖北省教育部门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九届成人教育研讨会上重点推介;2008年至2013年,学校烹饪专业学生连续六年代表湖北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中职组烹饪技能大赛,均获一等奖;2013年,湖北信息工程学校、钟祥市职业高中创建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荆门市一位市领导说,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引擎。办职业教育,就要紧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动”,紧跟产业调整升级而“走”,紧跟企业技能人才需要而“转”,紧跟市场需求变化而“变”。荆门市将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通过优惠政策激励和引导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展,鼓励学校利用科技优势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形成学校与企业合作、对接、共赢的长效机制,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江登鸿 赵 军 黄保成)



/jiaoyu/zatan/2020-03-01/33232.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