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劳动技术教育“三无”之痛

[db:作者]  2014-11-26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一位教师在教学生制作陶艺作品。资料图片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劳动技术教育课失去了原来的名分,从原来独立的学科课程,变成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一个“学习领域”,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相关教学无课程标准、无统一教材,这对劳动技术教育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也带来了一些教育弊端。

    一些专家强烈呼吁社会各界重视和加强劳动技术教育,从而让劳动技术教育真正发挥“以劳辅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以劳促创新”的功能和作用。

    ——编者

    ■本报记者 杜悦

    热闹背后的忧思

    雾霾来了,怎样才能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主人出去旅游了,谁来给花浇水呢?不用急,在第七届全国中小学生劳动技术教育创新作品展评活动中,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展会上许多中小学生的创新作品令参观者感到惊喜,同时也有一些教师道出了从事劳动技术教育的苦恼。

    与会工作人员给记者展示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卓晴君今年夏天致教育部相关领导同志的一封信,她在信中表达了对目前我国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状况的忧思。下面摘录卓晴君信件的部分原文:

    目前,全国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极其薄弱,独立并全程设置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只有上海、浙江等部分省市,只占全国31个省市区的29%。其他省市区只在部分学校部分年级开设与劳动技术相关的课程,约25%的省市区不开设劳动与技术课程。

    存在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是认识上的问题:一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二是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的误读。新课程改革中取消了劳动技术教育独立设课的地位,而将其与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并列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个指定领域。对于课程的这种安排,出现了两种误读情况:一种是继信息技术教育独立开课后,不少地方将“研究性学习”也作为一种课型独立开课,这就从时间和经费上挤占了劳动技术教育。另一种是把非指定领域的活动(例如学科实践活动、少先队实践活动等)全算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这也从时间和经费上挤占了劳动技术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的薄弱状态,造成了严重危害。其一是造成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内部的断裂。目前,新课改在高中阶段开设了“通用技术课”,但在小学、初中没有独立开设劳动技术课,学生在小学及初中阶段没有形成初步的技术素养,致使高中的通用技术课程和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难以有效实施。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对此反映很大。其二是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严重缺乏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更没有职业意识,有的甚至连生活都不能自理。

    目前,教育部正在抓好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工作,建议把义务教育阶段的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开设列入议事日程。

    劳动技术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新课改之后,目前我国综合实践活动与相关的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执行情况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一是作为地方课程改革实验区的上海类型,其特点是坚持独立开设劳技学科课程,系统实施劳动技术教育。上海市的劳技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是基础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学生从小学、初中到高中都要接受劳动技术教育。第二种类型是其他一些参与国家课改实验的省市,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劳动技术教育作为其中的教学领域之一。更多省(市)采取的方法是自选主题,开展各类综合实践性的“主题”活动。

    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的刘坚老师介绍说,为了深入剖析我国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现状与问题,从2008年起,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进行了国家重大调研项目的子项目“中小学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的现状与分析研究”。2011年,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又面向各省(市)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在新课改淡化劳动技术教育的大背景下,尽管全国部分省(市)的学校仍在努力克服困难,创设条件,坚持开展劳动技术教育,但多数地方劳动技术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状况不容乐观,目前我国中小学的劳动技术教育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其一,无名分无标准。在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区中,劳动技术课由原来的独立学科课程变成一个学习领域,失去了“正当”名分。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劳动技术课不再单独设立,高中改为开设“通用技术”课,小学、初中则改为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劳动与技术、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4个学习领域),使义务教育阶段的“劳动技术”由原来独立开设的学科课程变成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的一个“学习领域”。

    综合实践活动至今已推行十多年了,由于没有出台相关课程标准和实施指南,加上缺乏理论支撑,缺乏准确的界定和教学实践指导,很多活动流于形式。

    其二,定位不明,很多学校劳动技术教育受到严重冲击。主要表现在课时减少甚至被取消,劳动技术教材被淘汰,相关专用教室改作他用,多年积累的教学设备被打入冷宫,劳动技术教育资源流失,一些劳动技术教师不得不改行。

    综合实践活动替代劳动技术课程之后,混淆了课程定位,存在着把学科实践活动、少先队活动、社会调查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等都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这就造成了劳动和技术教育的缺失,学生没有机会经历积极的劳动体验和技术实践过程,从而使劳动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技术素养和动手实践能力的目标无法得到落实。

    其三,无统一教材。教育部明文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域内的各科目不编全国统一的教材,但市场迎合了教师们的需求,短时间内,就有40多种名目繁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资源包”摆在了实验区(校)教师的面前,并在学校中广泛使用。

    由于不同的编著者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四个领域的认识不同,编写的教材也参差不齐。具体表现在:大多数“教学资源包”中劳动技术教育内容所占的比例偏低。部分教材编写的劳动技术内容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和先进性,有的内容在不同学段和不同学科中重复出现,有的内容甚至是东拼西凑、支离破碎的,与社会经济发展脱节现象严重。同时多数编著者未能通盘统筹考虑小学、初中与高中三个学段教学内容如何衔接的问题。

    其四,课程缺根基、难衔接。高中阶段通用技术教育课程是独立设置的,而小学和初中是放置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之中,由于小学与初中淡化了劳动技术教育,学生在这一阶段没有学习这门课程,没有得到基本的劳动和技术教育,致使高中的通用技术课程只能是零起点,导致一些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

    劳技课是创新教育的重要载体

    在采访过程中,一些专家指出,如果剖析我国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问题的深层原因,就不能不说到新一轮课改。实践证明,新课改对于“综合实践活动”的推进速度过快,无论思想、理念还是师资、教材都准备不足,缺乏对劳动技术教育地位作用的认识,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缺失“理论—实践—理论”的验证和提升过程,致使课程标准和实施指南迟迟不能出台,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向不明。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徐长发在接受采访时重申,创新是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劳动技术课是学会创新的重要载体。但是,我国劳动技术教育长期以来得不到重视,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增设,使劳动技术教育事实上被削弱了。不仅课时减少了,而且开课率也很低。特别是初二和高二以后,有些学校基本不开课,这种状况令人担忧。所以,要进一步加强对劳动技术教育发展的规律认识,要深入了解历史上的劳动技术教育史实和现象以及发展的主要阶段。苏联就存在过忽视劳动技术教育的情况。20世纪50年代前半段,普通学校曾完全取消了劳动课。苏联杰出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就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他指出,劳动教育是实现共产主义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他主持帕夫雷什中学的工作中,学校从未间断过劳动课。在那个时代这是有先见之明的,让学生在领取毕业证时,还发给学生职业证书。

    需要消除对劳动一词的误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劳动的形式和内容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果人们仍然停留在原有的认识上,停留在手工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简单形式上,就很难理解现在的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有简单劳动、复杂劳动、社会劳动、私人劳动、常规劳动、创新劳动、科学劳动、脑力劳动等之分。

    什么是真正爱孩子,不让劳动,除了读书以外,什么都不干就是“爱”吗?许多高分孩子大学毕业了,自己找不到工作,除了就业岗位不能满足需要外,还有能力适应问题。能不能自我创业也是综合能力问题。在劳动技术教育领域,对劳动技术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有一个经典的概括,这就是:“以劳辅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以劳促创新”。这种理念需要大力宣传,不仅应该让教育界认同,而且需要全社会的认同。新课程改革有不少先进的理念,但是一些理念要变为成功的教育实践,还要有实践的检验。目前对于我国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改革的重新审视,应当提到日程上来。



/jiaoyu/zatan/2020-03-01/33484.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