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杨宗丽,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教授。从事高等教育工作近30年,坚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一线,深受学生爱戴,曾获得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北京市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优秀教师、北京市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高教研究会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央民族大学十佳教师。
停电了,她宣布下课,学生却找来蜡烛,在摇曳的烛光中继续听她讲的“毛泽东思想概论”课。
在住院的前一天晚上,她还在给研究生上课。课后她平静地宣布自己患了癌症将暂别讲台,学生们却哭了。
杨宗丽说:“学生并非教师讲台前的匆匆过客,而应是教师精神生命的延续。”
这个老师的课真给力
在很多同学印象中,政治理论课是枯燥乏味的,但走进杨宗丽的课堂,气氛却大不一样。“那些上课带闲书的人后来也不带了,在大教室上课,居然出现了学生占座位的情况。”
“她那充满磁性的略带南方音的普通话,真的很好听。”一名学生说。她善于应用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具体的事例印证理论,融理论于鲜活的事例之中,使同学们增加了学习的兴趣。为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她在课堂上常常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专题讨论,重视启发式教学。往往学生还沉浸在她声情并茂的讲解中,下课铃声就响起来了,引来同学们对铃声的抱怨,接着是一阵情不自禁的掌声。
在杨宗丽的课堂上常有旁听生,其中有青年老师、博士生、硕士生,甚至还有外校的学生和同行老师。同学印象中的杨老师:知识丰富,幽默风趣,讲课深入浅出,并且教学生做人和爱国。在她的讲述下,政治理论不再那么晦涩,带给学生的不仅是震撼,更多的是思索。
有学生在学校评师网上写道:“从没有听过这样有趣、生动的政治课,……在当今缺少理想主义的时代,我们会被她感染,要做老师,就应该是她那样的。”
这个老师真用心
从教30年,杨宗丽的教学内容一直在不停充实和更新,随时吸收、补充与教学相关的一些科研新成果。时任国家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听了她的一堂课后评价:“把政治理论课讲得这样受欢迎,实属不易。从听课中可以感到杨老师在讲台下花了很大工夫,能够抓住疑难问题进行研究。”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熟悉杨宗丽的人都知道,她的成功来自孜孜不倦的努力,她随时通过报刊了解有关研究动态,常到国家图书馆、中央文献研究室等处查阅资料,有时为了查证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她要请教不少专家和学者。她在课堂上看似信手拈来的资料和独到的见解,实则背后是下了很多功夫。
她非常注意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在教学评估中,学生每次给她的评估分数都是优,多次名列学院之冠。学生评价说:“听杨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如看一部好的小说和电影,真正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思想的深度。”
这个教师真爱学生
杨宗丽给所有学生都留下手机和家里电话号码,她告诉学生:“有困难了,心里难受了,就找我吧,24小时开机,千万别做傻事啊!”有同事问杨宗丽:“晚上有学生打电话影响你睡觉了,怎么办?”她回答:“比起一个年轻生命的离去,夜间被吵醒就不算什么了。”
曾经有一位女生因为失恋和宿舍关系相处不好,给杨宗丽发了短信,诉说自己的痛苦和想自杀的念头。杨宗丽马上找到这名学生做了细致的思想工作。她用自己经历过的挫折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去对待生活中的“不幸”,同时给学院的相关领导汇报了该学生的情况,让大家一起来关心这个学生,终于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杨宗丽长期担任一些学生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常常在课后抽空深入到学生中间,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他们生活中和思想上的需求,同他们分享成长中的收获与欢乐。很多学生毕业多年后依然记得她。
法学院1998年毕业的学生匡俊英,自主创业,上了慈善家排行榜。他应邀回校作讲座,学校让他只邀请一位老师做嘉宾,他就邀请了当年教他“中国革命史”公共课的杨宗丽。在讲座中匡俊英说:“一生难忘杨老师当年的教诲,杨老师是一个不是天天想起,但永远也不会忘记的好老师。”
如今,手术后已出院的杨宗丽重新回到了深爱着她的同事和学生们中间。这段治疗的经历变成了一个为全院教师作的“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主题讲座,一名共产党员对待疾病、工作、生活的态度,令听者动容。(刘浩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