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舒文
参加网上专题培训,规定20多个学时,高手们登录注册,一天多时间就拿下了“合格”证;外出学习名师课堂,回来后就仿照直观模式做了一堂“汇报”课;引进先进教学方法,今天听了名师讲座,明天就推出“异课同构”。
如此高效率,你能说学习的效果不好?然而正是这“好”,把我们不知不觉带入到学习的“飙车”状态,没有一路风景,没有素养积累,甚至也没有技能磨练,快是快了,学习之后,却没有受益匪浅的自我感觉和成功的体验。
然而,在崇尚效率、难耐从容的当下,这种“秒杀”速度正在进入我们的生活节奏,并大有占领学习与培训之势。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不仅浑然不觉,而且当作一种新时尚,侧身其间,身不由已地跟着感觉走,跟着潮流走。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形式和内容两种区别。形式上,可以是获得某项学习的合格证书、活动的奖励证书、领导的表扬和上级授予的荣誉等。实质上,表现为教学能力的增强、教研水平的提高、对学生学情的研判和对先进经验整合借鉴以及对教育教学的深层拓展。两者紧密联系而又有所不同。形式上可能来得快一些,实质上却需要漫长的学习、积淀和自我创生。长期看,一味地重形式,且只把学习的重心放在获取证书上,无限度地压缩学习过程、感受过程和内化生成过程,尽管“硕果累累”,却依然缺乏令人信服的专业高度和实际运用能力。而重视根基,重视缜密地学习和积累,真实地、诚实地学习,却有水到渠成的神奇功效。从肥沃的土地上,既能开出鲜艳的花朵,也能长成挺拔的大树。
有位特级教师,对青年教师直言相告:师徒结对、学习名师,即使跟着听课半年一年也不见得就能学成人家那样,真正的学习在于自己的领悟、思考和创新性的实践,而且向名师学习,不一定都在课堂上,关键是要观察人家在课下做了什么,在工作之外的时间里乐于做什么,慢慢地就能悟出自己应该学什么,应该怎样做。
让学习慢下来,不是拖延时间、稀释内容、放远目标,而是要一步一个坚实的脚印,尽可能享受学习的美好过程,积累丰实的学识,在从容和稳健中内化成学养与素质。近日从《人民教育》读到江苏一位教育家培养对象的文章,感到她的成长经历具有慢学习的显著特点:带着一颗爱心从事爱的教育,从爱学生做起点燃绿色教育的火炬,向名师学习站在巨人之肩,投身课改建立具有个性特色的教学模式,建立团队扩大爱的教育。虽然她30多岁就被评为特级教师,但成长之路却漫长而坚实。
太快,往往与浮躁相连,与形式靠近;慢而实,才能打好学养的根基,获得加速度的成长,被实践证明是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
(作者系河南省济源市大峪镇中心学校教师)